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行野
来源 | 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又一颗超级大雷砸向了碧桂园。
作为昔日6000亿资产规模的第一大房企,被著名基金公司估值为0,历史罕见!
一时间狂风骤起,富翁变乞丐,碧桂园彻底沦为市场的“弃儿”?
01
中国综合性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汇添富基金
发布公告,决定自2024年6月24日起,对旗下基金所持有的
“碧桂园”按照0港元/股进行估值
。
图源:汇添富基金官网
宇宙房企一夜归零,大无语!
0元估值意味着什么?
“
遇到退市股,基金给出0元的估值,是认为该股票没有任何清算价值
”
,一位公募投研人士如此形容。
如果股票退市,投资者是有可能面临重大损失的,所以基金公司通常会提前采取行动,通过下调股票的估值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房企被0元估值,2023年在
阳光城
身上也曾发生过,巅峰时,这家房企年营收超800亿元、市值超千亿元,闯入过世界500强,但同年8月,阳光城就被深交所终止上市了。
无独有偶,2022年8月,华安基金也曾将
中国恒大
按照0.01港币进行估值、将
恒大物业
按照0.01港币进行估值,结局有多惨烈大家也知道。
此前碧桂园因为推迟2023年业绩公布而开启停牌,迄今已经
停牌将近3个月时间
,
而公司无法发布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正在推进中的债务重组无法全面落地。
6月6日碧桂园再度在港交所公告,香港高等法院颁令将清盘呈请聆讯进一步延期至2024年7月29日。
目前碧桂园股价0.485,
已跌去97%
。
不同于银行业的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金融游戏是赤裸裸的
,汇天富基金,反手就给了一个0元的估值。金融大佬们或许会互相忽悠,或许会欺骗普通人,但大概率不会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自己品。
碧桂园,作为连续六年蝉联销售榜第一的千亿级民营房企,在轮番史诗级救市政策推出之后,又迎来了危机时刻。
02
不过6月27日,碧桂园发布公告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复牌指引。
按照港交所的复牌要求:要发布23年的财报、要证明公司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要向市场公布所有重大信息。
从“难产”的年报来看,这个证明可不好开!
2022年以前,碧桂园公司归母净利润从未出现过负数的情况,从2022年开始,碧桂园由盈转亏,亏损金额超过60亿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高达500亿元。
截至2023年上半年,
碧桂园总负债1.36万亿元
,权益资产2543.69亿元,有息负债规模2579亿元,账面现金流为1011.15亿元。
今年前5个月,该公司累计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16.5亿元,相较于2023年前5个月约1127.6亿元的权益销售额,同比下滑了足足8成。
这也使得
碧桂园在面对今年超48万套的交付总量时,压力山大。
在境外债务重组方面,自2023年8月至今,碧桂园推进债务重组已超10个月。碧桂园表示,正与包括代表银行债权人的协调委员会、代表债券持有人的项目小组在内的债权人团体及其顾问一同,积极探索所有可行的境外债务重组选项,以推进一个合适的全面债务重组方案。
在今年6月的月度管理会议上,集团总裁莫斌表示,“一定要牢记保交房是我们的政治底线,要穷尽一切力量保交房”。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又强调了保交房的重要性,并表示今年的交付任务非常艰巨。
可不可信咱不清楚,毕竟许家印不也曾信誓旦旦地说:我可以一无所有,恒大的投资人不能一无所有吗?
03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女首富,杨惠妍一直被看作是
“
最强二代接班人
”。
王健林为万达四处奔走,王思聪整天吃喝玩乐花边新闻满天飞时,杨惠妍就开始帮父亲杨国强打理碧桂园帝国。
2007年,国内房地产行业迎来十年繁荣期,杨国强丢下荣耀从台前转向幕后,将
26岁的女儿杨惠妍捧成了身价超1200亿元的中国女首富
。
同年,碧桂园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市值一度突破1100亿港元。
那时候的杨惠妍,更多被看做杨国强的影子。
没有一家媒体真相信,
“
杨国强退休什么都不管,碧桂园完全由杨惠妍说了算。
”
也没人真觉得,碧桂园的江山及名气是靠杨惠妍打出来的,可她却替父亲顶了十年首富头衔。杨国强呢?退居二线的他,过起了田园生活,每天关注农民与慈善,碧桂园的命运完全系到了杨惠妍身上。
十年间,碧桂园的年销售从2007年的177亿元涨到了2017年的5508亿元,该数字翻了足足30倍
,
还被冠以“宇宙房企”的头衔,彻底爆发,杨惠妍也真正得到了外界认可。
不过这份荣耀背后更多的是赶上了房产繁荣期,杨国强留下的不只是巨额财富,还是房企的一身旧伤顽疾。
最初,碧桂园逆房产泡沫大势而起成为房企代表,因其独特的战略选择:
1.郊区地价拿地、建设配套造城的“农村包围城市”布局策略
2.低息甚至零息融资,通过刺激销售达成“高周转”目标的开发模式
既然规避了豪宅领域的竞争,碧桂园的盈利模式必然是短平快的“大卖场”模式,用创始人杨国强的话来说就是:
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
。
于是,从融资到开发再到销售,碧桂园创造了
“
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低成本
”
的开发模式。
公司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需要靠惊人的负债来支撑。在前些年国内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的背景下,碧桂园和恒大等房企通过在海外发行美元债来融资,成为支撑公司扩张的重要手段。
为
了
偿还巨额债务,碧桂园和恒大这些房企的主要办法在于,一是靠销售回款,二是靠在美元债市场借新还旧。
2018年开始,病症集中开始显现了。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国家对于房子属性的定调,使得各大房企步入转型,销售面增长缓慢。其中,2018年比2017年增长1.3%,2019年比2018年仅增长0.06%。
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内地房企赖以成长的扩张模式开始行不通了,所以越来越多的房企开始陆续暴雷。
去年7月,碧桂园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向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有限公司捐赠6.75亿股作慈善公益用途。
按当时股价计算,这笔捐赠的股权价值约为6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9亿元。
杨国强、杨惠妍父女也因此笔捐赠成为中国首善
。
紧接着8月,
碧桂园爆发债务危机
。
8月7日,碧桂园突发消息,碧桂园未能支付应该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的票息,正式宣告违约,两笔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
一时间,碧桂园的消息震动整个地产圈。
10月,更是有消息传出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卖私人飞机偿债的消息。
另据券商中国日前报道,碧桂园旗下
碧桂园创投正在寻求出售持有的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份,筹资约20亿元
。
但出售时间仍在洽商中,最终结果未有定论。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