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V·T·E·C
51好读  ›  专栏  ›  V·T·E·C

交通政策杂谈:双积分政策

V·T·E·C  · 知乎专栏  ·  · 2017-12-18 08:02

正文

本文首发于《车迷》杂志12月刊,转载请与我联系

最近对中国汽车产业最大的事情,大概要数两个月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公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一般也被简称为所谓的“双积分”制度。

其实“双积分”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这部分其实与我国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企业平均燃油消耗标准一脉相承。简单来说,每一年不同重量的车型都有要求达到的每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水平,如果一个车企生产的车型没有达标,这个车型就产生负积分,如果超过标准则产生正积分,总的积分由油耗差值和销量的乘积决定。

比如如果一个车企的一辆紧凑型轿车根据它的车重2018年需要达到的油耗水平是5.88升每百公里,但实际的工信部综合油耗是6.88升每百公里,那么每辆车就有1个负积分,一年卖了10万辆,就产生了10万负积分。而该车企另外一个中型轿车在2018年根据车重需要达到的油耗水平是6.36升每百公里,而实际的工信部综合油耗是5.36升每百公里,那么每辆车就产生1个正积分,一共是5万正积分。5万正积分抵消了一部分负积分,因此该车企一年总共有5万负积分。

所有的负积分都要想办法消掉,那么怎么消掉呢?在双积分办法公布以前,只有两种办法抵偿,一种是本企业之前结转的积分。如果之前一年在油耗标准更宽松的时候,企业积攒下来正积分,可以流转到这一年用来抵消负积分。因为虽然油耗标准每年都会提高(也就是油耗限值下降),但车企往往不会每年都更新车型,因此刚更新过车型的年份可能能够超额达标,但接下去到下一次车型更新前可能就不能达标。积分可以流转,就使得车企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更新车型,而不用太过于担心某一年能否达标。

另一种则是受让自关联企业。比如同样一个汽车集团,下属的一个子企业主要生产SUV,而SUV一般相同车重下油耗更高,每年都产生负积分。但同时另一个子企业主要生产轿车,每年产生正积分。那么后者的积分就可以转让给前者。也就是说一个集团内部可以统筹布局,不必过于担心某一块业务无法达标的问题。

而另一部分的新能源积分则是全新的体系。与以前新能源汽车只是享受补贴、牌照优惠,以及在计算平均油耗时有倍数优惠不同,这次的新能源积分很明显是强制要求了中国汽车业的新能源车比例。从2019年开始,每一年会要求一个新能源车的比例,比如10%,然后所有年销量超过3万辆的企业都必须达到销量乘以这个比例的积分。比如一个车企年销100万辆车,就需要有10万的新能源积分。而新能源积分只能由新能源车产生,每辆插电混动汽车是2分,纯电动车根据纯电续航里程不同是2-5分。因此如果该企业销售了5万辆插电混动汽车,另外销售了1万辆每辆4分的纯电动汽车,总共就有9万的新能源积分。

那么差出来的这1万积分怎么办呢?跟油耗积分不同的是,新能源积分只能从关联企业处受让,却不能跨年流转。这也就要求车企每年都持续不断的增加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比例,而且即使某一年整个汽车业销售的新能源车超额达标,也不会使得第二年的达标变得轻松。这也是双积分办法之后长城、福特等缺乏新能源车型的企业立即与众泰、御捷等电动车企业寻求合作的原因。不仅这些新能源企业能够帮助达到新能源积分的要求,而且现在新能源积分如果在达到新能源积分要求后还有剩余,还可以用于抵偿油耗负积分,也使得这些高油耗车企多了一个渠道来在油耗积分方面达标。

不过,即使没有关联企业帮助产生新能源积分,也仍然可以从其他企业购买新能源积分。因此,新的管理办法能够给比亚迪、特斯拉、江淮、北汽等拥有大量新能源正积分的厂商带来不少收益。不仅如此,油耗积分的缺口也同样可以由购买新能源积分来填补,使得新能源积分价值甚至更高。

因此,双积分办法不但对新能源车辆的比例提出了硬性要求,而且还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可以用于抵偿油耗积分这一重大激励。相反,新能源积分的缺口却不能用油耗积分抵偿。这样一来,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力度就大幅增强了。之前中央政府根据国家能源战略设定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

系列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