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网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科学社区,科学网(www.sciencenet.cn)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华人科学与高等教育界,以网络社区为基础构建起面向全球华人科学家的网络新媒体,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网

面试了一个叫“牛顿”的老外

科学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7-02-01 11:47

正文

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除夕前一天,一月二十六号下午,高能所图书馆办公楼里一片寂静,二层只有我老人家一个人还在办公室坚持,不是为别的,为的是等着和一个名叫Newton的印度哥们儿skype,面试他一下。

这位老兄申请了我们课题组的博士后。本来和组长周老师商量,暂时不考虑来自印度的申请,因为今年有两份来自欧洲的申请。周老师同意了,而且也通过skype面试了其中的一个。对方说先考虑一下,也许在等别的地方是否有offer。来中国对老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原因很简单,除了学术水平和学术氛围的因素,薪水、语言、雾霾等都是困难。

说来,我们对印度人多少还是有点偏见,因为先前组里有一个印度博士后,干了一年,实在不令人满意,我们只好请他走人了。这厮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来只干自己熟悉的那点东西,死活不学新东西;二来对薪水看得太重,三天两头问秘书钱的事情,保险等支出要一笔一笔地当面算,生怕我们少给他一分钱。最后秘书实在受不了了,跑来跟我抱怨,我只好出面写了一封措辞生硬的邮件,告诉他安心搞物理,不要搞会计。

印度人中特别聪明的不少,通常他们在欧美日发达国家干得都挺好,但是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难说了,因为心态和报酬都不同。

一个韩国学者来我这儿访问,我请他吃饭,说起印度人,他发表了一通高论。他说印度人分四等,第一等和第四等都不怎么干活,因为第一等不用好好干活也有好日子过,第四等再怎么干也没好日子过,索性就不干了,不如信佛。印度这个国家,主要靠第二等和第三等人努力工作来支撑的,因为他们还有改变命运的梦想,所以就会努力。我和周老师听了哈哈大笑。



这个韩国教授说得似乎挺有道理。其实其他国家也一样,虽然没有明显的阶级之分,但是最努力的可能还是中间和中间偏下的阶层。

扯远了,接着说这个叫“牛顿”的印度学生。既然我们当初对他有点偏见,为什么我老人家还亲自出面来skype面试他呢。另一个欧洲申请人在第一时间就回绝了我们,原因是他找到了更好的博士后位子。这个不令人奇怪,因为他的导师跟我们很熟,是国际中微子领域的大咔。在这种情况下,我担心最后两个欧洲的申请人都不会来,而组里现在又没有博士后了,周老师回家过年去了,我只好咬咬牙,跟秘书打了招呼,亲自面试“牛顿”同学。

 其实我做出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名字起了积极作用。大家都知道印度人的名字通常都很长,叫起来很拗口,更是记不住。但这位小哥的姓氏很简单,单音节词,名字更是取了人家Isaac Newton的姓氏,让人过目不忘。所以我的好奇心大增。这种好奇心,就像长颈鹿对美丽的小白兔的好奇心一样。^_^



于是那天下午四点多,我们就开始了面试。我开门见山,问他名字的来历,是父母给起的还是用积分换的,和英国那个Newton有什么关系。他呵呵笑了,说这个名字是他老爸起的,不是积分换的。

他老爸希望他像牛顿一样,在自家的苹果树下就能发明万有引力定律。这位当爹的,还是挺有想象力的。不像我老人家,到处问中学生一个傻问题:你们知道不知道,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多重?

后来我们聊了一些专业上的事情,前后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最后我问他,把大象装冰箱分几步。这个笑话是印度人的原创,我2014年在印度讲学时用过一次,当时暑期学校的孩子们都笑晕了。牛顿也不含糊,告诉我分三步。但是我接着问他,你把大象装冰箱了,他的女朋友蚂蚁怎么办?

牛顿再牛掰,这时候也傻眼了。呵呵,呵呵,呵呵呵(下图是我的一页演讲PPT)。



面试之后,我通过邮件向课题组的周老师和李老师做了汇报。两位领导说年后当面讨论一下,再做决定。所以牛顿的命运,不掌握在我老人家的手里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邢志忠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103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