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证指数上涨12.30点,收盘报2953.82点,成交量为4118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继续宽幅震荡,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指数果然突破了昨天2995的高点,最高涨至2997点,而成交量较昨天是萎缩的,也就是说,我们前期反复强调的“先见天量,后见天价”就已经交代过了。当然了,我不是说上证指数马上会跌,既然涨到这个份上,我想怎么也会摸一次3000点。只是,我们原本视为保护伞的一条经验法则,现在过期了,除非将来还能创出更大的天量。不过,创业板指距离天价还有将近4%的距离。
在昨晚的文章中,姚尧谈到了美股跌破颈线后一路上涨,成交量却是逐步萎缩的,这事极为诡异。于是,有不少读者留言,说这是因为美国的投资者以机构为主,跟中国不一样。你们说这话,就也太看得起机构了,你们以为机构与散户真的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如果机构那么理性,那么1999年网络股泡沫时,机构在干什么?2007年次贷危机时,机构在干什么?雷曼兄弟是不是机构?他又是如何破产的?在姚尧眼中,机构只不过是资金量比较大的散户罢了,甚至还不如散户。我之所以这么说,不是不尊重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而是他们身上背负的压力比散户更大。像A股这一轮上涨,散户踏空也就踏空了,最多骂两声,抱怨几句也就是了,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损伤。可机构投资者就不一样了,他这一轮踏空,在与同行的排比中就会处于下风,就会遭到来自客户的压力和指责,进而影响自己未来产品的销售和业绩的提成。为此,许多机构就会被迫铤而走险以求能挽回劣势,其结果是很有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说句不太好听的话,你们这些认为机构投资者如何如何厉害的,就是见过的世面太少,因为距离而产生美感。像我的读者中多的是机构投资者,我太清楚他们是什么情况了,他们心里的焦虑感比散户要厉害得多得多。当行情出现非理性走势时,你以为有多少机构能真得坚持理性?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机构除了操盘的资金量比你更大之外,其它方面和你并无本质不同。
对于昨天那个问题,我觉得有位老读者的回答非常有道理,贴出来给大家参考:
这两天,市场上广泛流传着一个“千金市骨”的说法,大意是说:领导层为急不可耐地刺激A股上涨(求得千里马),不惜放纵东方通信这样的垃圾股飞到天上,四个月就涨了十倍(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骨头),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牛股上涨(引来更多活的千里马)。这种先用一段历史故事破题,再以此深入下去讨论时事的写作手法,似乎是姚尧的拿手好戏,也确乎是相当能够吸引读者。可惜的是,那篇关于“千金市骨”的文章其实是引喻失义的。
在《姚尧精读资治通鉴一 战国变法》的第251至263页,我们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讨论燕国的尚贤文化,在第262页,姚尧写道:
这样,也就可以回答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为什么燕昭王只要给郭隗修建宫室,就可以招揽来乐毅这样的顶级人才,然后就得以称霸天下了,又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能群起效仿: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燕昭王给郭隗修建宫室,而在于燕国常年在墨家思想的主
导下,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尚贤文化。在重亲贵的儒家思想主导下的国家,外来贤才是很难有太多发挥空间的。在重军功的法家思想主导下的国家,外来贤才虽然也能通过军功不断升迁,但仍须面对已经建立显赫功勋的当朝权贵的排挤。唯有在重贤能的墨家思想主导下的国家,外来贤才方会有更多快速升迁的机会。只要你能取信于君王,让他认定你是个贤能之士,便可立即获得出将入相的权力。这才是乐毅、剧辛等贤才争相投奔燕国的根本原因。其他国家若想效仿,除非也能采用墨家思想作为国家指导思想,否则光靠给几个指标人物修建宫室,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
因此,燕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到乐毅、剧辛这些贤才来投奔,根本原因是在燕国的尚贤文化,而不在于所谓“千金市骨”的故事。后人多不详察而人云亦云,但我们不能跟他们一样肤浅。
其次,就算上面真的要千金市骨,那也不该市东方通信。在那个千金市骨的故事中,买来的是千里马的骨头,以此来向天下人昭示国君对千里马的真爱。可东方通信,算是千里马吗?如果真是要树立东方通信这根标杆,那么他是要向市场传达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呢?那将如何面对这么多年不停倡导的所谓“价值投资”?如此简单粗暴的赚钱效应,明显会让社会资金不理性地涌入股市,那又如何面对这么多年不停倡导的“勤劳实干”?近期以来的配资风潮甚嚣尘上,那又如何面对所谓的“去杠杆,防风险”?如何面对所谓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是非要说“千金市骨”,去年热炒的所谓“独角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