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正儿(1887-1964)是文学博士,日本汉学界京都学派的领袖之一,历任东北大学、京都大学、山口大学、同志社大学、立命馆大学教授。他不仅在一生中三次访问中国,还与王国维、胡适、鲁迅和周作人两兄弟有着亲密的交往。
王国维本是青木正儿的老师狩野直喜(1868-1947)的朋友。而青木在大学毕业的翌年,就结识了当时正流亡日本的王国维,并向他求教。在1922和1925年的两度访华期间,青木又多次与王国维当面切磋。都是研究中国戏曲专家的二人自然有很多话题可以交流,而青木的《中国近世戏曲史》,就是因为不同意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将明清戏曲贬低为“死文学”的观点的刺激下而完成的。
1919年,正当中国的文化革命进行的如火如荼时,青木正儿在日本创办了学术杂志《支那学》,在第1卷第1号上发表了《以胡适漩在中心的文学革命》,并将此书寄给了胡适。胡适随后回复了青木,并盛赞“京都的学者向来很多研究中国学的,现在我看了这个杂志,格外佩服”,二人自此开始交往。第一次中国之行,他在北京大学的招待宴会上见到了胡适。之后,二人通信频繁,常常探讨包括《水浒传》在内的文学相关内容。
而与周氏兄弟的交往,则是以胡适为媒介展开的。青木正儿是第一位在日本公开评论鲁迅小说的学者。胡适曾将青木的相关杂志和书信转寄给鲁迅,鲁迅也曾正式回复过青木正儿。虽然二人从未谋面,但鲁迅高度评价了青木的著作《中国近世戏曲史》,并购买了其当时出版的所有论著。
相比起来,青木与周作人的友情则更加醇厚。周氏两兄弟几乎同时开始与青木有联系,但不同于鲁迅,周作人与青木的书信交往长达半个世纪,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1941年,为汪伪政权效命的周作人到东京参加会议。途经京都时他见到青木,二人相谈甚欢。而在旅日期间,青木为周作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斡旋与帮助,以助于周回国后,一连去了两封信以表示感激。之后,周作人也通过信件对青木诉说着人生的沉沉浮浮。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家之外,青木还与许多中国学者有过交往。比如,如元曲研究方面,结识了赵景深、卢冀野、傅芸子、傅惜华诸先生;在中日学术成果的译介方面,结识了王古鲁、汪馥泉、郭虚中、梁绳柿等先生;在戏曲表演方面,结识了梅兰芳、韩世昌等演艺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