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末尾有内存条推荐。本文未收取任何广告费!所有产品推荐仅代表小淙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电脑内存(RAM)是程序运行的地方,当你打开一款软件、游戏时,系统会将硬盘中的必要数据复制到内存中,CPU 再从内存中获取数据,因为内存的速度比硬盘要快的多多多。唯一的遗憾是每次内存断电,其中的数据都会被清空,所以每次重启电脑我们都需要重新打开软件。
但就
提升电
脑性
能为
目
的
来
说,
升
级内
存
条
带
来的
收益可能是
三
大必
要硬件(CPU、
硬盘、内存)中最低
的。
这并不是说内存辣鸡,而是因为它的下限相对硬盘已经很高,所以投入回报比也相对较少。但如果你是想要整体升级电脑,或者组装一台新的电脑,那么内存就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将要告诉你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存容量、频率和品牌,让内存不会成为电脑的瓶颈,并且为今后的配置升级留些余地。
简单回答:
8GB-16GB 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在 2020 年末这个时间点小淙更推荐大家上 16GB。因为当前内存条的价格不是很高,不到 500 元就能买到不错的 16GB 内存。
选择容量取决于你的电脑打算用来做什么,如果只是日常办公、看网页、视频或玩 LOL、DNF 这样的大众网游,那么 8GB 足够胜任。
如果需要
玩绝地求生、GTA5 这样的大型 3D 游戏,或者从事视频
编辑、
图形设计、
程序编程
这样的生产
力工作,那么
应该准备 16G
B 才能
舒服。
当然
如果还不
满足
也
可
以继
续往
上加,
但每次增加都应该翻倍,
8GB 再上一
档
就是
16GB,16GB
再上
一档应该是 32G
B。
老电脑升级建议:
先打开任务管理器 – 性能 – 内存,在正常使用电脑时内存条的占用率达到 70% 以上才有必要升级内存条。
简单回答:
双通道更好,但没必要刻意追求,以未来的升级空间为优先。
我们可以把硬件间的数据传输想象成马路上奔跑的车辆,当有大量车辆需要通行时(大量读写数据),在不堵车的情况下,道路越宽可以通行的车辆就越多,数据传输量就越大。
传输数据的马路在电脑中叫做「总线
」,它的频率和带宽是固定的,由主板的设计决
定。
频率越高,车辆的限速就越高,跑得越快,数据传输速度也更快;
带宽越大,车道的宽度就越大,容量的车辆也越多,同时传输的数据量就更大。
在电脑内存发展的中期,因为主板接口通常使用串联设计,内存条不管安装多少根,都只走一条路线传输数据。假如总线带宽为 64-bit,当内存的带宽达到64-bit时,不管加再多内存条也不会突破总线上限,于是就出现了瓶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板接口引入并联设计,
每个接口享用独立的传输数据通道。
原本两根内存条的数据挤一个通道,现在多出一个通道,理论带宽翻倍达到 128-bit。
这种安装两根内存条,享受两根数据传输通道的做法我们称为
「双通道」。
总之,双通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内存性能,因此大家配电脑都喜欢用两根小内存而不是直接上一根大内存。
如果你是打算整一台新的电脑,小淙建议不要盲目追求双通道(除非你很有钱)。
原因是我们要为今后的升级留下空间,电脑系统和软件不断升级必然体积会越来越大,今天的 8GB 够用,几年后可能就不够用了。
介于双通道的提升并不明显,如果 16GB 刚刚够用,将其拆分为 8+8GB 双通道,那几年后再想升级电脑就比较尴尬,需要再买 2 根相同的 8GB 把主板插满才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散热。
当然如果本来 8GB 够用,你想一步到位整个 8+8GB,也是没问题的。
老电脑升级建议:
应该选择与已有内存条一模一样的型号组成双通道或四通道。
具体原因可以看双通道的那篇文章。
简单回答:
接口必须与主板对应,否则插不上, 2020 年末买到的主板应该都是最新的 DDR4 接口。
内存条每一代升级都会换一种接口型号,简单来说就是缺口位置变了,因此如果接口型号和主板对不上,就插不进去。
另外一些游戏本可以拆开手动添加内存,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电脑还有没有内存插槽,可以打开任务管理器 – 性能 – 内存,查看已使用插槽(台式机也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笔记本电脑使用的内存条比台式机尺寸更小,买错了肯定插不上去,买的时候要注意。
老电脑升级建议:
应该先确认你的主板使用哪种接口。
简单回答:
频率越高越好,时序越低越好,
频率比时序重要得多,
但对于电脑整体性能来说都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重要。
内存本身是没有频率的,产品标注的频率是指 CPU 每秒能访问内存(读写数据)的次数,内存的工作是配合 CPU, 所以内存频率越高,CPU 能够获取数据的速度就越快,我们也就感觉电脑性能更强。
但是内存的速度远远不及 CPU,
内存能够承受 CPU 多大的速度取决于内存的「体质」或者说内存颗粒的质量。因此只有颗粒质量好的内存才有成为高频率内存的资格。
目前 DDR4 内存一般是 2666HMz 起步,通常 3200HMz 就完全够用了。
时序指的是内存的反应速度,内存收到 CPU 的指令后
需要花多少个
「时钟周期」
来响应这个指令,
自然是时间越短越好。
时序包含四个参数,分别是:CL、TRCD、TRP和 TRAS,例如 16-18-18-36。它们对应四种工作状态的
「时钟周期」。
CL(CAS Latency):列寻址所需的延迟时间,是时序中最重要的参数
TRCD(RAS-to-CAS Delay):内存行地址传输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
TRP(RAS PrechargeDelay):内存行地址选通脉冲预充电时间
TRAS(Row ActiveDelay):内存行地址选通延迟
上面小淙一直在强调
「时钟周期」
,
因为时序并不是延迟,单位也不是
纳
秒,而是一个时钟周期内的响应次数
。
内存的理论延迟=时序/内存等效频率*2000
例如一根 4000MHz 的内存 CL 时序是 19 的内存,它的理论延迟是:
19
/
4000*2000
=
9.5ns
但这也是只是理论延迟,实际使用中根据内存的工作频率、温度、老化等等延迟都会改变,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过度关注时序。
毫无疑问,更高的频率工作效率也更高。但 CPU 和主板并不一定支持那么大的频率,为了将市场细分(让用户花更多钱买更贵的 CPU),通常更高端的 CPU 支持更大的频率。在购买内存前应该先查 CPU 和主板型号支持的最大内存频率是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
许多游戏并不能从更高频率的内存中获益,
这通常取决于游戏的优化,但大多数游戏对内存频率真的没有那么敏感,盲目为高频率内存付费很可能是智商税。
老电脑升级建议:
应该选择与现有内存相同频率的内存,最好品牌型号一模一样。因为如果两根内存条频率不一样,则高频自动降频与低频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组成双通道。所以强行上高频没有意义。
内存颗粒和硬盘颗粒是一回事,属于尖端技术,目前为消费级市场提供内存颗粒的厂商只有
三星、海力士、镁光和我国的长鑫
(处于发展阶段,颗粒仅自己用)。
而大家买内存时看到的海盗船、金士顿、影驰、芝奇等等都是从以上三家买颗粒,再贴牌。
目前市面上合格颗粒由高到低排序大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