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鬼很喜欢在朋友圈社交。
所以,聚会时看到他都会跟他打趣:你昨天可忘了给我评论了。
老鬼总是笑着,打开我的微信头像,然后进去说叨说叨。
微信刚兴起的时候,我还没有进入。
一次去朋友的婚礼,婚礼开始前,就看到他一边浏览一边按。
我说,老鬼啊,你可真无聊,看过不就可以了吗?还那么认真地给人评论是什么意思。
我嬉皮笑脸,他也是。
他说,别人发了朋友圈,就是代表希望被关注,你说两句怎么啦。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朋友圈,我就看到他一边浏览,继续按着赞。
朋友圈流行之后,我们就成为了好友。老鬼总是喜欢评论我的朋友圈,那时朋友圈没有什么人,但我不必担心冷场,因为我知道,老鬼一定会来评论,他也一定会看。
后来,我问老鬼,你天天这样不累吗?
老鬼说,其实你并不知道,很多人的朋友圈,我都设置了“不看”,很多人,如果久久不回复,我也不会再回复。是不是真的朋友,看彼此对待彼此的评论就知道了。而愿意看的人,就是我在乎的人。
我和他笑了笑。他总是这样,从前是个企业中层,到现在自己创立公司,唯一坚持不变的是,对我们这些朋友,无论多忙,都会评论。
像极了“已阅”,可又是最暖心的存在。
想起一句话:因为在乎你,所以想知道你现在的近况,也想知道你的一切,愿意为你喝彩,也愿意给你安慰。
02
很多时候,我总觉得,朋友圈就是一个善良和包容的交际场。
它的善良在于,那些懂得交际的人,依旧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也为那些很多关心而来不及关心,留下了心安理得。
华丽的交际场里,我们无法说出口的“你好”、“很棒”、“我很中意你”、“我很在乎你”节约了最原始的成本和心理预设,再也没有那么多的诚惶诚恐,也有了很多的坦诚相待。
我们在朋友圈的社交中维系着从前、现在和未来,也在其中,慢慢变得友好。
03
一度,“朋友圈的社交”总被人唾弃。
但其实,很多“挚交”可能在朋友圈就是“评论之交”而来。
现在的生活节奏里,真的能够坐下来把酒言欢的又有几何。大多数时候,就算你对对方那个人的生活脉络一清二楚,你是否也真的确定,她也知道你关心着她。
所以,我常常说,我喜欢现在的通讯方式,因为它是和时代的速度相匹配的。它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去尽可能地维系一种你想维系的关系。
我评论你,是想让你知道我在乎你和关心你,你今天去吃了什么,你昨天和谁吵架斗嘴了,你前些日子又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你过些天想去哪里度假,我都知道。
你便懂得,我并不是对状态有情绪,而是对你有欢喜。
当然,我也有我的不打扰,如果你永远不回复,我会慢慢退出你的视线。
04
其实,我也在慢慢地变成那个喜欢评论的人。
朋友圈的社交,是一种最低成本的社交方式,它可能并不会立竿见影,但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会彼此慢慢就惺惺相惜。
我很少用分组可见,因为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秘密,需要分类公布。
评论对我来说,常常不知道说什么。
除非是特定情形之下,可以说一句“好棒”、“厉害”、“保重”,其余之时,并没有太多想说。
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特别外向的人,也就是不在我的身边,很多时候,打个电话,三言两语就可以结束。就算坐在我对面,如果不是非常熟悉,也常常无言以对。
就算表面波澜不惊,内心也波涛汹涌,坐立难安以及尴尬不已。
但朋友圈不一样:
我喜欢给过去的同学评论也比心,喜欢和好朋友互相打趣,喜欢默默告诉曾经的同事我也在关注,喜欢给各路亲戚发去真诚的回应。
大家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相反地,很像是老朋友隔空的叙旧,你一言,我一语,读得滋味全是,看得生龙活虎。
想见面了,就见面,虽然大部分人,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机会。
05
我们评论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是舍弃不了的过去吧,是也想彼此知晓的现在,是依旧想在一起的未来。
也是很想告诉他们,我们虽然没有见面,可我依旧关注着你的一切;我们虽然没有像是挚交,但也依旧遥遥相望;而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如果忽然见到对方,也不会因为缺席了对方的那几年,而觉得不再连贯。
江湖不远,我们彼此相看。我在朋友圈社交的时候,是希望告诉你,我已经并十分愿意地参加了你当下的一切,希望你也是。
作者:谢可慧,专栏作家,新浪微博:谢可慧的村庄,公众号:秋小愚。新书《干得漂亮是能力,活得漂亮是本事》正在热卖。
微杂志迄今已出版温瑶作品:
《流经我们内心的风景》、《你的脚步走在你的心上》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