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物,竟然在中国出版卖疯了!
这套书叫《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2014年,由国内知名大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这是
一套由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写的中国通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掀起一阵史学著作阅读的飓风!
1.
出版方很牛
——讲坛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漫画出版界三巨头之一;
2.
作者很牛
——10位作者均是当今日本学界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教授;
3.
背景很牛
——这是讲谈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日文版编写了5年,中文版引进翻译、编辑出版又花了5年;
4.
序尤其牛
——由10位国内一流的学者作序推荐:
每一位都是断代史中的重量级人物,每一篇序言都是在通读全书的译稿后撰写。
这套书从审核出版资质,到选配图片、排版调版,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用心良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精装呈现。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大众史学在需要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
从外人的视角看中国,或许能打破自身固有的执着与沉闷,避免一叶障目。
这套书的可贵之处,首先旁观者清!其次得到重量级中国学者的肯定。非常值得阅读收藏。
还原岁月本相,记载真实史料,不为当今时代需求而转移的笔触所绘就的,都是好史书。
外国人站在没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客观角度,写出的中国历史反而更客观一点,更接近历史真相一点吧。另外,好的选题、新颖的结构、语言的可读性、插图的广泛应用等等都为这些史书加分添彩。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中国历史,早在大学查询一些历史资料时,就惊讶地发现了太多的不一样,让人好迷惑,尤其是现代和当代中国史。如今开始有人质疑和校正,也是一种开放和进步吧
第2卷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第3卷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第4卷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
这次,十位教授走下讲坛,为大众写作,所以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据说,在日本,有学者为大众写通俗读物的传统,读者对象,就是中等文化程度的人。
对于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本国历史的中国读者,会觉得这套书不一样在哪?
用读者评价说:它既有趣不枯燥,又性感不是八卦,而且充满了怀疑精神。
如:第一卷作者是考古学家,他除了对中国考古学史有全景式的扫描外,又加入了他个人在中国参加田野调查的见闻和体会。甚至还掺杂了许多对各地美食的评价,这大概在别的历史书中很难见到。
又如: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作者是集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于一身的专家,他把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作比较,通俗有趣;还将三国历史放到整个东亚史中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大家苏轼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站在山外观望,会有不一样的景致。
第7卷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第8卷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
第9卷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第10卷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再如:第八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没有依照时间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却积极和正面地加入了对夏、辽、金史的描绘,这种讲解方式另辟蹊径,为我们刻画出不一样的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