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放学铃响的前十分钟,豫南一农村小卖部店主汤女士就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开始迎接一天的销售高峰。铃声一响,学生们就会像脱缰的小野马,涌进她那不足15平方米的小卖部。
近年来,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屡屡被曝光,尤其是包围校园的“五毛食品”,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名牌”的山寨食品、过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涌进农村小卖部。农村校园正在成为“五毛食品”的消费市场。
“五毛食品”瞄向农村市场
在河南省永城市演集镇育红小学门口,两个学生边吃零食边走。他们刚刚从学校门口的售货推车上买了零食(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记者在多地农村采访发现,在学校附近,大多会有这样的小卖部,或是流动摊贩,他们售卖的主要是一些包装粗糙、口味浓重的食品。这些零食单价往往低于1元,被人们称作“五毛食品”。
“卖得最好的就是辣条、臭干、鸡翅等重口味的零食,差不多每两天就要到县城补一次货。”汤女士向记者透露,这些零食,平时自己也常吃,而这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卖部,一年收益近10万元。
记者在河南省永城市陈集镇一小学门口看到,11点半刚放学,学生就成群结队地涌入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每个学生都会从“琳琅满目”的零食中挑出中意的几款,一款名为“一见钟情”的花生牛奶只要1元,但记者在外包装上并没有找到生产日期。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彭亚拉曾就农村儿童营养和食品安全开展长达3年的研究。研究团队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多地农村实地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许多是劣质小零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高达30%。这些劣质小零食中,仅“辣条”类就有30多种,且均产自小村镇的小作坊。
“偏偏这种三无产品,大多数商店都有,每个学生都爱。”国家二级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公益部部长刘璐说,长期研究农村饮食教育问题的她,对这种现象表现出无奈。
在河南省永城市演集镇育红小学门口,售货摊上的一款果冻外包装上面除了名字和生产日期外,没有标注任何其他信息(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傍名牌”、乱添加 诱发舌尖上的安全隐患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琳琅满目的“五毛零食”大多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甚至一些零食的包装袋上,几乎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包装印刷粗糙,生产批号以及可食用日期模糊,甚至出现漏油情况。
在农村市场,“傍名牌”的山寨食品也比比皆是。记者在永城一小学门口卖零食的小推车上看到,一款“酷e百”牌的可乐,外包装乍一看很像可口可乐,而另一款名为“雪芬”的汽水,外包装则酷似芬达。“在小学门口,质量好的、贵的零食卖不出去。”摊位老板说。
除了卫生状况堪忧外,“五毛食品”添加成分对人体危害也很大。彭亚拉的研究团队通过对30余种“辣条”的简单分析发现,一些产品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多达22种。
“添加剂不是天然的食品成分,在食品中加入过多食品添加剂的话,对人的身体危害是明显的。轻的会导致一些小病,出现急、慢性中毒问题,严重的甚至会致癌。”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生庄昊说,长期过度食用添加剂超标的食品,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小孩危害更明显。
“调味剂食用过多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还容易造成饱胀感,影响儿童正常进餐摄取营养。”刘璐说,农村孩子患高血压的概率要高于城市,主要是因为当孩子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后对盐的摄入就会增加,很容易诱发此类慢性疾病。
学生“停不下来” 家长“视而不见” 监管疲软无奈
在河南省永城市陈集镇丁集中心小学门口的一家小卖部,学生一放学就涌到这里买零食,这里的零食“五花八门”(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五毛食品”缘何屡禁不止?记者采访发现,学生“停不下来”、家长“视而不见”、监管疲软无奈是导致农村学校周围垃圾食品泛滥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父母们的教育观发生了变化,对孩子的一些物质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控制,而孩子们的辨别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很难摆脱对来源不明食品的诱惑。
“农村以留守儿童居多,而农村隔代监护人受教育水平偏低,他们对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认知匮乏。”刘璐说。
此外,近年来,城镇食品安全管理越来越严,但部分基层执法部门对农村市场重视程度不够,农村也就成为监管薄弱地带。在一些中小学外,记者发现存在着不少的流动商贩,也给监管带来难度。
“农村市场很大,我们监管队伍人员又少,也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虽说通过不间断的检查监管收到一些效果,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去检查没收了,走了之后他们可能又会销售。”河南省延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问题食品扎堆农村的主要症结,并不在消费环节,而是在生产、流通环节。要让问题食品在农村无处藏身,必须从源头治理,加强监管。”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村医马文芳建议说,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度和追惩机制,加强对一些生产、销售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
仅靠制度约束还不够,需从思想层面对行为进行引导。“我们走访了许多农村,发现农村饮食教育知识普遍缺乏,家长说不清,学校道不明,孩子更是不在意。”刘璐建议,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在学校开展饮食行为教育,从而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毛食品”问题由来已久,这些包装有些粗糙,但色彩艳丽,味道以甜和辣为主的“辣条”、“辣片”等调味面制品、果脯、饮料、膨化食品等,即便媒体屡屡曝光、部门打击不断、专家也频频警示,但依旧潜伏在孩子的身边。尤其是在农村,人们的饮食安全意识差,加之监管相对疲软,就给这些问题食品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这些“五毛食品”靠以假乱真的卖相、一元以下的价格,俘虏着孩子们的眼睛和食欲;但是,低价的背后却是低质,包装粗糙、口味浓重等等,且大多是“三无”产品。
毋庸置疑,“五毛食品”直接伤害的就是孩子。长期食用这些食品,轻的会导致一些小病,出现急、慢性中毒问题,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严重的甚至会致癌。而家长的“视而不见”,监管的“疲软无奈”,学校的“管而无效”致使着学生“停不下来”。这些,无异于一颗“炸弹”,随时有可能引爆,进而伤人害命。
让孩子的舌尖安全起来,拆除这些“五毛食品”炸弹,我们成人责无旁贷。一方面需要家长重视起来,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以及健康安全的饮食理念。即便是赋予孩子“财权”,也应教导孩子,远离那些问题食品;同时,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理财观”,让其养成科学消费、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另一方面,执法部门也需“硬”起来。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加大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力度,杜绝问题食品在学校周边滋生;同时,不妨开展教学式执法,通过与学校联姻,执法工作人员进入学校开展课堂讲座,让孩子们了解“五毛食品”的真实面目,掌握辨别这些劣质食品的技巧,以及如何进行维权等等,给孩子们配备上消费维权“利器”。
同时,于学校而言,一则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二则也应该采取一些办法,赶走学校门前和周围的小贩,不能让“五毛食品”包围学校、包围学生。尤其是,一些校园内开办的小卖部,更应该常抓不懈,既要保障商品的质量,更应保障价格的公道。如此,孩子们也就不会跑出校园去购买“五毛零食”。
总之,“五毛食品”年年喊打,年年打不绝的背后,是各方的“真”不作为。实际上,只要舍得出力,敢于动真招,“五毛食品”并非是难以拆除的炸弹。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这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对其采取措施迫在眉睫,就别再等别再拖了。
想“假离婚”买房?难了!央行已出新规......
这些地方的高铁要调价了!铁总回应:服务只升不降
要不要“逃离北上广”? 看看这5个年轻人的选择
来源:新华社、东方网
记者:史林静
评论作者: 杨玉龙
编辑: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