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界
商界传媒官方新媒体,旗下拥有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商界》,以及《商界评论》、《商界时尚》等多本知名财经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公司官微  ·  重磅!商务部将推“1+N”稳外资政策组合拳! ·  16 小时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请收手吧!”罗福莉突然发声 ·  昨天  
徐文明  ·  糟糕,今天的大跌可怕吗?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马斯克官宣大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界

他在方便面上一年就赚500万,20年后更是产销120亿!

商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13 15:53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陈启

  • 来源:硕士博士圈 (ID:phdmaster)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33岁押上全部身家,他用9年时间占领农村、包围城市,一举卖出80亿包方便面,他是华龙集团的创始人,范现国。



1960年,范现国出生于河北隆尧。隆尧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上千年来盛产小麦和玉米,更有10多种特色农产品,“黑龙港辣椒皮薄、肉厚、辣味浓;泽畔白莲藕洁白无瑕,藕孔一大六小,是明代的宫廷贡品。”


可惜范现国生不逢时。赶上3年自然灾害,父母每天只能吃野菜根充饥,饿极了就吞观音土,可怜的范现国从小就没有尝到过什么是白面馒头,一个星期能有顿玉米糊糊喝就算打牙祭。


吃不饱还要炼钢,只有1米3的范现国成天跟着父亲烧锅炉,“指甲缝里全是煤渣。”问题是烧锅炉消耗体力啊,越烧越饿,范现国经常饿得头晕眼花。有一次,一头栽倒在锅炉旁边,把老爹吓个半死。


直到1978年,事情才出现转机。也就在这一年,范现国在农机站学开了开拖拉机,“变速杆、制动踏板、牵引挂车”,2年不到就成了农机站技术最好的拖拉机手。


此后4年时间,他开着手扶拖拉机,先后跑了邢台、邯郸、保定、承德等10多个城市。跑的地方多了,眼界也变得就开阔。1984年,范现国在石家庄看到有人在石铜路摆摊卖老冰糖,“一天能挣50多!”


“本小利大,比跑运输赚钱多了!”范现国眼前一亮,立马花1000块,在自己房子后面搭了个棚子,开始生产老冰糖,“白砂糖加水、加白矾溶液,熬到150℃时装盘,盖上棉被保存7天,可结成大块晶体。”


你想啊,那个时候,农村能有什么,除了土豆就是白菜。一看老冰糖营养丰富,还能入药,立马成了周围十里八乡走亲访友的礼品,一来二去,范现国就成了周围3个县最大的食糖个体户。8年下来,竟然攒下20多万。


20万,在当地可是笔巨款。范现国信心百倍。立刻着手扩大规模。没有想到,南方的蔗糖突然大举北上,“价格便宜,纯度更高”,老冰糖马上歇菜了。


于是,范现国寻思转行,很快,方便面进入了他的视线。当年7月,康师傅的第一碗红烧牛肉在天津下线,紧接着就是统一的小浣熊。“开水冲泡能当饭吃,一定很受旅客的欢迎。”


于是,1994年3月,范现国和3个哥们凑了218万,成立华龙集团,“立志打造中华一条龙!”


想要生产方便面,首先得解决原料问题。这难不倒范现国,隆尧可是全国优质的小麦生产基地,光耕地面积就高达85万亩,“面粉的劲道比其它地区要高出4个百分点!”


之后,范现国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做调味包,“红烧牛肉中加入黑龙港辣椒,在红烧排骨中放点鸡腿葱,泽畔的白莲藕和小酥鱼作为海鲜味的酱包。”


搞定了面粉和料包,其他的就不是事儿!很快,华龙方便面问世。可从哪里打入市场呢?


彼时,国内虽然有1200多家方便面生产企业,但基本都是康师傅和统一的陪衬,两家挟品牌与资金优势,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其余的杂牌小厂只有看人家挣钱的份。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硬拼只能是死路一条,一点神算也没有,但是广大农村却空间很大,很多县市,康师傅与统一根本就没有覆盖到。“就从农村下手!”但是,要想打开农村市场,就必须主打低价,范成国就此确定了“大众面铺市场、中档面创效益、高档面树形象”的3部曲。


相对于康师傅的3块5、统一的2块2等低价产品,范现国推出华龙小仔,价格一下子低至5毛5。他还在华龙的包装上特意写明“红烧牛肉面”、“红烧排骨面”、“海鲜面”的标记,用不同颜色的包装袋区分。


“面条劲道,酱包好吃,关键是便宜!”


到了年底,华龙的营收一举突破500万。范现国信心满满,先后拓展了8条生产线和3条包装线,“细心是关键,便宜最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华龙为什么可以这么便宜?


首先,靠近原料产地


范现国把生产基地建在隆尧,工厂周围遍布上万亩的小麦种植区。小麦就地取材,工人一出门就能买到面粉,一举节省50%的运输费用。


周围的老百姓也高兴,范现国的制面厂每年能消化超过200吨的小麦,而且丰年收购价格照样坚挺,农民心里踏实,“不像外地来的大户,专门趁火打劫。”结果,2万多种植户成了范现国的铁杆粉丝。


其次,调料深加工


除了小麦,当地的调料深加一条龙也为范现国节省了200多万的加工费。1996年6月,当地20多个辣椒种植户形成加工联盟,采摘辣椒后集中加工,做成辣椒粉,卖给华龙的调料厂,“种植户收益提高20%,范现国节省了50%的加工费。”


最后,劳动成本低


1996年年底,范现国先后建成制面2厂和3厂,年产量提高到了216吨。需要人手?老家的二舅是村长,立马从村里招呼来200多个劳动力。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范现国的工资一度是整个河北最低。老乡也不抱怨,“不急不急,你赚了钱肯定不会亏待我们!”


没错,有了成本优势,范成国在农村市场所向披靡,一年营收就超过5000万,很快成为河北、山西的销量第一。


到了1997年,范现国又定下“营销600”计划,“在长江以北建立600个面广、点密、固定的经销商,为进军华北、华东、东三省和中原打基础。”


当年5月,范现国果断派出182名营销员,分赴全国20多个省,“对经销商抓大放小,对终端市场抓小放大。”凭借低价优惠,他一举建立了600多条销售网络。


接着,范现国推出三点营销措施,刺激经销商做大做强。


第一,奖励分红。范现国拿出每年收益的20%,专门给经销商分红,“业绩越好,年底分红越多。”


第二,销售业绩配股。经销商可以获得华龙股份,成为股东,“年销售额20万以内的,每万元配1股;销售20万到30万的,每万元配1.2股;销售80万以上,每万元配2股。”


第三,财富共享。1998年,范现国提出100名百万富翁计划,“通过2到3年,在经销商中造就100名百万富翁。”不光如此,他还购买1000辆汽车,分配给长江以北的1000个县级经销商使用,“到城镇设点、到农村铺货。”


这还了得!600家经销商一发力,范现国一口气在北方794个县延伸出22万个夫妻店、副食店、小卖部,覆盖超过6亿人口,“平均每2000人中就有一个华龙小卖店。”到了2000年,已经有30个华龙经销商成为百万级富翁。


到了2000年8月,范现国又在国道、省道和乡镇公路的沿途书写墙壁广告,“华龙面,天天见”。此后,范现国先后推出“小康家庭”、“煮着吃”、“甲一麦”、“A小孩”等14个系列的方便面。


短短4年时间,华龙产品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1918个县,每年销售超过方面面1亿包,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构想。“夺取城市”时机到了。


然而,康师傅和统一这几年也没闲着,早已占据70%的城市份额。想要在强敌环饲的高端市场与老大哥一决雌雄,谈何容易?


不过,范成国自有他的办法,决定弃用华龙品牌,销售总监急了,“现在华龙知名度这么高,不用就浪费了!”“不,用了才是浪费时间。”


为什么?多年来,华龙的广告铺满全国2、3级县市,中低端定位已经形成,让消费者印象深刻。所以,范现国决心创新产品,让城市的消费者重新认识华龙。


“农村消费者讲实惠,图的是便宜、方便、填饱肚子。而在城市,消费者对质感、口感和心理感受最为看重。”于是2002年初,范现国决定生产纯小麦面料新品,取名今麦郎,“意喻金色的麦浪。”面条以“弹”为特色,“经煮、经泡、韧性好。”


更重要的是,今麦郎突破了方便面的“营养瓶颈”,“在面粉中加入微量元素,在粉包、酱包中加入天然肉骨骨素。”这回,范现国高举营养大旗,挺近城市。


2002年7月,范现国一口气投资2000万,建成今麦郎生产基地,“年转化小麦等于周边60个县的产量,解决当地10万人就业问题。”基地附近,10万多亩的专业蔬菜种植区带动加工业发展,“一个县开了8家辣椒加工厂,年产干辣椒3000吨、辣椒色素150吨。”


由于方法对头,短短一年,今麦郎在大城市的销量就突破了1个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