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官方账号。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现场新闻、原创新闻报道的大本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社

这群中国少年让人刮目相看!

新华社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20 17: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日,

一款“爬楼神器”在网上引发关注。

它的发明者——13岁的中学生丁晨

希望这款楼梯扶手助力器能

帮助像爷爷这样的老人上楼梯 ”。


只需按下按钮就能拉人上去,

不仅不会下滑,

还能切换不同的速度。

“爬楼神器”今年在

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的

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金奖。

斩获发明金奖的,

可不止丁晨一个人。


#儿童车内安全系统#

炎炎夏日,

儿童被锁车内高温窒息的悲剧时有发生。

,广东实验中学的 陶一苇和她的同学关注到了这一现象。

这个“神器”可以在车内氧气浓度低、温度高时

自动开启应急装置,

数据会通过蓝牙实时发送给车主,

如果车主无法及时返回,

呼救系统会进一步开始运行。


#手语语音转化仪#

为帮助语言交流障碍人士

与不懂手语的人交流,

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高一学生刘琬玥和她的团队开发了

这款“手语语音转化仪”

可以实现手语与声音的双向转换,

免去了需要纸笔的困扰。

这群少年们发明创造的“神器”

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

以及心中的那份社会责任感。


#火灾烟雾即时消除系统#

辽宁16岁的少年温传奇发现

火灾造成的死亡多是烟雾窒息所致。

为了能“迅速排出烟雾,

最大限度挽救生命”,

他大量查阅资料,不断试验、计算,

常常忙到深夜,

终于把设想变成现实。

#输液提醒机器人#

中学生刘子航、李高瑞在输液时发现,

如果药液输完针头却没有拔下,

血液就会回流,

患者不得不一直关注着药瓶。

于是他们 设置了一个压动装置,

当药液减少时 药瓶会向上移动,

而下方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实时监控,

当药液快要输完时自动提醒患者。



#气导型低分贝耳机#


用耳机时间长了会伤害听力。

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张紫漾和施嘉两名女生

发明了这款既能保证音效

又不会损伤耳膜的耳机。

为此,她们选择不同的材料,

做了100多次对比实验。


#火车接水防烫装置#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的学生邵钰婷

曾在火车上接水时由于火车晃动,

差点被热水烫到。

考虑到其他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她就制作了一个固定杯子的装置,

用来代替手拿杯子,

同时利用气压原理来升降水龙头,

防止水溅出来。


#省心校服#

当小学生何忠原看到电视里贫困山区的

孩子穿着别人捐赠的校服很不合身时,

萌生设计一件可以

自由调节大小的校服的想法。

这件校服的衣领还可以安装电筒,

用于山区早晚走路照明,

遇到危险时还能当求救信号灯。

衣服背后的反光条,

让孩子们夜晚遇到车辆更加安全。



#花架逃生防盗窗#

高楼发生火灾时,

焊死的防盗窗会阻碍逃生和救援,

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幕悲剧

引发了安徽小学生陆振楠的思考。

这个防盗窗既可以封死,

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打开“变身”逃生通道,

让人翻过窗台站到或蹲在花架上等待救援。


#导盲机器人#

看到盲人过马路十分不便,

安徽的七年级学生韩宇昆便设计了

这样一个头戴式探测器。

它能够辨识2.5米以内的障碍物,

检测信号灯的颜色,

并通过扬声器告知佩戴者。


#手机监控APP#

担心孩子沉溺于玩游戏荒废学业?

杭州文澜中学的何文骏利用课余时间研发的

这款叫“手机控”的上网监控软件

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当孩子玩游戏超过规定时间

就会收到信息自动切断WIFI,

如果是使用流量就会每30秒跳出屏保画面

阻止游戏进程。


#废旧塑料瓶形变处理装置#

湖南的中学生 周逸航经过近一年的努力

完成了这项发明。

人们将废旧塑料瓶丢入垃圾桶后,

挤压成型后的塑料瓶会自动掉入垃圾收集箱

当收集箱内塑料瓶满了,

传感器会发送信息到工作人员的手机上,

告诉他几号垃圾箱要去收集了。




#智能安全工程车#

徐书晗和同学发现很多学校门口

工程车伤人事故频发,

于是就设计了这个模型。

它通过红外探测器进行检测,

如发现盲区内有行人,

车辆可以自动报警并采取降速措施,

而在后轮上安装的遮罩板

也可以有效保护行人。




#无人机驱鸟机#


担心稻田里成熟的谷子被小鸟偷吃?

别担心, 无人驱鸟飞行器来帮你!


此外还有

街道捡落叶“ 神器

悬崖捡垃圾“ 神器”

高楼擦墙面 “神器”

教室门防夹手装置

……


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是让人惊奇和意外!


很多发明的灵感

都是源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

细致观察和认真思考,

能真正解决现实中人们遇到的问题。



小小的创意也许并不完善,

能不能普及推广

也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但是,

他们满怀着对科学的热爱

和对知识的尊重,

努力将想法和点子付诸于行 动,

真的值得点赞!


有他们这样的少年,

中国的未来,

有希望!

来源: 新华社,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重庆晨报、红网、浙江新闻客户端等

作者:徐步云


监制:于卫亚

编辑:王朝

为他们点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