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腾讯儒学
南朝梁元帝本来酷爱读书,即便一只眼瞎不能捧书,也要让书僮念给他听。后来亡国,他一把火烧了十四万卷藏书,旁人问为什么,他怨叹“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简单从投入产出的功利主义出发,读书犹如长线风投,收益的确不可预知。过去学得文武艺之后能“售与帝王家”的毕竟是少数,如今多数人寒窗苦读之后都只是在平凡岗位上汲汲于生,仍然仰人鼻息地过活,有人甚至读死书走向反面,变得迂阔陈腐。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所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读书即是此理。读书也许不能改天换地、叱咤风云,但不读书的后果便是寸步难行。
书如空气,读书方能安身立命
《史记》记载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能写姓名就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敌万人的本领。于是项梁教他兵法,项羽也是浅尝辄止。后来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空叹“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唐朝杜牧认为项羽见识短浅,临死了只惦记着虞姬和爱马,“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这是少知而迷,无知少知的愚症,只有读书这副方剂能够医治。
书如清泉,读书方能滋养正气
《易经·蒙》言“山下出泉,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是说蒙昧的儿童从小就要教育培养贞正之德,使他们的心灵像清泉一样明澈。
所谓“正”,是文天祥“沛乎塞苍冥”的天地正气,是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是屈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之气。
为政者胸怀“子帅以正,孰能不正”的道德律,对钱财美色眼里看的破,肚里也忍得过,社会风俗也会如草上之风必偃。
为商者诚信为本,学习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何愁做不成百年老店。
持家者心存“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警惧,自然会修炼涵养“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的家风美德。
夫妻间明白“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何须担忧婚姻家庭不和睦长久。
书如火炬,读书方能洞见天地
读书有三层境界,第一层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臻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然化境。
如果说第二层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人生宇宙还有疑惑疙瘩,第三层境界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对万事万物都看得通透,所谓“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
读书读到这种境界,能乘物以游心,胸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格局,挥洒“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动静不失其时”的自如,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
西晋时期,郝隆的家乡有七月七日家家户户把家中绸缎金银搬出来晒的习俗,家贫的郝隆解开衣扣袒胸露腹晒太阳,邻居问他原因,他傲然回答自己在晒书。
尊贵其实并不关富贵,孔子盛赞颜回“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自己破衣烂衫与一群锦衣貂裘的人站在一起,能够不卑不亢、谈笑风生,胸中如无丘壑,试问世间几人有此定力?
皮囊气质的庸常凡俗与奇绝高贵,浅陋鄙薄与望之俨然,盛气凌人与威而不猛,才是读书与不读书的真正差别。
我一直暗暗在想,这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近期热文
成于吏治 败于用人:乾隆帝是怎样“毁掉”一个盛世的?丨原创
一日看尽长安花:“金榜题名时”他们都在做什么?丨原创
将生活过成诗的模样 你选哪一首?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编辑发布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更多转载需求请联系腾讯儒学官方QQ321018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