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风景名胜区
爱风景,爱旅行。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直接对话,及时收取风景区官方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风景名胜区

一眼万年,看那些散落在中国大地上的国宝碎片

中国风景名胜区  · 公众号  ·  · 2018-10-24 16: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国风景名胜区· 佛教名山

古建筑摄影作品展播(上)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韵味独特,是国家文化遗产的精髓。此次影展集中展示的佛教名山古建筑,大多位于风光秀丽、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及世界遗产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巧夺天工的独特匠心。


即 将 开 启   视 觉 之旅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 【罗国家 摄 】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距今有800余年历史,高7.7米、宽12.5米,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石崖上雕出1007只手。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重要代表作品。


▲  峨眉山-报国寺 【刘勇 摄 】

报国寺是1983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寺院。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原为山中第一大寺,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初迁建于此,顺治九年重建。康熙皇帝御题“报国寺”匾额。


▲  梵净山-镇国寺【张金荣 摄】

梵净山镇国寺俗名“下茶殿”。 始建于明代,1949年后倾塌。整个遗址除正殿、偏殿、僧寮、厨房遗址依稀可辨。外仅存四周残墙,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92年恢复梵净山佛教后,进行了逐年修建,现仅存僧人朝山信众食宿客房。


▲  河南云台山-百家岩 【杨思勇 摄 】

百家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汉献帝刘协曾在此避暑纳凉,魏晋时期,史称“竹林七贤”的七位名士曾隐居百家岩竹林二十余年,并先后结识孙登、王烈等隐士,留下了“孙登啸台”、“王烈泉”、“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等遗迹。


▲  河南云台山-古寺靓韵 【卿菊莲 摄】

玄帝观(云台寺)地处云台山极顶,加之这里自古就流传着真武大帝在此修行成仙的大量民间故事,因此它与南顶武当遥相呼应,被人称为“北顶”。云台寺在明清两代最盛,全县信徒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都要组织到茱萸峰朝拜烧香,成为一年中重要的“朝北顶”活动。


▲  花亭湖-星移斗转 【曹喜林 摄】

西风禅寺原名狮子庵,始建于唐朝,有三重,青砖小瓦,砖木结构,坐东向西,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道场。千百年来,高僧辈出,大德纷至。少年赵朴初曾随母亲到寺进香。西风禅寺倚山傍湖,有“安徽最美寺院”之誉。


▲  乐山大佛-灵宝塔 【吴耀东 摄】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29.29米,共十三级。灵宝塔的制式属于中国最常见的密檐式,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


▲  乐山大佛-东坡楼 【吴耀东 摄】

东坡楼最早取名“载酒堂”,楼龄有近400年历史,是乐山大佛景区中一处以史为镜、明辨忠奸的讲堂。东坡楼坐东北向西南,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黄庭坚手书而成。


▲  云龙湖-兴化寺 【赵庆军 摄】

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兴化寺、又名兴化禅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缘北魏大石佛而建。《新编佛家辞典》说,云龙山兴化寺“初建于北魏,唐时增修,占地数十亩,殿宇百余间。


▲  肇庆星湖-七星岩牌坊 【梁亮 摄】

广东肇庆七星岩牌坊建成于1959年,高12米,宽17.5米,依照北京雍和宫前门牌坊的样式,一跨三门四柱,花篮形柱础,仿歇山顶式,三层七叠的琉璃瓦面,檐角饰以蹲狮,中门上方镶嵌着朱德总司令手书的“七星岩”三个大字。


▲  嵩山-白海观星台 【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供】

观星台建于元朝,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观星台统高12.62米,为砖石混合建筑结构,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台四壁明显向中心内倾,表现出中国早期建筑的特征。


▲  千山-花拥中会寺 【千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供】

中会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居五寺之中,五寺僧侣多集会于此得名。始建于唐,寺前沟壑边有多处古庙遗址,遗存大量古代遗物。现存建筑大多具有明代的风格,上下两殿,前殿临涧,后殿依山。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


▲  千山-祖越寺【千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供】

祖越寺原名灵岩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面积为394.9平方米,是清代时为皇家寺院,曾大部毁于山洪,1572年(明隆庆六年)选址重修,建筑风格有明代特色。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


▲  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张恣宽 摄】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唐至民国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石刻最多。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是安徽省现存最集中、保存也最为完好的摩岩石刻之一。


▲  驼山-龙兴寺 【青州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供】

龙兴寺原名为南阳寺、长乐寺、道藏寺、大云寺,属唐宋王朝的皇家甲等寺院。1996年遗址出土了北魏至北宋时期造像400余尊,被列入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6年重建。


▲  五台山-龙泉寺牌楼【樊文珍 摄】

龙泉寺汉白玉牌楼,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是五台山石雕的杰出代表作,堪称石雕建筑艺术的珍宝。牌楼四柱三门,上盖三个楼头,分上下两层,中门拱券上雕有二龙戏珠。两个耳门的拱券上雕有花、桃、柿子、笔、尘弹、纸扇、宝镜、书、壶等,牌楼统体刻着大小108条蛟龙。


▲  五台山-罗睺寺山门 【王海晋 摄】

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始建于唐代,1492年重建。天王殿前有一对唐代石狮,彰显雄壮威严的气氛。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樊文珍 摄】

显通寺铜殿铸造于1605年,高5米,宽4.7米,深4.5米,用10万斤青铜铸成。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内为一室,殿内上层四面六格扇,下层四面八格扇,殿内四壁上有小佛万尊,殿中央供奉着高3尺的铜佛,故称“万佛如来”。为了保护这件稀世珍品,公元2000年,该寺僧众用金箔把铜殿重新装贴了一番。


▲  泰宁-司马府第内正面【泰宁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供】

"司马府第”是泰宁明清园的“镇园之宝”。始建于清朝中叶,原为徽州任州司马官职家的祠堂。该府第整栋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用材硕大,雕刻精美,是集戏曲、书法、文学三大殿堂于一体迄今罕见的徽派古建筑。


▲  泰宁-司马府第内戏台【泰宁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供】

司马府第戏台是泰宁明清园中“司马府第”中一部分,为清代徽派古建筑。是收藏家陈明青追回已被拆散物料,组织有经验的工匠花了近四年的时间重新组装修补恢复而成。


▲  黄山-观瀑楼 【关德军 摄】

观瀑楼为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39年建设。此楼石砌外墙,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布局,是黄山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观赏人字瀑最佳地点之一。1979年邓小平在此楼发表著名的“黄山谈话”,拉开了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幕。


▲  黄山-听涛居 【柯蔚生 摄】

听涛居1965年,董必武到黄山时改“正道居”为“听涛居”。位于黄山温泉游览区人字瀑前,1936年建成。该楼曾用作黄山管理局图书馆,曾馆藏过很多珍贵的黄山地情典籍。

梁思成 建筑学家


“别人都把自己的宝贝藏在家里,我的宝贝放在祖国各地。”



中国的古建筑

像无数珍宝散落在祖国大地

见证历史 并留有独特的印迹


远看 它是让人震撼的庞大建筑

近看 它是耐人品味的精致作品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巧夺天工的独特匠心


敬请期待

中国风景名胜区·佛教名山

古建筑摄影作品展播(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