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票市场稍微一调整,段子就出来了。比如以下这段:
一般情况下,无论股债,段子多得朋友圈大家愿意转,基本上就是代表大家的心情。
1 、七、八月份追高买股票,买基金的激情此刻有点萎
2、最近创业板放开涨跌停到20%以及低价股的泡沫炒作,这两天被闷了一棍。酸爽~
哎,我和大师都一致认为,不放开涨跌停板和T0,其实都是在连续培养和收割韭菜,保护机构和会武功的流氓。
同样的,债券市场最近都被闷得有点厉害,只是4月份追高后浮亏或者巨额回撤的那波人,都已经亏成无视佛系了。实在不行,就持有到期嘛。
想想当初在山顶买1.8%五年国债的怕踏空焦虑,再看看现在国债期货跌成这幅模样。
我首先承认,自己缺乏牛b的波段能力,所以我还在努力搬砖赚奶粉钱。
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也差不多,那些股评们经常说下个月行情如何甚至下周行情如何,这基本是瞎扯。否则他还是股评?他还要打工?随便做做股指期货就可以财务自由了。我还有个问题一直也搞不懂,股票这种长久期资产,每个月能推十大金股?而且居然是买方要卖方推?
最近看到的大部分言论都是:拥抱政策方向核心资产,dang和国家从来没有这样重视资本市场,xx版是国家战略,货币放水只有股票才能充当长期蓄水池等等。哎~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算过,相当长时期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希望的公司一上来几百倍PE怎么定价?或者增长10%出头的公司估值100倍,未来复合收益率如何?
在债券上,我记得很多管理人还有报告在四月份时候,都在说,长期利率下行,短期仍然空间巨大。原因基本上都是:百年未遇的疫情,中美利差太高,外资等配置盘刚需等等。
我就想,难道大家无视信用的扩张?无视一堆高频指标的转好?中美利差难道不是结果么?凭什么收敛,凭什么一定是中国利率下行,不是美国利率上行?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说,我们认知受限,很多时候首先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我们更不知道概率如何。所以基本上靠放飞自我。一放飞,那就要亏钱。其实为智商付费,而且代价不小。
四月份1.8%的五年国债,3.0%不到的五年信用债,还要付个快1%的管理费托管费销售费,我买债基是要多大的赌注和信心啊。当然,债基那会非常好卖!好卖的结局基本上都很惨。
而如今,由于结构化存款监管导致部分金融机构负债端出现了压力,同时基本上确实好转,叠加居民配置的风险偏好冲击产品结构,利率确实上行不少。但是他能上天么?
权益市场也是,7,8月份大家那么踊跃,爆款基金频出,对应的大部分能看的股票都贵的要命。在短端债券利率上行了100bp了,他们能飞到哪里去?还去追逐科技医药消费科创?
所以我经常想,
我们财富管理存在的价值重点之一,就是专业知识付费,并引导实践落地。
而不仅是卖明星基金,选对了基金,买的量,买的时间点都错了又如何?
假设我没有过人的能力做波段,有没有过人的能力穿透当前看透未来发展,那什么是大概率正确的事呢,核心就是:
高了要卖,低了要买!不去人多地方!
如果说的不那么拗口,直白点就是:
1、如果一直涨不跌,对于多头持仓,哪里来的机会呢?
2、短期对利率债不过度悲观,尤其是短端利率。
3、无论权益仓位、还是行业和个股,点位高了要减仓,低了要加仓。组合配置要更为均衡
对了,公众号改规则,右下角点击“在看”,才能自动看到本公众号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