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微网
集微网,半导体、手机行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哎咆科技  ·  【高清壁纸】一组关于秋天的壁纸 ·  13 小时前  
EETOP  ·  大连思科裁员,N+7赔偿! ·  20 小时前  
ZOL中关村在线  ·  8G运存的手机,为什么不能买? ·  昨天  
ZOL中关村在线  ·  苹果官网瘫痪!iPhone 16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微网

紫光国芯终止收购长江存储股权,今日起复牌;合肥晶合年底可实现每月3000片产能,有望成全球最大专注面板驱动芯片的制造商

集微网  · 公众号  · 硬件  · 2017-07-17 06:51

正文

1.紫光国芯终止收购长江存储股权,今日起复牌;

2.二维码支付终于有了国际标准:中国银联背后促动;

3.上海松江上半年签约及开工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超600亿;

4.合肥晶合年底可实现每月3000片产能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紫光国芯终止收购长江存储股权,今日起复牌;


集微网消息,据证券时报报道,紫光国芯(002049)7月16日晚公告,由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长江存储的存储器芯片工厂项目投资规模较大,目前尚处于建设初期,短期内无法产生销售收入,公司认为收购长江存储股权的条件尚不够成熟,同意终止本次股权收购。


另外,公司与拟新增标的资产交易对方的谈判目前仍没有达成最终意向,且预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7月17日起复牌。


紫光国芯对长江存储的重组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另一方面,紫光国芯或在外部并购频频受挫的背景下,暂转内部整合。


长江存储是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实施主体公司,紫光控股曾豪掷197亿元拿下其控股权。按照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规划,长江存储的主要产品为3D NAND,将以芯片制造环节为突破口,集存储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晶圆生产与测试、销售于一体,预计到2020年形成月产能30万片的生产规模,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万片的产能。


2016 年度紫光国芯实现营业收入 141,865.07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3,632.02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25%。尽管全球经济环境并不是太好,但得益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紫光国芯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2.二维码支付终于有了国际标准:中国银联背后促动;


夏心愉

7月15日,EMVCo(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在其官网正式面向全球发布《EMVCo用户出示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1.0版》。这意味着二维码支付的全球推广与应用,自此有了一套各参与方权责明晰、交易风险合理分散、具有全球实施可行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这弥补了全球统一二维码技术规范的空白。”一名支付行业资深技术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


EMVCo负责制定与维护国际支付技术及芯片卡标准规范(EMV标准),其现有成员除银联外,还包括万事达、Visa、JCB、美国运通和Discover。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EMVCo的研究范围已从最初的芯片卡迁移,逐步延伸至支付标记化、移动支付、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


据上述支付行业人士透露,EMVCo发布此二维码模式技术规范的背后,有中国银联的“促动”。


第一财经记者另从中国银联方面获悉,早在2016年6月,结合二维码市场发展需要,中国银联向EMVCo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套安全、通用、开放的二维码支付架构;次月,EMVCo正式成立二维码标准工作组,中国银联担任工作组组长。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中国银联曾担任EMVCo管理委员会轮值主席;2017年7月5日,中国银联正式成为EMVCo执行委员会轮值主席。


据介绍,在充分总结中国市场二维码支付方案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银联同时以《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为蓝本,带领EMV二维码工作组设计提出了最终的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银联于2017年7月初已对成员机构发布的《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与此次EMVCo发布的标准兼容。


对于下一步推进安排,中国银联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们一方面将在境外加速推广二维码产品和服务,推动更多境外合作机构在受理和发行二维码产品时,使用国际兼容且安全性更高的银联标准(此前,银联已联合Visa、万事达将EMVCo二维码标准作为泰国中央银行向当地金融机构和商户的推荐标准)。


另一方面,其也将通过与境外金融机构和商业集团合作,加快银联二维码支付在交通、医院、社保、学校等领域的场景建设,同时提供钱包类产品,满足境外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香港、新加坡部分商户已支持银联二维码支付,东南亚、东北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商家也将陆续开通。 第一财经日报



3.上海松江上半年签约及开工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超600亿;


 6月底,海尔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在松江区投资建设上海区域总部暨“产城创”上海基地,至此,上海松江区上半年签约及开工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600亿元。根据统计,今年1—6月,松江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284%,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


  如此成绩,全国罕见。

  这一成绩的背后,有松江一本独特的“土地账”:去年起,土地减量化出来的经营性用地指标,不急着开发房地产,而是2/3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甚至通过规划调整,直接将1000多亩房地产用地变性为工业用地。


  然而,房地产用地出让价格每亩3000万元左右,工业用地每亩仅100万元,落差如此悬殊,松江政府为何要做“亏本”买卖?


  “这就好比‘公鸡’与‘母鸡’的关系。房地产是‘公鸡’,只能一次性消费;实体经济则是‘母鸡’,可持续‘下蛋’。”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认为,房地产对经济发展有阶段性作用,但政府过于依赖房地产经济,会造成区域内人口过密、配套不足、交通堵塞等“城市病”。


  此外,作为上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松江也面临转型。“我们以土地要素供给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经济‘脱虚向实’,转型升级。”程向民说。


  借助工业用地供给增加的发展机遇,松江开始布局“G60科创走廊”,因为G60高速松江段40公里沿线,集中了全区90%的工业产值。去年上半年开始,松江沿G60两侧规划了以临港松江科技城为龙头的“一廊九区”,各板块之间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精准定位机器人、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


  土地要素的供给,让松江很快尝到了甜头。

  截至今年5月底,松江新增9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创新创业市场主体3.19万户,培育扶持双创项目234个。同时,一批重大新设备、新产品涌现:正泰集团投入生产我国首台套国产化光伏生产设备,超硅半导体300毫米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下线,豪威半导体建成全球首条12英寸硅基液晶显示芯片封测生产,中国第一台小型便携式质谱仪在启迪科技园诞生。


  算术做得好,发展势头足。今年上半年,松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27.7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位居上海各区之首。有了信心,松江进一步自我加压,上海制造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松江却上调目标,提出“制造业占GDP比重超5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超25%”。(孙小静) 人民日报



4.合肥晶合年底可实现每月3000片产能



夏日庐州,草木成荫。在合肥综合保税区大禹路和西淝河路的交口,印着蓝色“晶合集成”四个大字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这一一期投资128亿元的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仅用了20个月便实现竣工试产,7月第一批晶圆已正式下线。


    从一根笨重的晶锭,到一片片光彩可鉴的薄薄晶圆,这段集成电路产业的“奇幻之旅”,正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逐梦创新的一个新热点。凭借晶圆制造这一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落地开花,合肥打通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站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发突出。


    500多道工序打磨——

    “芯”光闪耀庐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放眼当今时代,小到手机、电脑、家电和医疗,大到汽车、高铁、飞机和航天,都离不开芯片这个整机设备的“心脏”。小小的芯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高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


    然而,由于我国起步晚,芯片产业被国外厂商控制,每年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进口芯片的花费已经超过石油。就合肥来说,由于家电产业、面板显示、汽车电子以及绿色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飞速,对芯片的需求量极大。缺“芯”之痛,不仅制约着制造业的升级,也不利于国家信息安全。补“芯”,成了国内许多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走好自主创新之路的关键。


    在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办公用房里,格子间座无虚席,总经理室幕僚长黄宏嘉博士就在其中忙碌着。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根大晶锭,以及多块精心包装好的已研磨抛光后的晶圆,光可鉴人。


    “一块芯片,从最初的沙子原料,到最终的成品,中间要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诸多步骤。”黄宏嘉说,硅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晶圆制造,就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投资额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需要经过500多道复杂的工艺方可完成。经过封装测试后的晶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切割成许多块芯片。


    首批晶圆正式下线——

    合肥造芯片横空出世

    在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自动化的生产环节让人眼前一亮。由于晶圆生产必须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厂房内的洁净度甚至比手术室还要高。


    “集成电路被誉为‘现代工业之母’,从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产业链上投资难度最大的就是晶圆代工。”黄宏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IC芯片就越多,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高,12英寸的生产线代表着晶圆制造最为先进的技术,它的科技含量也最高。


    今年6月28日,项目(一期)竣工试产。7月,第一批晶圆已正式下线。这也意味着,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将能全部在合肥实现。


    据黄宏嘉介绍,试投产之后,再经过可靠性测试和产品认证等环节,今年10月,“合肥制造”的晶圆就可以实现量产,到今年年底可实现每月3000片的产能,预计明年一个厂房可达月产4万片规模,合肥晶合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面板驱动芯片的制造商。


    晶圆项目投产后,也解决了“芯”和“屏”结合的难题,5年内将使合肥的面板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率提高到30%,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


    用百亿撬动万亿——

    “中国IC之都”崛起可期

    “我亲自参与和亲眼见证了24个晶圆厂的拔地而起,遍布在美国、意大利、日本等世界各地。合肥的晶圆厂是第25个,也是与现在台湾本部的晶圆厂同等设计规模的。内地市场对集成电路的迫切需求,让我们对大尺寸晶圆制造充满了信心。”黄宏嘉说。


    凭借晶合集成的带动,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版图中,合肥的地位愈发闪光亮眼。


    有人做过测算,就芯片而言,一元投入可带动百元GDP增长。合肥晶合项目超百亿元的投资,放到产业链里,就意味着成百上千倍的撬动效应,将对全产业体系产生极大拉动作用。如此强大的杠杆效应,使这个“巨无霸”成为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


    新起点,前景无限。作为我市首个百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项目,晶合的投产,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而来,使合肥在这一领域至少大步跃进了10年,标志着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总战略上,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都有了崭新的“坐标”。


    ·本报记者 解光平 苏晓琼· 合肥日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