本科院校:
中央财经大学
主修学院及专业:
外国语学院财经翻译
辅修专业:
金融学
绩点排名:
3/21
综测排名:
1/21
六级成绩:
636
获奖情况:
校级三好学生;全面发展奖学金等
科研竞赛:
两个大创北京市级;互联网+三等奖等
英语竞赛:
中美征文大赛英文组一等奖;外研社杯写作三等奖,阅读二等奖等
夏令营情况:
参加南开、央财、外经贸夏令营,拿到南开、央财的offer
最终去向: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大一我主要是在不断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大一综合类的基础课程比较多,但学习压力不大,在学习之余我还是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各类比赛,社团等,锻炼能力的同时也保证了综测成绩。到大二以后专业课的压力比较大,就需要取舍,因为我个人喜欢辩论,也认为辩论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比较大,就放弃了学生工作,专心在学业和辩论上。
大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开始明确方向。
通过金融双学位的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在金融方面的能力和兴趣,最终明确选择之后走金融方向。因此大二我也开始参加相关的金融比赛,例如鸿基世业,绿色金融等等。
我一直认为保研是大佬才考虑的事,我各方面都没什么特别出彩的,而且本专业学语言,想转到经管总觉得根本没戏,所以给自己的个人规划是考研。从大三开始我就进入到准备考研的状态,主要学习数学和专业课。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早点准备考研,认认真真学习,还是有希望能考上心仪学校的。
结果到了大三下,老师跟我分析了我们院的考研情况,瞬间心态就崩了。外国语学院很多人都会考虑出国,但我当时基本也没什么实习,也没考语言成绩,出国需要重新准备的东西太多,而且相当于之前一学期做了无用功,反复思量还是决定不出国了。
那段时间想了很多,心里也各种纠结,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才开始考虑保研,考研学习的知识对保研也有帮助,可以两手准备。
大三下基本是在投简历、备考、心态崩溃和重建中度过。
我大概预估了一下自己的排名情况,处在比较尴尬的位子,而且比我成绩好的同院同学也有要申请经管类的,很害怕跟她撞在一起。但其实后来的经历告诉我,
成绩排名是卡底线,而个人的学术、实习等履历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我开始准备保研其实已经很晚了,3、4月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春令营、mini营的申请,那段时间也是天天熬夜看信息、整理资料、写文书。
血的教训告诉大家,一定一定早点开始准备,不仅可以查漏补缺丰富自己的履历,进入申请季也可以更游刃有余,根据不同学校的侧重让自己的简历更突出。
保研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战,可以上知乎、保研论坛、关注一些公众号例如保研论坛,根据过来人的经验分享找准自己的定位。不建议海投,真的很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很多石沉大海会更影响心态。同时,
几个目标院校的官网和公众号一定要经常注意,避免错过申请。
可以提前准备好成绩排名、获奖证书等的扫描件,简历,个人陈述,导师推荐信,学术论文,还有中英文自我介绍等。
我申请的学校很少,自己又不太愿意到南方上学,因此能选择的院校就那几所,只申请了人大、央财、外经贸、南开4个,3个入营,2个拿到offer,最终选择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南开金融夏令营时间非常早,在大三下的学期内,时间周期短,一共3天,但强度较大,以笔试和面试为主。
笔试内容为100道选择题,难度一般,但知识点比较杂,考察学生的金融基础知识面。
参考书目:宏微观、公司金融、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面试为体检式,分英语、专业知识和综合面三场,没有具体顺序,排队参加即可,进入教室后抽题并现场回答。
英语面试题
类似于雅思口语话题
,类型多,现场即兴,非常考验英语口语水平。专业面试题为金融和经济的相关知识,难度不一,
包括谷贱伤农、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平衡表误差与遗漏项目具体包含内容等
,需要掌握好金融的相关基础知识。综合面
考察时事热点的解读
,例如人民币国际化、居民储蓄率等。
外经贸国经贸学院以招收学硕为主,夏令营offer名额较少,报考需要考虑。时间在暑假7月初,为期一周,只有面试。入营后会有各方向的老师连续进行专题讲座,受益很大,最好能多与老师互动,给老师留下印象。
面试环节考核方式为论文宣讲,提前准备好论文进行现场宣讲,老师再根据内容提问,类似于毕业论文答辩,中间会穿插英文考核以及专业知识提问。外经贸老师
很看重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基本的计量一定要掌握好。
央财经济学院时间安排比较宽松,会让同学们先了解校园,听主题讲座后,再进行考核,以笔试和面试为主。
笔试难度适中,题型丰富,包括选择,计算,解答等。
参考书目:计量经济学、宏微观、政治经济学。
面试分英语面试和论文宣讲两部分。英语面包括英文自我介绍,老师会根据简历内容进行提问,包括但不限于学术科研、留学经历、专业知识等;论文宣讲部分常规程序,提前准备好论文,现场宣讲,老师提问。
老师会看论文的参考文献,判断你平时都看些什么层次的论文,准备的时候可以注意。
首先,作为跨专业保研,需要
向对方展示出你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素养
,因此在考虑好要跨专业开始,就需要积极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学科活动,包括科研、比赛、讲座等等。各高校的笔试都不会特别难,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只要认真看书,不会有太难的。
其次,老师一般都会看重学术科研,最好在大二大三期间就开始准备,在老师的帮助下撰写论文。同时也可以参与相关的比赛,例如
互联网+,挑战杯等
。
最后,英语水平也是高校比较看重的一点,考核也会涉及,六级成绩尽量刷高,持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水平好在经管类面试中真得很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