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故研究室
只推荐最好看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简历提升】挖掘亮点:提升眼界思路,优化简历! ·  4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全职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 ...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直播公会运营 ·  5 天前  
51HR派  ·  京东又开始当鲶鱼了...... ·  3 天前  
51HR派  ·  5勺辣椒油惊动110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故研究室

短剧投流公司,咪蒙背后的男人

真故研究室  · 公众号  ·  · 2024-05-08 10:29

正文

撰文 | 马   路
编辑 | 龚   正

1亿的短剧收入,8千万用于买量投流。按照媒体统计,短剧去年市场规模近400亿,有超过300亿用在了投流上。如此看来,与其说短剧是一个内容行业,不如说短剧是一个买量行业。


岁末年初,自媒体创业的祖师奶咪蒙制作的几部短剧上线,用户充值热情很高,看得也很爽,但同时又对咪蒙展开了口诛笔伐,不惜再一次翻她的旧历史。当大众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咪蒙身上时,她身后真正的大佬,也就是关联的投流公司,正在闷声发大财。





#01

短剧,一个投流的生意

老实说,内容行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事物了,直到短剧突然的爆火。


去年6月,短剧《无双》(西安丰行文化制作)上线,8天充值过亿的战绩,让一众影视从业者大跌眼镜。


下半年,咪蒙团队制作的多部短剧上线,吸金能力不遑多让,其中仅《黑莲花上位手册》一部剧,24小时内的充值金额就超过了2000万。


| 短剧《无双》拍摄现场

尽管在这之后,咪蒙的4部短剧被下架或禁止投流,但在新年初,咪蒙又推出了《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两部爆款短剧,继续踏中流量密码,成为春节假期最大的赢家。


咪蒙算是最早进入到短剧行业的一批人。2020年前后,咪蒙败走公众号,开始投资制作短剧,当时还没出现付费机制,咪蒙靠着给平台做定制引流,成功淘到第一桶金。


经过几年发展,短剧在规模和商业模式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艾媒咨询数据, 2023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约380亿,两年内增长十倍。而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约550亿 ,按照这样的速度,短剧市场在今明两年超过电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今,周星驰的短剧将在5月上线,小杨哥也不甘带货的寂寞,开始拍短剧。名人下场,再次给短剧的行业添了一把火。


然而,台前人的名气,往往让我们忽视了商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也就是 投流


短剧《无双》的制作方对媒体解释, 所谓充值破亿,指的是整体收入,其中流量成本超过9成,真正到手的利润只有几百万。


而业内人士也透露,咪蒙只是短剧的制作方,尽管在行业内炙手可热,但拿到手也只有很少比例的分成,一部短剧看似数千万上亿的营收, 其实80-90%都用在了投流上。


过去一年,投流公司至少操盘了数百亿元的流水。当然,这其中旱涝保收的最终赢家是视频平台,但作为掌握短剧核心密码的人,投流公司才是隐形的大哥。



#02

两位隐形大哥

咪蒙御用的投流公司有两家,分别是 点众科技 掌玩网络 。他们也正是短剧及投流产业中的头部玩家。


点众科技靠网文起家,产品包括快看小说、免费小说大全等,早年间,一度为中国移动和华为运营预装阅读产品。


| 来源于点众科技官网

在竞争激烈的数字阅读行业,有阅文、掌阅等头部大哥在,点众名气不算大。但自从搭上了短剧的快车,点众的名气和营收开始节节攀升。


据公司高管介绍, 从去年9月开始,点众科技每月的充值收入,稳定在4-5亿, 而这恰是短剧爆发的时间节点。


另一位与咪蒙关联密切的公司是 掌玩 ,这家公司的老板曾是自媒体行业的风云人物郑庆亮,江湖人称 猫老大


| 郑庆亮,图源来自腾讯广告

在大学时,猫老大凭借做自媒体赚到第一桶金,毕业两三年,便买上了玛莎拉蒂和法拉利等豪车。


彼时还是2015年,猫老大在全网粉丝就达到了2000万,矩阵账号包括“糗事大百科”“豪哥说车”等,覆盖了母婴、情感、汽车、美食等多个垂直领域。


随着图文行业开始走向内卷,猫老大带领公司转向短视频、网文、游戏和短剧行业,目前公司最大的业务是互联网广告投放和流量代理,投流消耗在行业内处于第一梯队。


而猫老大与咪蒙关系也是相当不错,咪蒙的两部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背后均有猫老大的身影。


当然,提到短剧行业绕不过去的一家公司是 九州文化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九州是短剧行业大哥。


根据dataeye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短剧热力榜前两名分别是点众和九州,榜单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公司在媒体投放市场的消耗热度,也就是买量投流的情况。


九州老板是 汪家城 ,早些年靠网文分销起家。你此前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公众号上看到一篇绝世网文,然后在情到高潮之处戛然而止,如果想要继续看下去就要跳转到小说网站,当然,免不了要付费。


而这就是传说中的网文分销,是不是和现在的短剧很相似。这样的网文分销模式,曾缔造过百亿级别的公司。


短剧和网文,可以看做是一体两面,网文平台生产IP,短剧将其视听化,不难发现,那些传播广泛的短剧和当年盛行的网文在内容上没有区别,赘婿,战神,校花,一切都是网文写手们嚼碎碾细过的东西。


这些经过验证过的、能够痛击城市青年G点的内容,变了个样式再呈现,生产更方便,试错成本也更低。


快餐文化时代,相比动辄几百万字的网文,短剧的短反而代表了一种生命力。原本需要花费无数个日夜才能看完的网络小说,现在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而且是去除了一切的冗余,保留了一切爽点。


更浓缩了,爽点也更密了,原来看小说一个小时高潮一下,现在十秒钟就能高潮一下,人人都可以享受快枪手的欢乐了。


由此,短剧公司和网文平台往往有着很深的渊源。点众本身就是做网文的,九州的汪家城和掌玩的猫老大都曾做过小说分销。此外,九州早期的一位投资人叫 陈大年 ,可算是中国网文的一代目。你或许没听过他,但一定听过他的哥哥 陈天桥


陈天桥是中国第一位互联网首富,即便你足够年轻,没有砍过传奇,但一定也听过传奇的传奇。


当年兄弟二人创立盛大,陈大年负责的正是盛大文学,主导了对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晋江文学城等平台的收购,一度占据到整个网文市场70%以上的份额。后来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为如今的阅文集团。在那之后,陈大年又推出了另外一项国民级产品,叫做WiFi万能钥匙。



#03

短剧:意见气候与沉默的螺旋

从当下的营销逻辑和投流手段看, 短剧才是最能适应算法时代的内容产品。


和网文一样,短剧的一大特点是男女分化明显。正如知名编剧汪海林在《我与流量的战争》的主题演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学分男频、女频,还有尿频。相比之下,短剧将男频女频划分地更为明显。而之所以如此,也正是为了方便投流。


当下的网络非常分裂,最简单来说,A刷抖音,B刷微博,C用B站,D刷小红书,每个APP中都聚集了不同性格和价值观念的人群,在一些问题中形成泾渭分明的舆论场。上至金钱、婚育、战争,下至买电车还是油车,愈发地二元对立。这其中最具群众基础且最具煽动性的,便是性别议题。


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短剧,都是对于两性问题致死级别的讨论。你是女性,就给你推荐大女主剧,而里面的男性往往软弱无能,行为猥琐。


你是男性,那就给你定制赘婿翻身,战神归来的打脸戏码,而被打脸的往往是刻薄腹黑的女性。


赘婿、后宫、后妈、霸总、校花、甜宠,每一个主题单拎出来讨论,都能引发一场恐男或厌女的舆论海啸。 而在算法迎合推荐的机制下,这样的冲突并未发生,因为双方各自看到的,都是定位精准的男频或女频内容。 流量投手们已经做了预判,女生不会为一个自嗨且大男子主义的战神付费观看,而男性也不会勾心斗角的女强人买单。

德国学者诺依曼曾提出 “意见气候” 的概念,指的是个体所处的社交、媒体、舆论环境中意见分布的情况。过去信息渠道单一的时代,意见气候往往会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便是所谓的社会主流意见。


而在信息渠道多元的当下,无论你持什么样的观点,都会出现一种被主流价值观围绕的错觉。因为平台对用户进行垂直化细分,将意见相同的群体划分在一起,包括短剧在内的内容生产商,会根据意见分类而定制迎合的内容进行推送。在这种情况下,意见气候再一次抱团。所以,我们常常会有感觉,短视频刷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比正确。


在意见气候概念的基础上,诺依曼提出了 “沉默的螺旋理论” ,简单来说,这个理论讲的是,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便会更加勇于表达。而当人们发现自己和大众的意见相悖时,便会自我否定,不再表达。于是,少数派会愈加沉默,甚至消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直播公会运营
5 天前
51HR派  ·  京东又开始当鲶鱼了......
3 天前
51HR派  ·  5勺辣椒油惊动110
3 天前
陈安之  ·  做人的最高境界:装傻
8 年前
哲学园  ·  霍布斯的“申辩”
7 年前
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  万科禁/限用材料清单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