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间线杂志
时间线是《财经》新媒体旗下垂直公众号,内容覆盖互联网、3C、在线旅游、直播、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解析行业热点,为用户呈现独特的精彩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塞上江南新“风光” ·  昨天  
三峡小微  ·  太仓这条“主动脉”全线贯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间线杂志

驾照0分者开车撞人致死 凸显“共享汽车”的安全命门

时间线杂志  · 公众号  ·  · 2017-05-19 16:21

正文

机动车驾驶意味着更大的安全风险性,平台作为汽车出租人,对于用户资质的审核需要尽到充分、审慎义务,不能仅以条款声明免责,将保证用户资质的义务完全交给预约人和驾驶人。

《财经》记者 张瑶/文 李恩树/编辑


刚刚发力的中国互联网分时租赁汽车(下称共享汽车)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就面临安全质疑。


4月25日,驾照扣完12分的成都大学毕业生张某,借用朋友的账号租用了一辆共享汽车,撞倒路边三名行人,致一死一伤。对于车辆的检验和事故的责任认定还在进行中。但这一案件引发了对分时租赁汽车模式安全性的质疑。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康明透露,交通部已着手制定分时租赁汽车相关政策。


与传统租车行业不同,互联网分时租赁汽车的消费者可以按小时、天等短时间租用车辆,随用随还,期间无需经过租车公司,即所谓 “汽车共享”。


无人值守的安全空洞


下载APP,上传自己的驾照约半个小时后,手机显示,王飞在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提交的信息已审核完毕,注册成功。


通过简单的预约和定位,王飞顺利找到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一辆共享汽车,剩余电量提示可驾驶约70公里。


通过电子感应解锁车辆后,经过简单地熟悉操作,王飞驱车前往会议地点。抵达后,车被停在附近的公共停车位,等待下一位用户的使用。


移动端下单支付、路边停放、智能开锁、指定区域还车,是目前各家分时租赁汽车平台主打的使用方式。


这一模式脱胎于国外的汽车短租业务市场,已有数十年经验。2015年以来,随着“共享”概念的兴起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中国市场逐渐火热。


目前,主流的共享租车模式是:企业提供车辆供用户共享,主打城市内短途出行、夜行等细分市场。


新华社3月12日报道,北京交通委将推进分时租赁汽车网点布局,年底分时租赁汽车预计达2000辆。


首汽集团GOFUN、北汽GreenGo、EVCARD等分时租车企业均开始在各城市铺设网点,加大投放。


普华永道思略特预计,未来五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到2020年,分时租赁整体车队规模有望达到17万辆以上。罗兰贝格公司也认为,在未来的十年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长率。

(图/视觉中国)


与传统汽车租赁最大的不同是,分时租赁汽车一般处于“无人值守”状态,用户取车、还车都不必与租赁公司见面。


但省去的这一环节,意味着对于车辆的有效管理和驾驶人的资格,都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在4月发生的共享汽车撞人致死一案中,据《成都商报》报道,肇事者称自己第一次开共享汽车,没有留意过自己驾照分数已被扣完,而账号则是借用自己朋友的。“他租好车定好位置后我去取车,我们甚至不需要见面。” 


死者之父和伤者的代理律师蒲虎告诉《财经》记者,已向共享租车企业盼达公司寄送律师函,要求平台承担将车辆提供给不适格人员的管理不当责任。 


市场上提供汽车分时租赁的企业,对于用户的审核多采用身份证和驾驶证的双重认证方式。如何防止诸如“预约人与驾驶人不一致”、“驾驶人用车过程中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等状况的报备”等问题,则主要靠用户自律。


除了管人难,管车也难。


共享单车模式火爆之后,自行车被盗、被损毁等恶意使用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共享汽车产业规模不大,尚未有车辆损毁等数据报告,但共享汽车被任意停放的问题已经凸显。


共享汽车企业之一、北汽旗下“GreenGo”绿狗租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范永跃告诉《财经》记者,对于共享汽车车辆的每日巡检运营成本很高,公司在北京投放的500辆分时租赁汽车,需要近50人的团队进行巡检和维护。


任意停放、剐蹭、表面破坏等行为都会给企业带来运营成本,恶意破坏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安全问题和追责隐患。


“车不在企业的视线监管之下,你永远不知道上一个用户做了什么。” 广州交通研究专家苏奎担忧,如果有人将轮胎螺丝拧松,车辆短期之内有多人使用过,一旦因此发生安全事故,很难知道是哪个用户造成破坏行为,可能导致追责难题。

免责声明不是保护伞


作为在传统汽车租赁基础上的模式创新业态,车辆安全性应当如何保证?如何进行用户管理?交通违章、违法甚至交通事故又应当如何处理和追责?


对于上路之后可能发生的交通违法和安全事故,已有成熟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体系和法律框架约束。


“分时汽车租赁下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在法律上是有法可依的。”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表示。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首先需要确认事故责任属于驾驶员还是车辆本身的产品问题,按情况由过错个人和企业分别承担。


查询市场上提供汽车分时租赁的企业用户协议发现,有的企业称不对车辆的安全做任何明示或者默示的保证。


例如,有条款显示:“概不就汽车做出任何保证,无论是明示或默示的,包括任何关于汽车适用性或良好性的默示保证。如果会员在驾驶过程中确定汽车可能带来不安全,应立即停止使用汽车并联系。”


这意味着对车辆租赁的法律定性该如何判断:分时租赁属于物的租赁还是信息租赁?目前主流的分时租赁模式,不论企业是否为车辆的产权拥有者还是管理者,都是车辆提供者。顾大松认为,应界定其为典型的“物的租赁”模式。


也就是说,分时租赁企业与用户之间属于租赁合同关系,也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有义务保证车辆安全合格。如果因车辆的瑕疵发生交通责任事故,上述所谓“免责条款”将被认定为格式条款而无效,企业并不能免除法定责任。


按照《侵权责任法》,只要事故认定结果是车辆问题所致,不论是产品质量缺陷,还是前一用户恶意损毁,平台均需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若平台在赔偿之后,能证明车辆系由某用户破坏等,可以向其追偿。


在完善的责任认定、强制保险体系之下,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后果,驾驶人、平台和保险公司按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不会出现“无人负责”的状况。


汽车分时租赁带来的新问题,主要是对平台责任和用户责任的划分。


由于只需在首次注册时提供身份证号和驾驶证,租车过程通过线上完成,对于冒用、无证驾驶、驾照被吊销等情形,平台是否需要承担监管和连带责任,存有争议。


蒲虎告诉《财经》记者,接受代理共享汽车撞人案后,作为政协委员的他,连夜向成都市政协递交了提案,建议对经营共享汽车的主体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注册人和车辆使用人一致,车辆使用人拥有合法的驾驶资格,对监管不到位的经营者实行重罚,必要时取消其经营资格。


多数企业一般是通过在用户协议中声明将对事故免责的方式,要求用户保证自己具有驾驶资质且不将账号借予他人。


“无证驾驶的现象在所有行业都存在,为什么单加重我们的企业责任,要我们为用户行为买单?”范永跃说。


但机动车驾驶意味着更大的安全风险性,平台作为汽车出租人,对于用户资质的审核需要尽到充分、审慎义务,不能仅以条款声明免责,将保证用户资质的义务完全交给预约人和驾驶人。


苏奎建议,要求企业对用户资质审核有相应标准,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通过要求企业设置技术壁垒来保证租车人与预约人一致,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建议,如指纹识别、行车记录仪和摄像头等。


Gofun出行称,其已启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驾车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在用户驾车前进行二次审核,降低非注册人用车的风险。


行业自律也是自助


围绕分时租赁汽车模式的监管问题,无一不以“安全”为起点。而汽车分时租赁属于“重资产”业态,面临牌照、路权、停车等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是以网约车的思路加以管理,还是以新能源补贴的方式予以政策扶持?业界有不同看法。


在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工作多年后,开始发展新能源分时租赁汽车的范永跃告诉《财经》记者,“我们这种新业态不是不想受管理,而是希望政府、企业和用户能一起讨论如何建设性发展,而不是消极地管制。”


诸多共享汽车企业的一个共识是,希望这一模式在定位上被列入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或是对公共交通的补充。这样,由政府提供政策性的扶持,出台如统一的充电桩标准、专门划给共享汽车的停车位、更简易的用户违章处理流程等。


分时租赁汽车等新型交通模式,正在模糊交通系统的“公共性”边界。


苏奎就认为,一辆车的使用人在一天之内会变化多次的情况下,与传统汽车租赁使用特征偏向于私家车不同,分时租赁的汽车在使用特征上更具有公共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也认为,由于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种不同出行方式之间的边界正在模糊,很难用传统的观念界定这一模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因此,对如何设立市场准入规范、定义车辆性质以及规范安全、保险等问题,张国华表示,业态还需要更大的规模来实现价值,不宜以传统的观念去界定其性质。


2004年《行政许可法》生效后,颁布于1998年的全国性汽车租赁法规《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废止。目前中国汽车租赁行业没有全国性的管理法规,地方管理政策则标准不一或缺位。


由于汽车的租赁频率高,“公共性”更强,分时租赁汽车模式发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可能造成许多问题。 


例如,许多共享汽车平台存在“代办”用户违章扣分的行为,按照交通法规,这不合法。


一位共享汽车企业高管表示,为了让车辆能够上路,企业不得不对恶意用户的违章行为埋单,造成经营压力。


企业的信用体系现在规模尚小。首汽GOFUN运营官谭奕介绍,由于早期用户不多,数据库不够大,企业自行的押金和信用体系,还无法准确约束用户行为。


就此,顾大松也表示,对于交通违章完全留给企业处理不合理。他建议,将企业的用户资质审核系统接入交通部门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便针对性地处理违章,以及随时更新驾驶证状态。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往往落后于行业发展。对于分时租赁行业来说,行业自助自律先行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


4月,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专委会成立,并颁布了《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服务规范(试行)》、《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不良信用”管理制度(试行)》两个行业规范性文件。


协会在企业的自愿参与下组织,倡导企业共同商定更好的服务规范,如统一标准,为用户提供15分钟的免费找车时间,对不文明驾驶行为进行行业内的黑名单共享等。作为这一行业协会的提倡人,苏奎告诉《财经》记者,该协会企业也已打算进行车位和充电桩共享。


“与政府监管相比,行业协会的好处在于灵活性强,毕竟,如果行业规范有问题,还可以及时调整优化。”


(本文首刊于2017年5月1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