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广东金融学会在本会微信公众号开设“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专栏,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金融新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以期引导全省金融系统干部职工从峥嵘岁月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壮丽篇章!
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区行成立后,当即在广东开始发行人民币。实际上随着大军南下已带进了人民币,并在到达的境内流通行使,但数量不大,流通范围亦小。广东人民为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而进行货币斗争的时期,是从人民银行华南区行成立后到1950年6月广东省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时为止。广东省人民币开始发行时面临着一个极端复杂的货币市场,这是国民党20余年的反动统治和长期的通货膨胀所造成的恶果。除了有国民党反动政权所发行的金圆券、银元券外,还有各色各样的银元、双毫、铜元和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工具的港币、美元、英镑等外币。这些外币在广东省流通分布大体上是:沿海区域,如潮汕、东江、海、陆、惠、东、宝地带,珠江区、粤中区及北江、南路、西江一部分,港币占领了主要市场靠近湘、赣、桂的东江、北江、西江、兴梅,南路地区则银元、双毫势力较大。不少山区农村市场,流行着以货易货的物物交换。解放前后,潮汕、东江、兴梅地区的革命根据地流通着由南方人民银行发行的南方券和其它流通券,建立了很好的信誉。为了在广东省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必须坚决、迅速地肃清金圆券、银元券;禁止港币、美元等外币在市场流通;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加强金融管理,加强对私营银行和钱庄的管理,同时还须收回华南解放区所发行的地方货币,使人民币迅速地占领广东省流通市场。
国民党反动政权在其统治行将崩溃的最后几年中,为了支持其反革命内战和搜刮民脂民膏,更加拼命地滥发纸币。伪法币崩溃之后,于1948年8月19日发行金圆券,不到1年,又行崩溃。但在1949年上半年金圆券还在新解放的城市流通。这些金圆券,由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军事失败和财政破产,正在急剧地贬值。而且不到1年的时间,金圆券的发行已从两亿元,增至130.3万亿元,金圆券在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如果与黄金相比,已惨跌至相当于开始发行时的千万分之一,加上金圆券的发行,毫无发行准备金,实际上已一文不值了。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新解放城市的经济秩序,减轻人民的损失,使人民币迅速占领市场,中国共产党当时禁止金圆券及其他伪币的流通,并采取排挤和收兑的办法来达到迅速肃清的目的。1949年初,天律、北平解放时,采取了驱逐为主,收兑为辅的方针,就是设法把金圆券排挤到国民党统治区,换回物资,同时辅以收兑。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金圆券已无处可排挤,采取了迅速的、全面的、无差价的收兑方针,只用了7天时间就收兑完毕,共兑入金圆券86万亿元。正当金圆券行将崩溃,我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国民党反动派即将被全部赶出大陆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政府还于1949年7月2日在广州开始发行银元券,企图对我国人民进行最后的掠夺。当时人民政府指出,这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垂死挣扎,银元券是一文不值的,并正式宣告,将来在新解放区,银元券一律作废,人民政府不予收兑,并号召暂时还被蒋介石反动军队盘踞的地区的人民,团结一致,拒用银元券,反对蒋介石反动集团这一反动的卑鄙的措施。人民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广东省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的热烈拥护,银元券亦迅速崩溃。广州解放时,军管会宣布禁止银元券流通,并不予收兑。银元券很快就随着蒋介石反动集团被赶出大陆而彻底垮台。
本文摘自《银海纵横:近代广东金融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第307-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