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现代财经
《现代财经》是由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一份反映中国财经管理类专业期刊。所选用、发表的稿件紧扣中国经济发展脉博,透析中国经济发展深层动因,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关注社会民生,把握财经类学术研究动态,突出前瞻性、前沿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51好读  ›  专栏  ›  现代财经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19年元月22号周二(第1144期)

现代财经  · 公众号  ·  · 2019-01-22 00:00

正文

今天是2019年元月22号,星期二,农历腊月十七。观察、关注与观点,《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一个有思想的财经早分享。

每日晨语


己之短,不可藏,越藏越短;己之长,不可扬,越扬越少。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 周二,早安!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1144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1、国家统计局回应消费降级:消费结构总体是升级的。 关于社会上对消费降级的担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1日表示,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高。全年比前三季度稍微低点,这一点波动不足以说明有质的变化。总的看,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总体是升级的。(中国新闻网)

  • 蔡子微评:杞人忧天与居安思危的差别是一个“度”的问题。对消费结构的担心反应的是普通民众因感受经济增长放缓而对未来的担忧。但是市场或者消费者的感受总是局部的,总会和宏观的整体产生一定的感知差异。

  • 话题关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与宏观环境的和谐性研究

2、央行: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是形成激励相容机制。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中国金融》撰文表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是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鼓励银行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标、派任务的行政办法。文章指出,从实体经济需求端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有效的融资需求有所下降。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端看,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自身还受到资本、流动性、利率等多重约束。针对银行信贷供给仍存在的三大约束,人民银行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缓解。(中国证券网)

  • 蔡子微评:齐心协力能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从中长期来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的是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耦合路线图和配套改革机制。

  • 话题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发展与现实选择

3、潘功胜:加快构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在《中国金融》上撰文表示,党的十九大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同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随着我国高水平开放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求不断提高,我国传统以合规监管为主的外汇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开放形势发展需要,急需在总结2015年以来防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冲击经验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管理的视角和机制,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框架,这是落实“在开放的环境中适应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中赢得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中国证券报)

  • 蔡子微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要素:资本流动的存量风险管理、资本流动与境内经济金融体系间的正反馈作用、市场主体的集体性趋同行为。

  • 话题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4、蒋则沈:需关注金融业务和具体场景融合。 中国银保监会创新监管处处长蒋则沈20日在“新技术对金融的影响与变革”论坛上表示,技术影响社会、经济,也就必然影响金融业,金融业对技术的应用从来没有停滞过,未来也会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面向未来,有三个方面的趋势值得关注并做出准备。蒋则沈指出,一是人口的全面互联网化。二是技术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条件时,往往具有很快的普及速度。三是需要关注金融业务和具体场景的融合。(中国证券报)

  • 蔡子微评:场景金融是信息技术和普惠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可挖掘的场景还是金融服务的方式都 蕴含广阔的发展空间。

  • 话题关注:创新视角下的场景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

5、统计局辟谣中国人口负增长:人口红利仍在。 中新网客户端1月21日电。对于近期网络上中国人口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的言论,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1日回应称,2018年中国人口保持正增长,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其中相当比例是二胎,这个数字是很可观的,而且劳动年龄人口仍有约9亿人,中国的人口红利仍然存在。(中国新闻网)

  • 蔡子微评:人口红利仍在固然是好,但人口红利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如果说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经济治理框架下,需求管理最为重要,那么在供给侧改革的治理思路里,如何高质量发展则更为重要。

  • 话题关注:劳动、资本、生产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新古典增长模型再思考

6、2018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至9.5%,商品房销售放缓。 尽管年末增速有所放缓,但2018年全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整体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显著回落,库存减少逾6500万平方米。2018年全年,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增长,增速为9.5%。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显著回落,库存明显减少。房企拿地积极性减少,拿地面积增长放缓,土地成交价款大幅回落逾三分之一。(华尔街见闻)

  • 蔡子微评: 2018年全年,一二线热点城市合计住宅土地流拍高达382宗,是最近6年来最高纪录,同比上涨167%,流拍的住宅地块起价合计达1683亿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同比上涨达220%。看看流拍率就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窘境。

  • 话题关注:用户价值创造与地产业发展

7、中国企业数字化独特之处——消费互联网拽着产业互联网往前跑。 过去,以淘宝网、美团点评为代表的公司,受益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数字化普及率,铸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辉煌。在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阿里研究院和百度发展研究中心的描述中,这一产业叫作“前端消费互联网”——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打交道,受到消费者的直接驱动。(界面新闻)

  • 蔡子微评: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自身转型升级,带动实体企业一并发展,也加快了实体企业的产品迭代速度,可谓一举两得。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融为一体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 话题关注: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协同发展研究

8、南方的养老金拿去支援东北应急!这个建议让网友炸锅了。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对贾康的建议,有网友表示:不赞同,凭啥俺们东北的锅让别人背?(每日财经新闻)

  • 蔡子微评:网友反应强烈也是应该的,这么多年东北的经济烂摊子为什么一直需要被人给收拾?更何况“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旦这种紧急的救济让东北产生了心理的依赖或者是总给自己留后路,那东北经济更是扶不起了。

  • 话题关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发展路径探索

9、三四线城市能否挑起车市大梁。 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回应对“汽车销量28年来首次负增长”要保持乐观的同时,专门强调未来三四线城市需求会不断释放。事实上,近一两年来,三四线城市汽车市场潜力已经开始逐步释放,汽车消费不断“下沉”,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未来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从人口基数来看,三四线城市人口红利趋势明朗。伴随着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不少人口和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降低了一二线城市人口密度。目前,我国正迎来区域间梯次呈现的消费升级,居民消费能力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加上三四线城市没有限号政策,消费趋势在汽车消费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经济网)

  • 蔡子微评:一二线城市被房子紧紧束缚,还有多少精力去关注汽车?因此在这种现有市场被迫饱和的状态下,汽车行业必须立刻转移视线。

  • 话题关注:汽车行业聚焦三四线城市可行性研究

10、任正非央视专访:主动放弃改革先锋称号,我们有些东西欧美非买不可。 1月17日,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在华为深圳总部接受央视记者董倩的专访。同一天,任正非还接受了国内媒体的群访。任正非称:“不买是他们傻,不买他们就亏了!他们除了买还有什么办法?我们有很多东西欧美国家最终非买不可,我们一定会卖给他们的。但重点把想买我东西的国家做好;现在华为处在一个危机转换的阶段,但不是最艰难的时候。”(华尔街见闻)

  • 蔡子微评:这次表态就是向全世界表明:我就是一个彻底地,以利润为核心追求,以法律行事为准则的企业家,政治我不感兴趣!

  • 话题关注:政治关联风险对企业战略决策 影响研究

11、半夏投资李蓓:这一波A股上涨主要靠外资,但继续向上的空间可能不大了。 半夏投资李蓓认为,今年以来的全球风险资产共振上涨,主要是人心波动所致,直接触发因素来自美联储主席的鸽派。A股上涨,是国际风险偏好改善的溢出效应,随着欧美央行后续再度净缩表,行情随时可能衰竭逆转。当前若干品种的估值已经达到了历史区间上沿附近,虽然情绪仍在发酵,反弹进一步的空间可能是很有限的,后续的拐头重新向下也是大概率的。(华尔街见闻)

  • 蔡子微评:主动寻求外力帮助,既可以帮助国内市场主动调整估值,也有利于世界投资者了解和信任中国市场。

  • 话题关注:外部投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估值影响

12、拼多多漏洞事件损失数千万 ,"薅了羊毛"的用户怎么办? 1月20日上午,大量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从当日凌晨开始,拼多多平台上出现重大BUG,用户可以直接领取100元无门槛优惠券。这一BUG被“羊毛党”发现后迅速在网络传播,直至当日上午10点左右,系统才被官方修复,相关优惠券被全部下架。 漏洞到底何时被发现?拼多多又做了怎样的处理?在这场“羊毛党”和疑似黑产势力的狂欢中,有很多令人好奇的地方仍无明确说法。(中国企业家)

  • 蔡子微评:如此高额的无门槛抵用券,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Bug。可BUG不但没人揭发,反而趋之若鹜,比视而不见更可怕的是姑息养奸,比姑息养奸更可怕的是亲自颠倒是非对错,还沾沾自喜。

  • 话题关注:网民道德建设与网络舆论监督

13、顺风车需求量持续走高,专家建议共享经济下顺风车可合规发展。 “顺风车迎合了民众的出行需求,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需求,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多样化,民众的出行方式也应该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权,实行政府强监管的同时也需行业自律。”1月15日上午,由中国青年网主办、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承办的“聚焦共享经济下顺风车产品合规发展的研讨会”在京举办,法学专家学者、媒体人士、资深律师们就顺风车的社会价值、定位及监管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上述共识。(人民政协报)

  • 蔡子微评:从公共价值角度来看,顺风车比传统的网约出租车更能体现。一刀切地下线顺风车业务,其实是背离了民众的出行需求,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探讨怎么合规去发展顺风车更有价值。

  • 话题关注:公共价值视角下的顺风车合规发展路径研究

14、个人所得税App迎来更新:房东姓名与身份证号变选填。 1月20日,由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个人所得税App发布了1.1.3版本。新版本不再强制要求填写出租人的信息。截至发稿,该应用的最新版本在安卓应用市场已更新,苹果App Store尚未更新。(人民网)

  • 蔡子微评:除非你和你的房东达成了“口头协议”,不然需不需要填房东信息不是关键,租金上涨甚至是租不到房才是你要考虑的事吧?你填不填房东的信息,看起来主动权都在房东手上,APP的更新改变了什么吗?

  • 话题关注:新个税方案落地:实施与有效性研究

15、GMO称,美国股市多年来形成的泡沫正在破灭,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少持有美股。 迈入2019年,美股走势一改此前跌势,转为强势上行,标普500指数年初迄今已经上涨超6%。然而,资管巨头GMO却并未对此情况感到乐观,该公司警告投资者仍然要谨慎行事。彭博援引GMO称,美国股市多年来形成的泡沫正在破灭,尽管基本面强劲,但市场人气却转为负面,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少持有美股。(华尔街见闻)

  • 蔡子微评:不存侥幸,回归初心,金融市场里不是创造奇迹,就是颠覆传统!

  • 话题关注:金融市场构建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16、股市收评:两市高位震荡,沪指涨0.56% 生态农业板块走强。 1月21日,今日两市小幅高开后,一举站上2600点整数关口,早盘在充电桩、5G概念股带动下,创指一度大涨超1%,午后券商股持续走低,三大股指纷纷回落,涨幅有所缩窄,整体维持高位震荡走势,两市个股依旧涨多跌少,市场人气也有所回暖,截止收盘,沪指报2610.51点,涨0.56%,深成指报7626.24点,涨0.59%,创指报1274.79点,涨0.42%。从盘面上看,生态农业、5G、充电桩居板块涨幅榜前列,天津自贸区、证券、银行居板块跌幅榜前列。(新浪财经)


2018~2019蔡子微评《话题关注》2月份即将发布

问题、话题与选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选题集锦


你还在为选题发愁吗?你还在为学术问题凝练困扰吗?你还在为课题申报找不到话题和素材烦恼吗?

不用急, 2018~2019蔡子微评《话题关注》即将发布,内容涵盖问题、选题、话题与研究素材,是蔡子团队从2016~2018三年发布的500万文字材料,16000个选题中精心选出的代表性选题、话题和素材,可用于学术问题凝练、现实问题理论思考、课题申报和论文选题以及研究素材的现实证据。观察、关注与观点,是蔡子团队秉承的研究风格;趋势性、思想性、前沿性是蔡子团队关注的焦点,思想高度、理论深度与创新发展是蔡子团队的追求的高度。

今天是1144期,3年来,365天每天坚持0点准时推送,风雨无阻。我们目睹了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风风雨雨,2月份,就把这三年的观察倾心推出,期望用我们小小的思想火花,点燃中国学术繁荣的燎原之火;期望用我们的微薄之力推动中国学术理论和现实的深度融合。

2019年2月28前,敬请关注!

二、今日财经关注

央行突传大消息!比传销更狠,它正在摧毁年轻人!


来源:政商听潮

猝不及防!

突然一声警报传来,撕裂了宁静的夜空!

刚刚,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个数据: 中国90后一代人的债务与收入比达到令人吃惊的1850%,他们欠各种贷款机构和信用卡发行机构的人均债务超过17433美元(约合平均12万元人民币)。

人均负债12万元!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举债度日,几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有人也许会说:仅仅一个数据,能够说明什么?那好吧,就请再再看看以下数据吧:

1、央行数据显示,到2018年第三季度,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881亿元,环比增长16.43%。

如果翻看过去几年的报道,你就会发现,这一数字在8年间已经增长了接近10倍。

该有多少人,欠债不还或不能换!

2、去年,花呗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也就是说平均每 4 个 90 后就有 1 个使用花呗。

近4成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支付方式首选。而在购买手机时,76% 的年轻用户则会选择分期付款。


3、据蚂蚁金服发布的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在现在35岁以下年轻人里,有56%的人暂未开始储蓄。就算在开始储蓄的44%的人中,平均每月储蓄仅也有1389元。

是的,只有1339元!也就是说,大部分年轻人根本存不到钱。

一边是年轻人一贫如洗,月月光的口袋,一边却又是疯狂的信贷逾期,他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冰与火之间的迷失!

赚钱不多却花钱如流水,这似乎成了这一代年轻人一个显著的标签!

借借借!买买买!

1号马云爸爸、2号微粒贷爸爸、3号京东白条爸爸、4号平安爸爸......

来啊,消费吧!哪怕是,身无分文!

年轻人挣得不算多,花起钱来却十分爽快,那钱从哪儿来?一个字,借。 据调查,90后已经成了消费贷款的主力军了。在使用消费贷款的人群中,将近一半都是90后。

在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中,你能看到: 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至于生活用品,几乎见不到。

在虚拟账单的数字背后,是无尽的物欲深渊,它正在让消费者的人生陷入还不尽的账单黑洞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地助推消费主义。而消费主义泛滥背后,是毒广告横行! 为了利益,它们往往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搅乱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毁掉整整一代人,也在所不惜。

各种广告正疯狂的煽 动人们无脑消费,甚至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爱情、亲情统统联系在一起。

《不给你买 YSL 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娶老婆,一定娶会花钱的那种》

《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

《20岁喜欢的裙子,40岁穿上已没有了任何意义》

……

看看这些广告标题吧,他们无不暗示你:不无脑买,就是低级、low!比如那句杀人诛心的广告词:“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在这些 弥漫着奢侈品和人民币气息的 广告塑造下,很多人拥有了自己收入匹配不上的消费欲望,而且这种消费欲望又被美化成: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迷恋她的粉丝们,几乎清一色都是和她差不多的95后。男孩们迷恋她,女孩们更是渴望效仿她的“成功人生”。

仿佛不消费、不花钱,你就十恶不赦、伤天害理,消费、使劲花钱,哪怕是借贷、哪怕是裸贷,哪怕是赔上一生,你都是光明正大、前途无量的。

来啊 快活啊 反正有大把时光

来啊 爱情啊 反正有大把愚妄

来啊 流浪啊 反正有大把方向

来啊 造作啊 反正有大把风光

歌词里的世界,唱得人心蠢蠢欲动;

然而,造作之后,是这个世上最深的深渊!随着物欲一步步放出心中的猛虎,将把人拖入欠债-还款-欠债的泥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