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基础。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底蕴深厚。
这其中有一些代表,数千年星火相传,奋飞不辍,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并且没有断层而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兴隆洼文化玉玦(耳饰)
祖先们还用美丽的玉石做成各种“祭祀神器",距今6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的祖先们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红山文化玉龙
它从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断层过,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玉文化中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
直到现在,玉文化仍然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玉器更是深受喜爱。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在英语中china是“瓷器”的意思,在外国人的眼中,瓷器是古中国文明的象征。
仰韶文化彩陶
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
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兼备的瓷器,拥有着无穷的生命力。
清代官窑
瓷器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衬托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艺术化的追求,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外现。
汉字是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而演变过来的艺术,汉字的表意特征使书法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又让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无可限量的价值。
书法简单到只有黑白两极,却能够点画生情、形外有意。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正如林语堂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书法用简约的笔墨线条来表现丰富的韵律和意境,形成独具特色的抽象美,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
苏轼《黄州寒食帖》
书法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在中国文化凝聚力和向外的文化辐射力的发展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
中国画的造型是以高度艺术的书法线条造型的,与西方造型线条不同,中国画书法线条之美,来源于自然界的物象之大美,其艺术本源,即是“书道”。
展子虔 《游春图》
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是高尚之艺术,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可以说,中国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建筑、雕塑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更通过美妙的图像陶冶情操,为世界艺术提供了精妙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