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世界说
世界说是财新的国际新闻项目,关注全球资讯,讲述全球故事,和你一起积极生活在别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深夜美食😋 -20250209021138 ·  9 小时前  
舰大官人  ·  -20250207065657 ·  2 天前  
舰大官人  ·  真不错!就喜欢看大恐龙🦖吃人!-20250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世界说

《蒙娜丽莎》失窃记|猎读

世界说  · 公众号  ·  · 2024-03-15 16:38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美国艺术史学家诺亚·沙尼的新书《蒙娜丽莎盗窃案》不同于小说,这本书的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其中穿插着各种专业知识,也有掌故;时间覆盖了文艺复兴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400多年


作者|李大卫

说起油画,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这幅丽莎·德尔·乔贡多的画像。要论曝光率,这幅俗称《蒙娜丽莎》的文艺复兴名作,在世界美术史上稳居首位,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以前去卢浮宫,还能先去其他展厅转上一圈,等天色向晚再去看她,享受片刻清静。可如今,直到闭馆,那个展位仍是一层层的围观群众。 相比之下,隔壁展厅雷奥纳多的其他杰作则备受冷落。试问看一幅画,我们究竟要看什么?


这幅画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在瓦萨利1550年问世的《伟大画家雕塑家群传》中找到。拿破仑在位期间,曾将该画移至杜伊勒里宫的卧室,一度成为禁脔。 法国诗人戈蒂叶则最早注意到画中人物的神秘微笑。 卢浮宫对外开放后,曾经为她开设过私用信箱。 甚至有人模仿少年维特,跑到她跟前吞枪殉情。 因为太过出名,她也成了戏仿恶搞的对象。 自然也会有人把它当成作奸犯科的目标,而且不止一次。 美国艺术史学家诺亚·沙尼的新书《蒙娜丽莎盗窃案》,写的是其中最大的一起罪案。


对于爱好者,案件本身不算冷知识,区别在于如何书写。所以非虚构写作这个概念前面,经常加上creative这个形容词。


沙尼除了做学术,也出版过《艺术窃贼》这样的惊悚小说。他的新作也有类型文学的阅读快感。不同于小说,这本书的故事,只是一个载体,其中穿插着各种专业知识,也有掌故;时间覆盖了文艺复兴到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400多年。


1911年8月21日。那是一个星期一,卢浮宫依例闭馆。修缮部主任皮盖在各处巡查时,恰好路过著名的四方大厅。这个展区专门用于陈列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名家。


他一路检阅那些价值连城的作品:从提香、委罗内塞、丁托莱托、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直到委拉斯凯兹。其中只有《蒙娜丽莎》一幅画缺席,没有出现在墙上。皮盖当时并没在意。当年博物馆管理制度松弛,经常有摄影师把画拿到室外拍照。


皮盖刚刚离开大厅,墙上便打开一道暗门,从里面走出一个人。那是一间隐蔽的储藏室,里面堆满了三脚架、画框、调色板之类的画具,都是供美院学生临摹古典大师用的。


神秘现身的人个子很小,是博物馆雇的一个油漆工,名叫文森佐·佩鲁吉亚,意大利人。前一天收工后他没有回家,在暗室中猫了一夜。


佩鲁吉亚确认四下没人,换上博物馆员工的白色大褂,折叠起已经到手的《蒙娜丽莎》,夹藏在衣服里,沿扶梯溜到楼下。那幅肖像画在三块杨木板上(文艺复兴前期的佛罗伦萨尚不流行布面油画)。


这时通道下面的出口已经上锁,把他困在楼梯间,直到一个管道工听见门内有动静,赶忙帮他把门撬开。他的好运气还没有结束。等他赶到卢浮宫大门,唯一的门卫恰好擅自离岗。窃贼就这样逃离现场。


……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 左下角“阅读原文” ,订阅后可直接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