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Daily
Ins是一种扑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你可以每天拍些照片和视频,将它们转换为精美的艺术与亲朋好友分享。超过6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人  ·  运用多组学方法表征肿瘤细胞的可塑性 ·  2 天前  
BioArt  ·  专家点评Nat Chem Biol | ... ·  昨天  
BioArt  ·  Nature | mTOR ... ·  3 天前  
BioArt  ·  Nat Commun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sDaily

上班的你,和吗喽没区别

InsDaily  · 公众号  ·  · 2024-10-22 23:00

正文

本文转自:浪潮工作室

ID:WelleStudio163




有时候我真的会去思考,怎么区分人跟猴?


刷短视频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种种嗑瓜子、摆脸色的网红猴,表现可以说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


而看到脱口秀演员付航的时候,字面意思的上蹿下跳和又黑又瘦的外观长相,让人心里很容易浮现“猴”这个字,他自己也不反感拿猴来造梗。




综艺节目中,付航用猴解构了“高级”生活


而对普通人来说,自己的工作和猴子的生活区别好像并不大:领导争夺权力,好比猴王捍卫自己的地盘;下属加班挣工资,就好像猴子想要一根香蕉获得奖励。


这一幕幕熟悉得不禁让人怀疑,相比于猴子,人类就真的“高端”许多吗?


未必如此。“人”成为“人”的时间太短了,以至于猴子尾巴老是能露出来,那些看似文明的行为,实际上和猴子也没什么两样。



黑神话务工,

猴子也能体会到



职场上让人看不惯眼的事情一个比一个多,尤其是那些职场潜规则下的权力游戏,让人不胜其烦。


可能会让你感到宽慰的是,不仅仅只有人类会为这些事情烦恼,猴子也会。


比如说, 一个小领导在被大领导训斥后,再找个无关人员“出气”,这种重定向攻击(redirected aggression)在狒狒和猕猴中都会出现[1][2]。


甚至这种攻击还会被作为一种社交策略。那些地位较高、更加年长的猕猴会更容易“霸凌”无辜他猴[2],并且它们对“霸凌”对象的选择也很有讲究:那些与一开始攻击它们的猴子联系密切的个体(如亲属、朋友)更容易遭到“报复”,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警告手段,以减少重定向攻击者未来被攻击的可能[3]。




同类的动作体态、面部表情、声音和气味,都能帮助猕猴辨认对方是敌是友 / 图虫创意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猴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在职场中,你啥也没做,就被其他分管领导敲打阻挠一番,这很可能就是你的分管领导跟他有了矛盾,你被当成重定向攻击的对象了。


情绪发泄只是小事,人事升迁则是关系到能否在社会上生存的大事,围绕着升职加薪,私交盟友、建立派系,种种小手段无一不折磨着广大社畜。这些行为同样也是猴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变本加厉。


黑猩猩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它们为了争夺或维持群体内地位,会使用恐吓、贿赂、结盟等种种谋略。


在真正的丛林社会中,黑猩猩甚至会用抢占地势、静默巡逻等等策略,来与其他种群争夺领地,表现出人类战争的雏形[4]。


对于那些体型较大的首领猩来说,他们会用威慑来取代给其他雄性梳毛,但对于体型较小的首领,他们则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去给同伴梳毛,以营造良好的关系,维持自己的地位[5]。




对于相互熟悉或有亲缘关系的黑猩猩来说,梳理毛发是增进感情的一种生存方式 / 图虫创意


在黑猩猩的群体中,下级个体为了成为“领导的朋友”,会做出种种讨好举动。而“领导”为了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支持,也会有意地结交朋友、拓展自己的势力。


两方一拍即合,构成了利益共同体,并且会出现赤裸裸的利益互换:雄性下属在与种群内的权力战斗中主动支持领袖,获得领袖的青睐之后,就能在领袖那获得与发情雌性的交配权[6][7]。


并且对于猿猴来说,彼此之间的斗争可不仅仅是争权夺利这么简单,还往往会伴随着暴力和死亡。


除了硕大的拳头和灵活的交际, 家庭背景在决定猴身地位的斗争中也很重要。 对恒河猴与黑猩猩的研究发现,地位高的母亲的后代往往也有高地位,更容易获得资源、更可能有发达肌肉[6][7],并且性格更加强势、会更多地对外来的惊吓表现出攻击性[8]。


没法长袖善舞,又没个富一代的妈或爹,能怎么办呢?实在不行就只能做领导的狗了。



好消息是,

猴性中的光明人类也有



人类社会有着与猿猴社会类似的黑暗面,但我们不必太失望,“猿性的光辉”——或者说“人性的光辉”——也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烁微光。


人际关系再复杂再阴暗,人也需要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合作的社会、人人都各干各的社会能如何运作良好。能够合作,一定是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分工合作也扎根在了猿猴的性情中,这并不比微信能用支付宝、抖音能直播王者荣耀更让人感到惊讶。


在一项野外试验中,研究者在黑猩猩的活动区放置了需要两猿乃至三猿以紧密的协调动作拉动拉杆才能获取食物的装置,并且完全不给提前训练。


如果猿猴合作精神不足,它们无法得到食物;如果猿猴竞争意识过强,它们很可能会为了食物装置厮杀,让装置成为“被诅咒的宝藏”。


但最终结果是合作盖过了竞争,黑猩猩们会提前商量好肩并肩直奔装置,“合作共赢”。研究者记录它们一共进行了3565次的合作拉杆,认为黑猩猩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自发并维持高水平的合作行为[9]。




合作在猿猴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资源获取和保护方面 / 图虫创意


其他研究也表明, 黑猩猩不仅能合作完成任务,还和人类一样,对合作意愿强且能够容忍分享奖励的搭档表现出更明显的偏好[10]。 如果猿猴也有小红书,那么吐槽听不懂人话的同事一定也会是上面的热门话题。


与之类似的是,职场搭子间的友情,在猿猴社会中同样也很重要。


无论处在何种情况下,只要黑猩猩与亲密伙伴在一起,它们尿液中的压力激素水平就会更低,尤其是在遭遇其他群体的黑猩猩这种危险情况下,压力激素下降的效应是最强的[11][12]。


并且,梳毛这个行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你梳毛: 只有与亲密伙伴一起梳毛时,黑猩猩的压力激素水平才会下降。


放到职场中,就是吃饭亦有不同:那种全公司人都参加的团建、或是和客户的喝酒交际,我们就始终会保持警觉、有所防备,只有和职场上真正共患难、同战斗的朋友在一起,哪怕餐食标准更低,我们也会吃得更开心。




工作间隙和摸鱼搭子一起吐槽老板,可以获得观点共鸣和情绪支持 / 图虫创意


在危急情况下,猴子也能迸发出强烈的利他心和适应性,就像面对职场地震的悲催打工人一样。


有科学家对遭遇飓风灾害的恒河猴做了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即使岛上63%的植被均被摧毁,但大多数猴子依然幸存了下来,它们并没有为了热带地区生存必不可少的遮阴处而互相厮杀,而是互相分享、减少攻击,从结果上看, 那些更有社会忍耐力的猴子存活的概率反而更高[13][14]。


对人类来说,危急时刻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最大化生还的可能,让别人活才是让自己活的最好办法。让人心安的是,至少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基准观念,就好比双减过后的教培行业,就在互帮互助中熬过了他们的寒冬。



人和猴的差距,

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大



阴暗与光明的相似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是,相比于漫长的进化历程,人类成为“人类”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使得我们和表亲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来源于我们的“猴性”, 像是遇上麻烦的事情不自觉地挠头,就是猴人同源的缓解压力的方法[15][16];再像是黑猩猩与人类极为相似的大笑、噘嘴等面部表情,其根源在于黑猩猩与我们几乎一致的面部肌肉[17]。




经过测算,科学家发现类人猿大笑时的面部运动与人类相吻合 / [24]


除了这些日常小动作,在“智性”上,猿猴也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远、更接近人类。随着对灵长类动物研究的逐渐深入,很多古老结论被逐一推翻。


最典型的迷思就是“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论断曾在2001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出现[18],但自珍妮·古道尔发现猿猴会使用工具钓白蚁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猿猴不仅会使用工具,还会无意中制造与古人类相近的石器[19],甚至有着“为未来的工作准备好工具”的计划能力[20]。




在2024版人教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此段话已删去 / [18]


不仅如此,在一些认知测验中,猿猴的表现甚至比人类都好。


在一项工作记忆任务中,受测者需要先看一组数字,随后数字被遮住,只有按顺序从小到大逐个点击原本的数字,才算正确完成任务。


在正式实验研究前,黑猩猩经过训练就已经能够在没有遮蔽的情况下从小到大点击数字了,而在研究中,一头名为Ayumu的黑猩猩更是展示了惊人的能力:


当数字出现的时长为650毫秒时,它和人类的正确率相近,均为80%,但时长缩短到210毫秒后,人类的正确率仅有40%,Ayumu却依然能保持80%的正确率[21]。




实验程序:记住数字顺序,然后逐个点击 / [21]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比起人类,恒河猴与卷尾猴表现出更强的认知灵活性,即在环境发生改变后,猴子们能更迅速地采取高效新策略,而人类会更倾向于采用已被验证正确但效率更低的策略[22]。


这就好像在工作中一旦形成了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程序),人们就很少会主动去改变它,但猴子做不到那么“标准”,反而可能发现更有效率的策略。


甚至连你工作摸鱼都算不上什么“小聪明”:在一些测验中,认知能力更高的黑猩猩表现得反而没有猕猴好, 因为任务需要的智力水平太低了,黑猩猩无聊得不想去干[23]。


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创造性的工作让人跃跃欲试,但机械枯燥的工作只会让人想要大骂资本家。


除了无味、死板、琐碎的事务,那些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那些压抑的等级氛围,无一不促使人萌生远离喧嚣,做一只吗喽的愿望。


所以下次你觉得工作无聊的时候,或许可以让吗喽试试,说不定这份工作对吗喽来说刚刚好呢!


本文科学性已由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博士 郑杰威 审核


[1]Butovskaya, M. L., Meishvili, N. V., & Chalyan, V. G. (2015). Redirection of aggression and consolation in hamadryas baboons.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45, 417-422.

[2]Tokuyama, N., & Furuichi, T. (2014). Redirected aggression reduces the cost for victims in semi-provisioned free-ranging Japanese macaques (Macaca fuscata fuscata). Behaviour, 151(8), 1121-1141.

[3]Tiddi, B., di Sorrentino, E. P., Fischer, J., & Schino, G. (2017). Acquisition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social knowledge in macaque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4(2), 160639.

[4]Lemoine, S. R., Samuni, L., Crockford, C., & Wittig, R. M. (2023). Chimpanzees make tactical use of high elevation in territorial contexts. PLoS Biology, 21(11), e3002350.

[5]Foster, M. W., Gilby, I. C., Murray, C. M., Johnson, A., Wroblewski, E. E., & Pusey, A. E. (2009). Alpha male chimpanzee grooming patterns: implications for dominance “style”.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imatologists, 71(2), 136-144.

[6]Bray, J., Pusey, A. E., & Gilby, I. C. (2016). Incomplete control and concessions explain mating skew in male chimpanzee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83(1842), 20162071.

[7]Duffy, K. G., Wrangham, R. W., & Silk, J. B. (2007). Male chimpanzees exchange political support for mating opportunities. Current Biology, 17(15), R586-R58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