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范振喜,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他创造了两项奇迹:
与白血病抗争几十年,创造了挑战生命极限的奇迹;带领乡亲们不懈奋斗,创造了贫困山区走向富裕的奇迹。
范振喜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退役军人、河北省道德模范。
燕山深处,一个曾经贫困的村落,三十多年间化蛹成蝶。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优美的环境、新兴的产业,幸福的人们开启新时代……
1987年,刚接手周台子村时,从部队回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范振喜还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
当时的周台子村是一个“穷乱散”特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
村部仅有5间旧房子,其中3间租给原国营铁矿的家属,余下的两间房里仅有一张三条腿的桌子、一把散了架的凳子、一个电话没有摇把子,这就是周台子村村部的全部家当。不仅如此,村集体还欠了外债8万元。
村里老人薛东林回忆:
“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给周台子的小伙,连讨饭的都绕着周台子村走。”
“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范振喜撂下了狠话。
村里多矿山,却大多以低价承包给了少数村民,还有一些“陈年旧账”,怎么也要不回来。为取信于老百姓,
范振喜先拿亲人“开刀”,顶着“吃里扒外”的骂名愣是先把自己二哥经营的矿点收回集体所有。
范振喜公道无私、立言立行,逐渐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随着矿山、欠款的收回,村集体收入日渐增多。随后,范振喜结合村里实际确定了“固农、强工、兴三产”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
村里先后建起了草片场、浴盆厂、烧结厂、果品加工厂,集体经济红红火火。
村集体的实力一天天壮大了,而范振喜却一天天瘦弱下来。
1992年,年仅30岁的范振喜被检查出患了白血病。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周台子村的乡亲们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经过140多天漫长的治疗,范振喜终于转危为安。医生嘱咐他不能操劳,需静养三年。可不到三个月,他就拖着病体为村里的事四处奔走。多年来,范振喜又先后患上心肌梗塞、脑梗塞、干眼病、严重失眠症等多种疾病。他先后做过3次大手术,3次从死神手中挣脱,但从没有懈怠过自己这份工作。他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睡眠时间,心里想的、整日做的都是村民的事情。
支撑范振喜活下来、干下去的,是乡亲们不离不弃的真心与牵挂、亲情与大爱,是一名共产党员深植于骨子里的责任和担当。他说:
“我曾立下过誓言,这条命是全村父老乡亲给的,只要我活一天,就一定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三十多年来,在范振喜的带领下,周台子村经历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从治穷治乱打基础,到如今实现了村庄城镇化、环境公园化、福利制度化、就业多元化、管理民主化。
从2002年起,周台子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边挣钱、边改造、边建设,投入近5个亿,用了10年时间,愣是把七沟八岔分散在7个自然村的680多户居民,全部集中到了中心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漂亮的新民居没有一根烟囱,全部采用低碳环保的水源热泵供热,开北方农村之先例。
清洁的煤气代替了烟熏火燎的炉灶,乡亲们冬天可以在暖意融融的房间里看着大电视,别提多开心。
今天的周台子,满眼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新民居,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彩画卷,诉说着周台子村的幸福生活。村民魏长江高兴地说:“以前我们特别羡慕城市生活,现在让我去也不去了,在我们这里住楼房,山清水秀,环境还好。”
周台子村老年公寓是老年人的乐园,全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将在这里安度幸福晚年。老年公寓各种配套设施齐全,家具、电器、生活用品村统一配备,还有专人照顾起居,统一提供服务。
老人们打趣地说:“有这样的村书记,比养儿子都强!”
如今的周台子村,农民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中的产业工人。曾经贫困山区中的贫困村,已经成为全国文明村镇、远近闻名的天堂村。行走在今天的周台子村,你会觉得自己置身于城市的公园、社区,这里雅致的广场、平坦的柏油路、整齐的楼房,望上去倒像是新开发的旅游度假景区。
来
源:长城网综合自央视网、人物周报、滦平融媒、承德组工、承德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