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寺庙,正准备以虔诚的心情来聆听佛法时,赫然发现台上讲道的法师竟然是机器人,这个情形你可以接受吗?还是很想夺门而出呢?而你的内心真能保持像对人类法师一样的敬意吗?
这可不是假设性的议题,它真的发生了!根据媒体的报导,就在今年 3 月,位在日本京都的高台寺正式推出一部以观世音菩萨形象所打造的机器人 Mindar,「祂」能带领大众吟诵经文,也能为信徒说文解经,就像是一位人类法师一般。这是继 2015 年位于千叶县的光福寺为机器狗爱宝(AIBO)举行超渡法会以来,日本佛教界再次与机器人结缘,Mindar 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从事佛学推广的机器人法师。
机器人功能推陈出新,念经诵佛也难不倒
话说近几年来,各种新型态的机器人不断地推陈推出,相信大家对于各种机器人的报导应该都颇具平常心了吧!但这回,机器人想要从事的工作可不太一样,它想挑战的是类似电影《功夫熊猫》中「Seafood」的角色 ,这会不会走太远了呢?本质上属于科技产品,既没有自我意识、也不带有情感的机器人要来担任心灵导师的工作,这真的合适吗?而一心慕道的信众们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机器人法师所传达的佛法吗?
Mindar 出现在京都,而不是像东京这样较具有现代化形象的都市,似乎有点出人意料,毕竟京都是个千年古都,同时也是日本的文化象徵。在此同时,作为一个国际性都市、世界级观光胜地,京都其实是很愿意接纳新科技,就像在严格的建筑规范下、力图保持它古都风貌之馀,京都的各个角落不时也会出现令人惊艳的现代建筑。而位于东山区的高台寺也是大有来历,它可是宁宁夫人为了纪念在日本历史上举足轻重、叱吒风云的丰臣秀吉于 1606 年所建造。Mindar 落脚在京都高台寺似乎隐含著某种寓意,也再次印证了京都与时俱进的包容力。
那 Mindar 又是由谁所打造的呢?这裡又要出现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名字,不出所料,它的创造者就是人称 「双生机器人之父」 、任教于日本大坂大学的石黑浩教授,一向走在时代尖端、充满天马行空想像力的他,曾开创出一系列广受瞩目的作品,他选择以真人作为模特儿,推出类似本尊的机器人版本,其中包括曾经造访台湾、演出舞台剧的 Geminoid F,知名艺人黑柳彻子、松子,甚至是日本国宝级落语家桂米朝,以及印在改版前日本千元大钞上的大文豪夏目漱石等。当这些栩栩如生、神似本尊的机器人现身时,总能吸引大众的目光,也不禁让人思考,人与机器人的分界到底画在哪裡啊?
不同于之前系列作品强调机器人要能极其近似所模仿的对象,石黑教授在设计 Mindar 时,反而不特别要求它的外表必须神似一尊「佛」。耗资约 1 亿日圆、花了将近一年半时间所打造的 Mindar,拥有铝製的身躯、搭配上硅胶的脸孔,身高达到 195 公分,展现出居高临下的气势,它的眼睛、双手、和身躯都能移动,双脚站立于平台之上,但并不用来走路。以观世音菩萨形象现身的它,外表柔和、偏向女性样貌,大致符合一般人对于菩萨的想像,但它身上的金属零件却全都裸露在外,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我就是部机器人,这又有何用意呢?直觉来说,如果 Mindar 在外观上能更接近真实的佛像,信众的认同感是不是也会随之提昇呢?那为什么石黑教授团队不这么做呢?
接下来是我的臆测,可别忘了,Mindar 想要担纲的身分是具有庄严、神格意象的心灵导师,相较于几款有名的人形机器人,像是具有公民权的 Sophia 等,它们所扮演的多半是类似亲善大使的角色,偶尔的脱序行为,还不至于动摇国本,但 Mindar 可不同,它所背负的期待严峻许多,禁不起丁点的闪失,万一发生脸部表情纠结、动作踉跄的情形,法师的形象可会是全面崩溃!倒还不如逆向操作,直接了当表明自己的机器人身分,倒也不失为良策。换个角度来看,佛像可以是木头、石头的材质,又为什么不可以是具有行动能力、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呢?
3D投影技术加持,机器人菩萨获正面迴响
在众人的期待之下,Mindar 终于正式亮相,它双手合十、眼神投向信众,以预录的方式带领大家一同吟诵心经这部在佛教界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经典。同时,为了增加法会的临场感,寺方还运用了 3D 投影技术,将信众的影像呈现在大萤幕上,诵经完成之后,接续也在 Mindar 背后的牆上,投影出一位预先录好的人士即席请教 Mindar 一些心经上的问题,经由这样的对答方式,塑造出互动的感觉,也让信众更能沉浸于佛法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