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ookface
无人是孤岛,一书一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最懂小笼包的老外,开始研究上海菜市场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别以为去公园待20分钟,就能被治愈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资讯|苟仲文被“双开”,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ookface

小波已死,我已长大

bookface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4-11 20:21

正文

20年前的一天,一个朋友跟波叔说:我想给舅舅建个网站,给你看看内容。

然后就收到了一个文件包,里面是王小波硬盘里的文件——认识这位朋友那么多年,第一次知道,原来他就是王小波的外甥,那个《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里热爱摇滚的外甥。

波叔也第一次看到了《黑铁时代》的反复修改稿。长长一串文件,一个又一个的版本,一句话就修改了十几遍。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说过:过去的诗人分两种,一种有天外的才能,像李白……作一首诗的时候并不苦,是非常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还有一种,像杜甫,是写出来的,千锤百炼。

王小波是像杜甫一样千锤百炼的李白。

每当波叔写好一篇文章,准备昏昏欲睡去的时候,就会想起当时翻阅王小波遗稿时的那一幕,然后挣扎着爬起来……改稿。

时隔20年,仍然清晰地记得初读王小波小说时那种奇妙的感受——

脑子在烧,心里被深深地震撼,肚子上笑出了8块腹肌……

王小波写的每本书,波叔都着迷;王小波提到的每个作家,波叔也都去找他们的书来读。每当生活中碰到想不通的事情,波叔就会想:如果是王小波,他该怎么去面对?

然后就想通了。

小菠菜们,你们现在喜欢听波叔讲故事,跟波叔唠嗑,向波叔寻求帮助。

在20年前,王小波,就是波叔的波叔。

波叔为什么喜欢,不,为什么热爱王小波?

王小波深刻地影响了包括波叔在内的一代中国年轻人。因为王小波,我们变得更正常、更有趣,更好。

今天,是王小波去世20周年。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突发心脏病在北京孤独离世,年仅45岁。

那时候,王小波去世的消息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因为知道他的人本来就不多。但是20年以来,越来越多人觉得:如果王小波还活着就好了。如果他还活着,一定能发表好多有趣的观点,写出好多好看的小说。

可惜他不在了。

但在波叔心里,他仍然活着。他仍然像老朋友那样,嬉皮笑脸地做波叔永远的“波叔”。

拼命地写

王小波出生于1952年。他们家是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爸的书房里至少有2000本藏书,所以王小波从小就读了很多书。

王小波和哥哥在书房

他妈妈宋华回忆说:

他从小爱看书,爱讲故事。他看一本书以后,能给他们小孩讲故事,从头到尾讲下来。……他能把一本书看成个卷儿,就像个海带卷儿一样。

他哥哥王小平也说,王小波只要见了书就没命了:

小波看书时像根木头,你喊他,他听不见,你要踢他一脚。

他身上有一股傻气,经常蹲在地上傻呆呆地看别人觉得没意思的东西;也有一种蔫坏的淘气,爬树、上房、玩火,还打死过邻居养的鸡。

小时候的王小波

和当时中国的绝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文革开始以后,王小波下乡插队去云南当知青,后来又去了山东。

大概就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学写小说。

16岁时他在云南,常常在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

不在镜子上,在本子上写,也是一样。他在一个大本子上写他现存最早的小说《绿毛水怪》,照样是写了又涂,涂了又写。

年轻时的王小波

后来到了写《黑铁时代》的90年代,已经升级到用电脑打字,他仍然是一遍遍地写,一遍遍地改。波叔亲眼见过王小波的电脑文件,未完成的遗作《黑铁时代》就有好多个不同版本的文档。

王小波这种写作态度,也影响了波叔。虽然王小波写的是小说和随笔,波叔写的是每天一篇的故事,但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文字,波叔是跟王小波学的。

热烈地爱

插完队,王小波回到北京当工人。1977年,他认识了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谈了几年恋爱,两人在1980年结婚。

王小波和李银河

王小波长得傻大黑粗,但爱情之炽热、表白之直率,让人面红心跳。

他认识李银河没多久,就问人家有没有男朋友。李银河说没有,他就说“你看我怎么样”,把李银河震惊坏了。

两人在海边

波叔找一封他写的情书给你们见识见识——

你好哇李银河:

今天还不见你出现。我脑子里出现了很多宿命论的狂想。比方说,我很想抛一个硬币来占一占你是否今天回来。这说明我开始有点失常了。

……

也许是你去游山玩水。太好了!好好地玩玩吧,我真希望你玩得好。天热吗?千万不要太热。下雨吗?千万不要下雨。下雨什么也看不清楚。刮风吗?不要乱刮大风。最好是迎面而来的洁净的风。你迎风而去,风来涤荡你的胸怀,仰望着头上的蓝天,好像走在天空的道路上。真的吗?真的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就太好了。我要给你写诗,心里太乱写不了。俾德丽采!俾德丽采!

在回家吗?在火车上吗?想到我了吗?别想,好好睡一觉吧。祝你心里平静而愉快。为什么没有高速火车呢?飞机!协和式飞机!我想一头穿过墙壁奔出去找你。去不了,我太无能。

我发誓,你不回来我也不给你写信了。再写我就要胡说八道了。绝对不写。不写。祝你愉快!

王小波

6月5日

李银河说“我们都不是美男美女”,其实看上去都很舒服

那是在1978年,李银河去南方开会,王小波一连在5月20日、21日、22日、23日、29日、6月1日、2日、3日、5日、6日都给她写了情书。

说李银河不回来就不再写信,可第二天王小波又忍不住写“李银河,你好!我自食其言,又来给你写信”……

真是太可爱了。

真诚的感情,王小波从来不害怕表达。对爱情是这样,对自己热爱的作家,也是这样。

1982年,王小波大学毕业,在中国人民大学当老师。一边工作,他开始一边把写小说当一件正事来干。

他向那些喜爱的作家吸取文学的养分。在王小波之前,很少中国读者听说过那些作家,后来由于王小波的安利,他们都成为文学爱好者的大爱。

王小波在国外

小时候哥哥给他念查良铮翻译普希金的诗《青铜骑士》,王小波特别喜欢,后来写文章反反复复提到这首诗。

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他推崇的是王道乾翻译的版本:“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正是因为王小波的安利,现在好多文学青年提及杜拉斯,都会张嘴就来“我已经老了……”

王小波热爱他的老师,向每一个吐血推荐查良铮、王道乾、卡尔维诺、罗素……把这样的好东西大声地说出来,逮着机会就向每一个人推荐,这是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最好的表达。

爱,就要大声地说,反复地说,不是吗?

但是对那些假大空的伪崇高、假正经,王小波做的,是用让人笑到肚子疼的方式给无情地戳破。

用严肃的词来说,这叫消解;用流行的词来说,这叫打脸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说:

他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喜欢“佛头着粪”

长得像个痞子的王小波

默默地坚持

1984年,李银河去美国留学,王小波也跟着去匹兹堡大学,在历史学家许倬云门下读书。

1988年,王小波和李银河回国。李银河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后,王小波就作为家属,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的计算机房干一份没有正式编制的工作,基本工资每个月97元,坐班费18元。

王小波在家里

后来去了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当老师,不评职称,不写论文,和同事不打交道。

就是写小说和文章。

他在国内终于出版了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是二姐和二姐夫出的钱,自费出版。书名本来就叫《唐人故事》,编辑为了刺激销量当标题党,没征求他同意就擅自多加了“秘传”两个字,像地摊读物似的。

糟心事不只这一件。1991年,他的《黄金时代》在台湾获得《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第二年在台湾出版,连书名都搞错成“黄金年代”。

这个版本是对的,当年波叔读的就是这本

1992年,他在香港也出书了,书名更夸张——《王二风流史》。

比现在的震惊部还过分。

在国内,他也仍然没什么名气。《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文学界好多人都在问这王小波是谁,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文坛外高手”。

与此同时,在一些敏锐的年轻读者之中,“王小波”这个名字逐渐变成一个接头暗号。与小说相比,王小波的随笔反而先被认可了。他在《三联生活周刊》、《东方》、《南方周末》等重要报刊上都开了专栏,积累了一大波粉丝。

当时在《北京文学》做编辑的李静说:

有那么些嗅觉刁钻的家伙,逢人就问他的轶事,万一搜到他的文字——譬如鄙人,常常是在图书馆——就会满脸傻笑举起杂志箭步蹿到椅子前,先是光速看完,然后蚁速重读,边读边从喉咙里发出憋不住的“咯咯”之声,全然不顾周遭人等“你有病吧”的鄙弃眼神。

但王小波更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小说。那个是正业,杂文随笔写得再好,也只是随手为之的副业。

1992年9月,他义无反顾地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可小说写了没地方发表啊。编辑向他约稿,18万字的《红拂夜奔》,执行主编只给3万字篇幅;就连这可怜巴巴的3万字压缩版,最后也因为杂志不许再有“黄色”内容和“挑衅性”思想倾向,而被毙了。

1996年,王小波去考了一张货车驾驶执照。他说:

有一天实在混不下去了,就靠这个吧。

好好地生活

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王小波是一个矫情的人,整天把自己的怀才不遇挂在嘴上。

他一直认为,人要过快乐的生活。

王小波的外甥,在清华读书时是个摇滚青年,毕业后加入了“水木年华”乐队。

王小波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提到他劝这个外甥先好好把书读完,找一份工作,快乐生活。

外甥说,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

王小波的回答是:

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无论是写小说、组乐队,还是开公司,发达也好,潦倒也罢,参差百态方为幸福之源嘛(王小波非常推崇的罗素说的),但别用悲情的那一套来自我催眠,条件好总比条件差更有利于艺术的创造。

组乐队快乐,所以这哥们毕业后加入过“水木年华”乐队;努力工作快乐,所以这哥们苦哈哈开公司拼命写代码。公司成了,实现了财务自由,音乐也成为终身的爱好。不为执念所限,认真生活努力生活快乐生活。

从王小波那里,波叔学会了“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把坏事说成好事,不矫情,不做作。

对我来说,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这个逻辑很够用。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些坏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这是常识。但是做到尊重常识,不容易。

中年王小波

王小波的好处还有很多,不少人也说得很高深,都没错。

今天,波叔只是重新变回一棵小菠菜,讲讲王小波对波叔最直接和最简单的影响。

他追求自由,他推崇智性,他提倡宽容,他批评强权和暴力。

王小波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直男,但他是国内研究同性恋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也是以同性恋为题材。对这个他并不归属其中的群体,他从来没有歧视过。

真可惜,这么好的王小波,20年前就永远不在了。

波叔一直希望能成为王小波那样的人。

幸好有很多朋友也这样想。波叔有个同学,多年前是一个论坛的版主,那个论坛叫“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

王小波当然不会同意有人当他的走狗。但如果世界上能多一些人听说过王小波,知道王小波,读过王小波,那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在年轻时遇到了王小波,多幸运。

想看王小波的影像吗?波叔在B站找到一部珍贵的纪录片,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吧。

今日心情 怀念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人物故事


《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一言不发,穿过这整座城市》

《我爹当皇帝,我混黑社会,儿子是科学家,还有比这更强的家族吗》


今晚要不要一起聊聊波叔,点击⬇️下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