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专注互联网产品、用研、交互、设计、运营领域精选内容。信息爆炸的社会,每天用心的去读一篇文章,也许胜过你的走马观花。每早八点,我们等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余承东回应李斌喊话#:#余承东称欢迎蔚来 ... ·  15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联想称将在AIPC端侧本地部署DeepS ... ·  昨天  
腾讯研究院  ·  与AI协作2000小时后:发现人类对大模型能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没事不要瞎创业

互联网er的早读课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1-27 10:04

正文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萌叔。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 号: 萌叔在杭州(ID:mengshuhz)

编辑:Dva



“我要去创业了,做在线教育。记得为我加油!”

几个月前,我的微信收到过这条消息。我并不太熟悉发消息的这个人,没和他说过几句话,想必他应该是群发的,以此来寻求激励与鼓舞。这让我对他多留了一点心。

昨天刷微信,突然想起这件事,点进他的朋友圈里一瞧,才知道他已经创业失败,烧光借来的钱,欠了17万的外债。

17万,不算多到夸张,但也够喝一壶。我问他接下来做什么打算,他无奈:

“还能怎么办?找份工作,还债吧。”

“创业”这个词,近两年突然被炒得火热,连家门口的公交站广告,都从肾宝换成了“万众创业”。而事情坏就坏在“万众”这两个字上,它让人低估了创业的难度,以为开个公司,雇几个员工,打打广告,就能坐等数钱。

创业者越发年轻,也越发浮躁。互联网放大了成功人士的光环,百万千万的利润挑逗着我们的神经,却鲜有人关心创业失败的这些群体,是什么状态、去了哪里、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全国每天有近10000家新公司在工商局注册登记,而其中的80%,将在三年后宣布倒闭。

太阳东升西落,市场经济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人乘兴而来,又铩羽而归。

就像他们从未出现过。


1.创业的幸存者偏差


2009年1月28日,几个年轻人,顶着凛冽的寒风,手里握着宣传单,散发给每位路过的行人。传单是彩色打印的,上面画满了诱人的精致零食。饼干、话梅、蜜饯,很能吸引白领的眼球。

只要白领们愿意,在网上下单后,2小时内就可以送货上门。(这种类似于外卖的模式,在2009年的国内还很少见,十分新颖)

公司开业首日,半天时间发出500份传单,引来订单50份。10%的高转化率,让这些年轻人欢呼雀跃。不错的开局。

公司迅速发展,仅一年后,销售收入规模就突破700万元,注册会员数量30多万。这种模式开始被创业杂志频繁报道,网站、电视台也邀请创始人做客节目。

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然而客流量的激增,同样也暴露了公司物流配送的短板。

短时间内暴涨的订单,使他们开始无法保证2小时内送货上门,买家收到的零食也经常被压碎甚至丢失。公司已经意识到了物流配送的问题,却还是在这关键的一步,走错了路。

就像当初的突然火爆一样,它的落寞也同样迅猛。2011年10月27日,距离公司成立仅两年后,创始人在官网发布了一封致歉信:

“我决定换个生意,换个活法,终于做出了关闭零食业务的决定,心如刀绞……”

这家公司,叫“西米网”。在2009年红极一时,又迅速没落。我的好友是西米网的忠实用户,这得以让我见证了西米网的崛起与消亡。

类似的互联网零食网站多如牛毛:淘鹊网、热贝网、24小食、果豆吧、蚂蚁汇,这些你从未听说过的名字,都与西米网有着相同的命运。短则几月,多则两年,消失得无影无踪。

打开新闻网页,关于西米网的报道,一直定格在2011年。



2011至今,已过去5年,这足够让西米网淡出所有人的视线,就像它从未存在过。

公司的倒闭,意味着媒体不会再报道关于它的任何消息。这使人们始终把注意力放在蓬勃发展的新公司上,却忘记了更多早已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而恰恰正是这些被忽视、被遗忘的前车之鉴,才更能体现凶险万分的真实创业环境。



是的,我们只会记住那些光鲜亮丽的佼佼者,连第二名都回想不起来,又怎么会记得那些失败者呢?


2.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创业失败的究竟有多少人


西米网是单独的个例吗?

不是。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分钟就会诞生8家新公司,每天都有上万家新公司注册,而企业平均寿命却只3年。

换句话说,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将在3年内破产、倒闭。创业失败率80%,而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高达90%。

有些创业失败的例子很典型,比如一部分人把创业当成了避风港。“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辞职去开个天猫店吧”、“老板真操蛋,我打算和别人合伙开个咖啡馆”。

有些人只是想想,有些人真去做了。但不管怎样,以这种想法做为支撑的人,基本都会铩羽而归。因为他们关心的重点从来不在创业本身,而只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麻醉的借口罢了。

创业的特点,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工作强度极大。如果你想以此来获得比朝九晚五更惬意的生活——

对不起,你来错地方了。

另一部分极易创业失败的群体,是多如牛毛的投机者。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看到所谓的“风口”。2011年,这个风口叫团购;2014年,这个风口叫在线教育;2015年,这个风口叫互联网+。

每到这时,总会有无数的投机者冲进风口,试图分杯羹:“现在XXX比较火,别人都在做,我也想试一下。”

于是2011年有了上千家团购网站,活到现在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今年初又有大量投机者试图在网络直播插上一脚,结果到了年末,没名气的直播网站像割韭菜一样纷纷倒闭。

当你发现某个领域忽然成了热点,打算大展拳脚时,要时刻记得,与你的想法不谋而合的人,一定数以万计。

所以接下来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活到最后的幸存者,靠的不是投机,而必定是扎实的内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