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印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于2012年8月通过借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863,股票简称“三湘印象”。公司注册商标“三湘股份”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6年5月公司完成对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推动两大产业协同融合”为发展战略,打造“文化+地产”双主业经营模式,主营业务包括文化演艺和房地产开发两大板块。 2017年5月,公司与IDG资本和云锋基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资本市场进行文旅资源整合。
拥有张艺谋、王潮歌、樊跃“铁三角”的最佳阵容,以及观印象目前已经打造出的“最忆”、
“印象”、“又见” 和“归来”四大文旅演艺品牌,“文旅”已成为三湘印象集团重要业务板块。打开官网,张艺谋与公司高层的合影映入眼帘,“印象西湖”等演出海报削减了房地产企业的味道。
罗筱溪曾经表示:“公司在全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放弃房地产业。让房地产插上文化的翅膀,实现新的腾飞,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没有加入“文旅”板块之前,三湘印象的日子并不好过。报告显示,2015年其实现销售面积13.1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37.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34%。但因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增长93.89%、54.16%和29.73%)等成本的增加,2015年三湘印象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48亿元。三湘印象的业绩在2014年也出现了下滑,报告期内营收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下滑54.24%和91.62%。
但加入了“文旅”板块之后,三湘印象的数据也不好看。2017年年报中显示,虽然文旅板块份额有所增长,但其占营业额的比重只有1.24%。房地产业务占有比例为96.99%。而从净利润来看,依然比上一年(2016年)减少了63.10%。
数据来源:2017三湘印象年报
实景演出市场也已进入了“疲劳期”。《印象·丽江》演出2011-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756.31万元、9953.3万元、9999.96万元、1.03亿元,呈持续上涨态势,但从业绩2015年却开始下滑,净利润为8900万元,2016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743.76万元,虽未亏损,但同比下降30.09%。《印象海南岛》和《印象普陀》被媒体爆出连年亏损。此外,“观印象”的间接持股公司,即《印象刘三姐》运营公司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2017年发生债务危机最终破产,直接导致观印象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4711万元,也影响了三湘印象的业绩。
头顶“老谋子”光环的观印象尚且如此,其他实景演出市场情况可想而知。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杨劲松博士说:“目前实景演出前景不错,但竞争激烈、鱼龙混杂,困难也不少,如产品老化,迭代艰难,成本难降。推广创新能力不足,对细分市场关注不够。ip的发现、培育和产业化就是大问题,往往花了钱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