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馆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林清玄走了。
前一天,他还在发微博:
“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来源 | 林清玄微博
没想到一语成谶,这成了先生的生命绝响。
先生半辈子著书立说,写了无数浸润人心的文字,抚慰了无数焦虑而绝望的人,直到生命尽头,依然在微博散发干净而温暖的力量。
以至于消息一出,网上一片“太突然了吧”“我不信”“他昨天还正常更博呀”……
那个写“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先生走了,但人间永远留着他酿造的文字净土。
你可能分不清林清玄是谁,但你一定看过他的文字。
他说: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不会再有今天的太阳了。”
他说:
“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便是成功。”
他说: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他说: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他说: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
如果你都不记得,没关系,只要你读过小学,就受过林清玄的精神洗涤。《和时间赛跑》、《百合花开》、《桃花心木》……都是他的作品。
来源 | 林清玄微博
看林清玄的文章,很容易有这样的想象:能创造出这么清新干净的文学乐园的人,应该没吃过生活的苦。
听林清玄的演讲,更容易有这样的感觉:他的写作之路一直很顺,应该是老天爷赏饭吃吧。
林清玄31岁才开始正儿八经地写作。
在那以前,他干什么为生呢?耕过田、宰过猪、摆过地摊……
最艰难的时光,他白天在屠宰场杀猪,晚上回到小出租屋,洗净血腥,开始写作。
其实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林清玄来说,就不算艰难。艰难只是环境艰难,不是内心艰难。
再往回追溯,更艰难。
林清玄出生在一个超级大家庭,兄弟姐妹十八人,父母是农民,两个人撑起二十人的家庭,常常穷得没饭吃。
林清玄说:我们小时候,每到饭点,父亲就摆出十八只不一样的碗(哪有钱去买一套完整的碗),一只碗放一点点米饭。
哪只碗都放不了多,哪只放多了,都有孩子可能会饿死。
来源 | 林清玄微博
而林清玄从小就学会了扒几口饭拌着吃才可以吃久一点,好像也可以饱一点。
物质上极其匮乏,精神上也没有得到太多爱。
家里孩子太多,他排行十二,在路上遇到父亲,父亲看了他很久:“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林清玄说:“爸爸,我可是你的孩子呀。”父亲不信,走回家里,发现林清玄跟自己回了同一个家才信。
听起来特荒唐,但那个年代孩子多,就是这么不金贵。
父亲有时候对林清玄说:“十二啊,你长大后想干什么?”
林清玄说:“我想当个作家。”
父亲啪的一巴掌就打过去:“不可能!”在父亲半生的经验里,全村三百人,就没听说过谁能当作家养家糊口,你小子想上天了。
父亲还问过林清玄:“十二啊,你长大后想去哪里?”
林清玄说:“我想去埃及。”
父亲又是啪的一巴掌打过去:“我看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去埃及。”父亲活了半生,没听说过谁去过这么个鬼地方,他不想农民的儿子这么不务实。
林清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种下一颗当作家的种子,种下一颗行走四方的种子,靠自己的诗意想象,靠一笔一划的书写,让年少的种子生根发芽。
后来他旅行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埃及。他坐在埃及一个小角落,给父亲写信:“您当年那一巴掌把我拍到了埃及。”文字之间,满是温情和调侃,没有任何怼怨。
当然,他也成了畅销书作家,非但写书养活了自己,还名扬海外,用文字的力量给了无数人精神支持。
来源 | 林清玄微博
和父亲不同,母亲一直很相信林清玄长大后能成为一个作家。
她什么也不懂,但就是相信。
因为知道林清玄有这个大志,所以母亲对他的写作特别关心。
林清玄小时候,家里非但穷得没饭吃,桌子也就一张。
拜神用那张桌子,孩子写作业也用那张桌子。
林清玄写作时,母亲会时不时走进来添茶倒水关心他:“我看你整天都在写,你是在写辛酸的故事,还是在写有趣的故事?”
林清玄抬头说:“都写一点。”
母亲扣扣桌子,瞥瞥桌子上祖宗的牌位,说:
“少写一些辛酸的故事,多写一些有趣的故事。别人读文章,是希望在文章中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读了文章以后反而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如果那样,这文章就没有意义。”
林清玄又问母亲:“那如果碰到辛酸的事情怎么办?”
母亲说:“碰到辛酸的事情,躲在被子里哭一场就好了。”
母亲不懂写作,但她这番话深深影响了林清玄。他后来写了很多故事,出了很多书,每一本都各有特色,唯有一个底色一直不变:
清欢
。
而清欢怎么来的?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样的苦柠檬,只是林清玄把苦涩和渣滓滤掉,留下干干净净的真善美和哲思。
来源 | 林清玄微博
林清玄在全职写作之前,还有一阵子在报社当记者。
那时他已经开始追热点,用热点写一些小品文了。他追过一个热点,关于小偷的。文章末尾,他感慨到:“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
写完也没多想。他每天报社有那么多豆腐块要填,有那么多稿子要催,有那么多行政事务要做。
直到很多年以后,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饭,老板看着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自然想不起来。
老板拿出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指着林清玄当年写的报道:“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那时候,老板早就金盆洗手,开了好几家羊肉馆了。
人家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大概,也只有干净的灵魂能影响干净的灵魂。
林清玄在报社上班时,开辟了武侠专栏,向古龙邀稿。
古龙,一好喝酒,二好拖稿。他比林清玄足足大了17岁,可以当林清玄老爸了。林清玄找他催稿,他还耍赖:“你要不陪我喝酒,我写不出来。”
林清玄起初劝他别喝酒,后来为了稿子,不得不陪他喝。
都是性情中人,酒瘾来了,跟灵感一样,挡也挡不住。
有一回,两个人对饮,一夜就干掉六瓶XO,喝到眼睛不能对焦了,人在酒台上一仰身就睡昏过去了。
但也不是陪酒就能催到稿。也有一回,古龙连载一篇小说,约定的期数都快到了,还是收不了尾。
林清玄催古龙,古龙说:
“我收不了尾,太多武林高手了,他们分不出胜负,这个故事就没法结。”
林清玄知道古龙有多任性,出于编辑的责任,就把小说拿过来,自己改,把小说里一大半武林高手引到少林寺去,一把火把他们全烧了。好了,连载终于可以结束了。
古龙知道后气炸了,在另一篇小说了编了一个“清玄道长”,出来没一会儿,就把他写死了,报复了一把林清玄。
林清玄也乐呵呵的没觉得这有啥,不记古龙的仇,内心干净没有嫌隙。
后来古龙去世,林清玄还带着朋友用48瓶最好的轩尼诗XO给他陪葬。
后来林清玄谈起古龙:“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是有人打开古龙的棺木,应该也是酒香四溢吧?”
来源 | 开讲啦微博
因为当编辑,林清玄跟三毛关系也不错。
三毛的丈夫荷西走后,三毛一度伤心得想离开台湾,定居加拿大,她跟林清玄说:“我想把台北的房子卖了。”
林清玄说:“那卖给别人,还不如卖给我!”
两个人“先小人后朋友”立好了卖房协议,三毛突然变了卦:“我们那个房子院子里一株柠檬树已经开了花,那小花内粉外白的,太娇艳可爱了,我想等到柠檬瓜熟蒂落了才卖。”
林清玄说:“都好,听你的。”
后来,三毛食言,房子没卖,她倒是如愿去了加拿大。林清玄没说什么,倒不是真的非要买三毛的房子不可,他只是希望三毛快乐,又希望三毛可以同在台湾,但最后还是尊重三毛的决定。
三毛走之后,台湾有很多人非议她的作品,指责抄袭的,直言她的为文与为人不一致的……
林清玄都勇敢地站出来,为三毛的人品和文章做担保。他知道那些人都是在泼脏水,三毛无论人格还是文品都远远胜于那些批评她别有用心的人。
他相信干净为人、干净为文的力量,也竭尽全力去为朋友捍卫这种权利。
李敖是一个公认有争议的人,他批斗很多人,唯独不批林清玄。
林清玄特别能欣赏李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