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诸多公司试水社区增值服务,能赚到钱的不多,不少还严重亏损,社区增值服务究竟值不值得做?怎么做?如果做,又该如何盈利?
在明源君看来,明确自身优劣势,做好差异化定位,上述问题或将迎刃而解。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我们不妨以电商做类比,大家都知道淘宝很强大,但“淘宝+天猫”也未能阻止京东、亚马逊等的繁荣发展。而且,电商攻城略地十几年,国际大牌的门店都关了一批,线下零售依然没有消亡,马云都开始鼓吹线下线上融合的新零售……
谁都不能完全替代谁,无非是某一品类能在某一场景下做到其他品类所做不到的事情。对两极分化的物业行业来说,这一思路完全值得借鉴。
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领先房企、物业公司围绕社区O2O的各种探索,换来的只是迟缓的发展现状。但四大趋势带来的机遇转移,让做不做增值服务成为了非常现实的生存问题。
1、卖房子向卖服务转变,物业公司分化初现端倪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40平方米。新建住宅面积三大先行指标今年首次下行,未来开发商将从“卖房子”转向“卖服务”,物业管理增值服务成为新增长引擎,也是房企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指数研究院6月发布的2017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成果显示,2016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为6.28亿元,同比增长16.10%,
其中多种经营收入(如社区空间运营和社区金融)均值为10851.93万元,同比增长19.98%,业绩贡献度达到17.28%。
可以预见,随着探索的深入,未来更多的社区长尾市场将被激活。这样的机遇应该得到重视。
目前,凡是有实力的房企和物业公司都在大力布局增值服务,
其中,绿城服务、彩生活、中海物业、中奥到家、祈福生活服务等多家物业公司已抢滩登陆港股,南都物业和碧桂园物业向A股递交了IPO申请。此外,还有40多家物业公司挂牌新三板。
而上市带来的融资便利,让这些公司有资本去聚集更多优质资源,或进行品牌输出,这都是先发优势。
分化正在加剧。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6年,TOP10物业公司利润均值达到26656.28万元,是百强企业的5.82倍,强者愈强。
2、人力成本高企,传统物业亟需另一条腿走路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2015年百强企业人员费用已占总成本的56.79%,还在不断上涨。但物业管理费受物价部门统一监管,又难以无限上调。
从平均管理费看,彩生活约为1.2-1.5元/平米/月,中海物业约为4.7-4.8元/平米/月的水平,位居行业第一,物业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使用信息化手段去人力化,或提高人均产出,探索增值服务成必然选择。
3、人口结构变化、城市中产阶级崛起、社会消费全面升级等,催生对新型优质服务的大量需求,如教育、养老、医疗……
4、新技术对传统社区的影响持续加深,智慧社区成风口
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家居等新技术的兴起,为社区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带来新机会,包括有线、无线通信网、宽带网络的接入等,不仅能够承接线下流量,比如移动缴费,还具备让线下线上流量相互转化的机会,类似“线上预约,线下看房”的移动看房功能。
此外,这两年让房企趋之若鹜的“智慧社区”也得到了政策的鼓励,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等成为民生重点服务。
在明源君看来,社区增值服务市场的爆发,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机遇点。但能否盈利,与市场所处发展阶段有关,也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实力及运营策略。
目前做社区增值服务的基本还在摸索,如果做得好,回报会很可观。碧桂园物业的增值服务推出得不算早,利润率占比已达到30%,公司希望未来能做到70%。
但社区增值服务的门槛很高,环境复杂,而且用户需求多样,变现难度很大。
要想盈利,并建立差异化的优势,明源君认为,两个能力很重要:一是资源聚合能力;二是业务主导能力。
1、增值服务是系统性工程,资源整合能力成门槛
增值服务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社区的方方面面,如果想做全生命周期管理,还会更复杂,很难形成标准模式去大规模复制。
物业公司只有通过对外的品牌跨界合作,对内的信息互联互通,来整合各类资源,再针对性地解决。
社区O2O平台小区无忧在推向全国前,曾挑选扬州、合肥、台州等城市做测试。经过3年的运营,小区无忧发现,不同城市的用户区别很大:北京用户给钱又快又不怎么挑剔,上海人相对严谨;不同城市客户看重的东西不一样:发达城市看重效率和质量,三线城市则看重价格;价格10万1平的别墅区,和价格1万的刚需小区需求也明显不同。因此小区无忧平台上整合了两百多种服务,很多是有地域性的。部分通用服务,在不同城市也会有不同价格。
社区联动,也能有效降低边际成本。万科地产的睿服务,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云端大平台,将400呼叫中心、CRM、住这儿、助这儿、EBA、设备设施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营帐管理系统相互打通,各个社区信息、服务实现完全共享,
不再单打独斗。
这形成了很强的竞争门槛,其他房企想要完全模仿,至少需要几年时间。
2、利益者众,要有一个有力的项目主导者
目前,活跃在社区增值服务市场的主要有四大势力:传统行业,比如银行、物流、零售;互联网巨头,BAT对社区可谓觊觎已久;大型房企旗下的物业公司,一直依靠集团补贴,也很心虚;独立核算的物业公司,盈利难,生存压力也很大。
在利益相关参与者众,
产品、
服务、诉求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大家反倒容易迷茫,或过于分散、各自为政,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者,来协同各方利益,把控整体方向,否则整个项目很可能崩塌掉。
比如,某社区家装平台,物业只关心自己收了多少广告费或入场费,技术方希望自己开发的APP越多人下载越好,家居公司看中的则是出货量够不够大,能不能把竞争对手阻隔在社区之外。没有谁真正关心用户体验,最终惨淡收场。
要两条腿走路
物业需找准方向,差异化竞争
还要耐得住寂寞,懂得开放
社区增值服务虽然机会很多,想要成功却也没看起来那么容易。物业公司想要做好,需要差异化竞争,找准不同方向,还要耐得住寂寞,有开放思维。
1、规模实力决定不同出路,要差异化竞争
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物业服务企业10.5万家,大部分是小物业。在资源技术、人才结构、管理水平、对行业的理解深度上与大企业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就这样的市场环境,大公司可以尝试“多点突破+打造闭环”,中小型物业更适合单点突破的直线思维,双方差异化竞争。
1)闭环重在集聚
资源
,但也不能目铺摊子
目前,万科、龙湖、绿地、中海、招商、绿城、保利等都已开始尝试社区增值服务,它们的策略其实有很多共同点,都能看到闭环思维的影子,其特征是:
❶
多是自建平台,拥有绝对控制权,从资源导入、需求挖掘、服务聚合、推送触达、售后管理等一站式完成。
❷
项目设计的大而精,有效盘活产业链存量资源。
例如金融街近期上线的“融社区”,一大特色就是打通了其住宅项目和商业地产项目,打造的“1+4+X”服务体系, “1”指基础服务;“4”是四大增值服务,“X”指无限服务,导入了金融街在金融、文化、康养、商业、酒店、旅游等方面资源。
❸
整合多产业资源,建立线上和线下、无形和有形、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产品模式。
典型如彩生活,其线上的“彩之云”、“彩付宝”和线下的“彩空间”三大产品,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打造了基于社区的智慧生活闭环,拥有其他产品无法入侵的壁垒。
❹ 部分项目看中长期价值,盈利并非第一目标。
万科物业就投入了大量成本在楼盘设施的智能化升级上,他们认为,将楼盘硬件信息化处理,能够建立一个生态,再去实现智慧社区会容易的多。
在明源君看来,闭环思维的优势在于盘活内外部资源,形成集聚效应,获得竞争优势。
而其最大的难度在于:看似布局很完整了,但过于大而全,要落地会很复杂。公司需要合理把握节奏,形成稳定的主营收入点后,再去布局收益更可观的增值项目。
碧桂园物业的增值服务从维修、保洁等基础服务的“1.0”阶段发展到推进金融和保险服务的“3.0”阶段,至少历时5年;彩生活也是先做好物业服务,才开始布局房屋租赁与销售、社区理财等。
2)直线思维要求小钱也要努力挣,活下来最重要
依靠输血或自负盈亏的中小型物业,体量小,资源缺乏,资金不足,品牌号召力也弱,需要放弃高利润幻想,找准盈利点,并始终围绕盈利点进行深度变现,同时需要将灵活多变的运营手段用于社区市场中。
社区O2O平台小区无忧从零起步时,发现最后一公里物流是社区O2O最大的痛点,于是他们自办快递物流并迅速做大。2014年,当同行及物流公司陆续进入社区并大规模补贴用户后,小区无忧果断退出,转型为整合商户的垂直服务平台。有肉类供应商就找上门来,希望和小区无忧合作,绕过卖场,直接进入社区,开28万个线下门店。小区无忧测试后发现产品的市场反应很好,但最后还是拒绝了,一是还是想做平台;二是合作就要对肉类做全程质量监控,投入很大,有违“轻资产”初衷。
此外,直线思维还强调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试探性去做,直到单点打爆,以避免快刀斩乱麻式的大手笔投入策略。
实际上,社区和朋友圈很相似,非常接近用户的生活场景。与自身利益越相关,用户就会越挑剔,处理不当,反而会让业主和物业走向对立。某社区O2O为快速变现,平台大量收取广告商的广告费,体验很差,业主直接卸载了APP。
2、基础服务要做好,设施升级也能优化体验
我国的物业管理已发展30多年,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表现为效率低、专业化不足、管理粗放、服务意识差等,根本原因是业主和物业双方信息、消费意识的不对称。
数据显示,整个物业行业97.14%没有信息化管理。
这种情况下,大小物业可以对物业管理做信息化改造,通过智能化管控来提高业主满意度和物业管理效率,这样才有机会在物业服务的基础上做增值服务。
2012年,乐生活从母公司京汉置业独立出来时,已连亏了好几年。为实现精细化管理,乐生活咬牙借款3000万引入了6个移动互联网管理系统。例如针对保安,系统会每小时推送一个幽默故事直达他们的随身设备,故事最后设置一个问题,保安回答了问题才可以证明他没睡觉。这就避免了吃空饷,还提高了服务质量。凭借“互联网+物业+增值服务”的模式,结合其他互联网系统,乐生活2014年创收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