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关注缓慢思考。写一篇有趣的吧。
壹
美国的对冲基金领域有一个低调而如神一样的存在,他就是大奖章基金的创始人:詹姆斯•西蒙斯。西蒙斯是一个数学家,开创了计算机量化投资的流派,用纯数学的方式实现了30年年化30%的回报。
西蒙斯1958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他很少接受采访,在为数不多的一次回母校的访谈中,他总结了自己人生的五个原则,第一条:追求美。这个视频你可以在Youtube找到。
1961年,西蒙斯获得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中国人熟悉的数学家陈省身,两人共同发明了了陈-西蒙斯定理。
40岁之前,西蒙斯沉醉于数学之美, 拿下来几何学界的最高奖:维布伦奖。
1982年,西蒙斯创立对冲基金-文艺复兴科技公司, 1988年创立大奖章基金,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来捕捉市场的信号进行交易,他的公司只找几类人: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
西蒙斯离开学术界进入投资行业的最后一个职位是:纽约石溪大学数学学院的院长。
西蒙斯功成名就以后,作为公益事业,做了一本杂志叫:
Quanta Magzine, 专门研究数学和科学的大问题。
数学,对西蒙斯是一种美。
贰
无独有偶,同期的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另一栋楼里,也有一个喜欢美的人:杨振宁。
杨振宁的传记有两本,一本是台湾人写的,另一本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杨建邺写的。受杨振宁对美的看法,杨建邺又写了一本书叫《物理学之美》。
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一文中,把物理学的美分为三种: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现象之美主要指实体所呈现的美,比如北极光,比如晶体。
理论之美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它的美主要是简洁和和谐,比如你使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预言哈雷卫星的回归时间。
理论结构之美,20世纪以后更多的是指理论的数学结构。比如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 E = MC^2。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访问莫斯科大学,主人请他题词。他写了一句话:物理学定律必须具有数学美。你去看看量子力学另一个奠基人海森堡的论文,再看看狄拉克公式,你就知道狄拉克为什么这么说了。当然,海森堡同学的私生活比他的论文还乱。
1946年, 杨振宁到芝加哥大学读博士。本来想师从物理大师费米,但是由于费米的课题对外国人保密的原因,便转到氢弹之父特勒门下。
为了完成博士论文,他到阿里森实验室工作了20个月。他发现自己对实验完全笨手笨脚,于是就有了阿里森爱说的笑话:Where there is a pang, there is Yang.
特勒觉察到杨振宁的痛苦,建议他转为理论物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杨-米尔斯场论,试图统一自然界四种力中的弱作用力和电磁力。以及,和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物理,对杨振宁是一种美。
叁
如果,你给生命科学写一部超简史。
第一位是达尔文,第二位是传道士孟德儿,第三位估计就是沃森了。
沃森和克里克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其自传《双螺旋》是科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当珍妮佛.杜德纳2002年进入伯克利领导一个实验室的时候,西蒙斯早已不在伯克利了。对杜德纳影响最大的书就是《双螺旋》。
杜德纳还在6年级的时候,就意识到:揭开自然之美的面纱在于发现分子的成分和结构如何决定生命行为。
沃森的贡献是DNA的结构,杜德纳进入历史的原因则是:RNA的作用。
高中的时候,杜德纳已经决定以后要学习化学。但是,他的指导老师是日本后裔,老头说:女孩不适合搞科研。
1981年,杜纳德进入加州波莫纳学院学习化学。但是面对班上200多人的竞争,她一度想放弃去学法语专业。她的法语老师说:如果你学化学,你可以做任何时候。如果你学法语,你只能当法语老师。
完成波莫纳学业后,杜纳德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此后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