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杜志雄: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丨农参专家直通

农参  · 公众号  ·  · 2025-03-22 10: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导读

农参专家直通 栏目由农参专家委员会指导。农参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关机构院校的专家联合发起,旨在践行总书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重要指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共同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今天,栏目聚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 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 的专题文章
杜志雄,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乡村工业化与农村区域发展、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主体培育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与政策。



图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社会热议话题,202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精准把握。

在全球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对科技革命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对于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

其次,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这将为农民提供更多增收机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最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吸引更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农业新质生产力包含农业领域基础科学技术从0到1的突破,但其本质则更多体现为在传统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信息智能化等手段,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跃升,关键在于它能突破传统农业对资源消耗和劳动力密集的依赖,推动农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转型。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然而,面对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挑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工作的重点。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等方面的研发,瞄准农业科技前沿,努力攻克农业科技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绿色发展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在农业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广泛应用。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工作,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深化信息智能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信息智能化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覆盖水平,为农业信息智能化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应鼓励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智慧农业平台,整合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的农业生产调度和资源配置。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农民应积极学习并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民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农业生产技能,还要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精准农业技术以及绿色生产方法。通过培训和实践,农民能够更有效地应用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完善政策支持,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政策支持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尤其是要注重加强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为农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信息智能化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政策支持应注重创新导向,鼓励市场化机制的引导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应用。

总体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科研机构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民要积极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




来源:中国经营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三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什么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农参专访】

农参独家!2025中央一号文件引爆农界,14位专家学者、协会代表解读致富密码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行业热点】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解读及贯彻措施

《江苏省预制菜及冷链农食产品品牌发展报告》重磅首发!
《中国新茶饮产业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 》重磅首发!四大看点引发热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