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走上食物链的最顶端,
告别了原始森林中的弱肉强食,
从此,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恐怕要除外这一天:
没错,
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季的愚人节,让自己紧张起来吧!
每到这一天,总担心被小伙伴们“坑”,担心被“忽悠”,就像下边这位:
被小伙伴们恶搞,大家哈哈一笑,也是蛮开心的一件事情。
不过
要是在大事情上被忽悠了,
可就不止出糗这么简单了,
有可能会错过大好机会呢!
比如,
关于syngo.via平台,
有人说,syngo.via就是一个后处理的工作站,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syngo.via取代了那些影像后理工作站,就如同用智能手机取代了小灵通一样。所有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具备的功能,syngo.via也都具备;而syngo.via那些神奇的地方,却是前一代的“后处理工作站”们难以忘其项背的。咱们就用几幅图来介绍一下吧:
随着精准化医疗的开展,单一的成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临床的要求。syngo.via与设备绑定,在设备之间形成纽带,成为影像链中的的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建立起多模态阅片模式。
服务器/客户端的结构,数据不必重复传输,降低医院网络负荷。应用程序不受限于空间位置,让操作更加灵活,同时最大限度发挥系统性能!
具备完善的应用程序池和数据池,依托强大的运算能力,syngo.via在支持临床应用的同时,还能够开展教育教学、规范化培训等活动。内置的结构化报告功能,能够有效地对新进医师、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等进行系统的临床应用知识指导。
超过100种的多模态临床应用,能够满足临床对医学影像的需求。其中,还有大量的应用程序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特性,帮助医生减少大量的工作量。
全新的CinematicVRT 成像技术,不仅是syngo.via,即使在整个影像医学界也属颜值担当。目前仅能在syngo.via系统上实现,千倍级的渲染量,也仅有syngo.via系统中能够处理。
基于syngo.via的网络结构和开源的Frontier平台,使临床系统与科研系统能够并存,既能便捷地共享薄层图像,又能将科研数据与生产数据隔离。让科研工作能够随时开展,提高科研产出的效能。
syngo.via 平台可以配置单机版系统和服务器版系统,即便是单机版的系统,其性能也远超即将过时的“后处理工作站”。而且我们从上文能看出,服务器系统能够实现更多、收获更多。可以灵活地配置,高效地使用。在后期运营过程中也可以按需扩展,在IT技术的支持下,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突破其自身的物理位置限制。我们可以预见得到的未来,随着5G技术、卫星数据传输、量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阅片、高级处理和诊断也许会像现在发一条微信一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