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选美
《选·美》栏目致力于深度观察评析美国大选,通过追踪选举动态,触摸真实的美国政治肌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选美

美国右翼运动观察

选美  · 公众号  · 美国  · 2018-07-12 23:34

正文

欢迎点击上方“选美”,关注选·美公众号


这是选·美的第 960 篇文章


Matters 推出第一篇公开文章后,得到许多迴响,因此紧急推出第二篇!由在宾州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的夕岸,分享她对美国右翼运动的观察。夕岸观察到,右翼组织靠着深厚的线下组织基础,把网络搭建做得相当好。一般人对右翼的印象可能是光头党或住在中部的川普粉丝,但其实右翼组织遍布全美。如果右翼做得到,为什麽左翼做不到呢?本篇留言串,亦延伸出一系列对于双方组织方式的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获得Matters授权发布,原文刊載於此 https://bit.ly/2KNA0HB。Matters是一个以区块链技术驱动的创作者社区,致力于使好内容获得好回报。它正在内测,若感到好奇,可点击申请:https://info.matters.news 。


我个人主要做进步社运的研究,这两年才开始关注欧美右翼,一是因为觉得学界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太少了(还是有一些相当出色的右翼运动研究者的,比如 Kathleen Blee Rory McVeigh Ruth Braunstein Ziad Munson 等,但他们大都是白人,因为只有白人有办法进入田野…),传媒文章很多时候又感觉是雾里看花。二是因为自己在帮一些左翼组织做志愿者,应对极端右翼的崛起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也必须一直跟踪他们的近况。

由于主流社会对右翼的忽视,大家常常有社会进步的错觉:今天明星们和学术界发起了 Metoo ,明天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开始游行了,再过一周受枪击影响的中学生们都行动起来反枪支泛滥了,所以社会在各个层面都在迅速变好。但现实是,往往在进步左派社运风起云涌的时候,保守派也在各个小区默默寻找着自己的支持者,而且常常更加成功。所以各类社会运动都是不进则退,只有看到对手的战略战术才可能先发制人。

所以我大约从 2016 年夏天开始关注美国右翼,特别是极端右翼 / 另类右翼。观察也不算系统,主要是通过谷歌订阅各种右翼新闻(导致现在天天给我推荐 Fox Breitbart 新闻 == ),刷 Reddit (很多右翼板块现在已经被关闭了)、 4Chan Twitter 右翼页面, Stormfront Daily Stormer Counter-Currents 也会偶尔读下,也加入了他们的一些讨论小区,比如 Gab.ai Discord

今天藉此机会我主要想谈谈美国右翼运动的动员基础。我目前为止发过的和极右翼相关的文章:关于另类右翼的科普,关于去年八月夏洛茨维尔集会的动员模式分析,反法西斯和黑块历史的这篇也提到了一些极右翼内容。还有一篇川普时代的美国社运总结最近应该会在媒体发出来,里面有我在夏洛茨维尔后的一些新想法。之前考虑篇幅,有些更细节的情况我没有提,大家有问题我可以再补充。 @Torrent 老师应该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历史分析。

现在传媒动不动就喜欢用「另类右翼」的标签,但又不加解释。我个人是倾向于把美国右翼看作一场持续的运动,这期间有低谷,有再生,有内部分裂,但所谓的另类右翼,和传统的极右翼、白人至上阵营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也并非和主流共和党不共戴天。我们可以将另类右翼看作极右翼编队的僚机,专门用来放大右翼言论,但绝对不是基本盘。

传媒喜欢突出另类右翼多么擅长用社交媒体传播仇恨言论,这一点我本身并不反对。问题是所有年轻人都是数码原住民,擅长用数字媒体是年轻世代的天性,并非任何右翼的专利。其次,典型的另类右翼只是庞大的右翼势力的一支而已,远远不能代表全貌。事实上,美国右翼的强大恰恰在于他们不仅仅依赖互联网,而是有着深厚的线下组织基础,从传统的 3K 党(注意 3K 党和福音派一样,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而是一场去中心的运动,有很多不同的组织,这是很多人的误区)和新纳粹,到现在新涌现的一些组织,都非常注重发展基层会员。

另外很多人想到美国右翼的时候,就会要么想到万字符纹身的光头党,要么就是中部的红脖川粉…但其实右翼一直都生活在大家身边,群众基础是很扎实的。我在之后要发出来的美国社运总结一文中也会详细分析,美国极右翼组织遍布全美,包括大蓝州,白人至上主义者也大都住在城市。我之前看夏洛茨维尔 Discord 动员群的信息,可以看到很多参加者就住在大城市边上。他们的论坛发言也不是那种无脑反移民反政治正确,相反,很多人对移民法案之类是很了解的。另外,右翼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动员是非常成功的,在高校校园里是有民意基础的。

这种情况是如何出现的?我现在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但是我所观察到的是,保守派组织,包括传统右翼和极右翼组织一来在小区和高校中的嵌入程度很高,二来善于培养成员之间的网络。来举个例子,参与夏洛茨维尔集会的组织中有个叫做欧洲身份,他们现在的宣传思路就是给自己褪去「另类右翼」的标签,强调(白人,不包括犹太人)「身份」。他们有专门做美工设计的人,设计的 Logo 、传单、横幅都非常漂亮,要我说比大部分左翼组织的宣传品好看。他们在西海岸有挺多分部,也经常派成员去大街小巷粘贴传单,这是很多大城市的传统左翼组织做不到的,倒是很像左翼无政府组织的作风。去年 NYU 的图书馆还出现了他们的传单,因为只有学生证才可以进图书馆,说明他们在左翼校园里也有支持者。当然,除了极端右翼,传统的高校共和党人等组织在美国校园的存在感也是很强的,具体推荐大家看这本书< Becoming Right: How Campuses Shape Young Conservatives>。

关于成员之间的网络搭建,一般右翼组织做的也更好。保守派组织很擅长创造组织团结,具体就是通过俱乐部活动、教堂礼拜、周末聚会,集体出行之类的增强成员间的纽带,新加入的成员会有定向的老成员导师,这样单个成员退出组织的同辈压力就会很大(没错和传销差不多)。像 NRA 这种五百万会员的组织,还提供各种娱乐、出行打折之类的。相比之下,很多进步组织就是不停给你发邮件让你继续捐款支持,有活动了就邮件通知一声(我就不点名了)。我听说 Plan Parenthood 是个例外,但具体我还不了解。住在美国的很多同学应该在街上遇到过让你月款的各种组织,从大赦国际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