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2024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
中小学航空航天科学教育实践技能提升工作坊
】
成功举办。工作坊由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
与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
共同举办,
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学校及浙江省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的科技教师参会。
工作坊
邀请了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高级编辑
李青
副书记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鑫教授
,
中国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马丽丽主任
、
资深教研员霍学乐老师
进行分享。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高级编辑李青副书记在致辞中强调了航空航天这一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中小学校中
广泛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
的重要性。
李青副书记
对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航空航天科学教育专委会在过去多年里进行的航空航天科学教育工作表示赞扬,希望参加工作坊的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多参与实践,将航空航天科学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王鑫教授进行了题为
《新时代加强科学教育的路径》
的主旨报告。王所长从大科学教育的含义、加强科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在学校主阵地落地、国家深入推进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师配备的举措及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通过郑州文化路二小的“双联壶教学”和“弘扬和传承载人航天精神”两个实际教学案例,为老师们展示了如何构建一堂跨学科、项目制学习的航空航天科学课程。参会教师表示收获满满,会后与王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马丽丽秘书长从航空航天科学教育背景支持、重要意义、活动课程构建路径等方面对航空航天实践类课程做了详细讲述。她提到,航空航天科学教育实践教具是孩子们喜欢、乐于动手参与体验的有效载体,是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动手实践、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马老师分享了在过去十余年间在航空航天科普探索和实施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
课后服务课程、高水平社团课程、科创竞赛课程、拔尖创新人才课程及校内外航空航天研学实践活动
的建设方面,与
参会教师
进行了分享和探讨交流。
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资深教师霍学乐带来了
《如何上好一堂航空航天科技课》
主题
分享
。霍老师强调了航空航天科技课程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中的重要性,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
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作用。霍老师在分享中模拟了课堂情景,以“一个苹果能够启发的教学问题”为讨论中心,进行了形象的情景演绎。
霍
老师指出,
课程应与国家政策和新课标要求相适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科技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会议最后,参会教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和航空航天相关教具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