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组简单的数字。2000年,我在深圳买了第一套房子,110平方米。买房花了40多万,装修在10-15万之间。前几天我查了一下房地产中介那边的数字,这套房子的价格是600万左右。面对这样一套房子,如果找爱空间或其他做家装的朋友再装修一遍,可能比2000年的质量要好、要豪华、舒适。这要花多少钱?可能也就是15万左右,差不多这个价格。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十几年间房子的价格涨了十几倍,但装修的价格也还是那么多,没涨多少。这是不是一件很苦逼的事?
于装修从业人员来说,人工涨了那么多,原材料成本也不断上涨,但装修一套房子你收到的钱依然还是十多万。
装修还不算是最苦逼的。最苦逼的是电视机,2000年的时候我还买了一个大电视,当年42寸等离子电视机要2万元,今天买一个42寸的液晶屏电视要多少钱?只要十分之一。这体现了什么问题?
现在房价涨了10多倍,装修消费空间是不是也应该涨10倍?那你想太多了,这个是不可能的事,太天真了。
首先,产生这个巨大差异的原因是房子本身具备投资价值,是投资增值和保值,由于这个原因它的价格上涨了。但是装修是什么?
装修在十多年前相当于耐用消费品,然而在今天,正逐渐向着快速消费品的方向在延伸。
当然还没有沦落到像电视机那么接近快速消费品的程度,今天电视机出一点问题,人们修都不想修,直接扔掉换一台新的,这就是快速消费品的特征。
装修这件事正在越来越接近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我不可能花100万元去装修,但是有没有可能在15年、20年的时间里面装修几次。去年底我们有个同事就干了这个事,在APP上点击了几个选项,下了几个订单,就把他们家整个墙纸、整个风格全换了,感觉像换了一套房子一样。
在这位同事眼里,感觉就跟给自己买一套新衣服没有什么区别,相当于“微装修”,这种消费的支出会变的越来越接近于冲动消费。这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是马上就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由于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你为一套房所付出的周边消费会越来越多,家居家装领域的消费空间变得越来越大。
大家在装修上面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但实际的消费金额并没有增加很多,成本却在不断上涨。这个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家装行业企业怎么样继续向前发展?怎么样进行产业升级?
我们也投了爱空间,特别能理解这个行业要做到创新和提升质量效率所要承受的艰辛,相当于把开发商的麻烦事揽到自己身上,把用户痛苦也包在自己身上。
当装修企业向工业化过程发展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装修工艺
,
比如,瓷砖是工业化产品,而贴瓷砖的工艺仍然是手工作坊式的工艺。这就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装修公司人工成本占成本多少比例?30%以上,甚至某些企业会达到40%的比例。在这样的成本比例里面,
怎么样实现规模经济?怎么样实现在大批量房子装修交付的时候保证质量?
只有工艺和材料有质的变化,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