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孩妈妈进化论
二是数量,也是逼格。二胎,漫画,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孩子迷上“谷子”,骗子盯上孩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孩妈妈进化论

一位30年前的高考状元,和他放弃高考的女儿

二孩妈妈进化论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10-24 00:00

正文

关注我,摆脱泥泞的力量

你好,我是昱子。

欢迎来到二孩妈妈进化论。

这几天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来自“谷雨实验室”:

范跑跑的女儿放弃高考。

范跑跑是谁?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在都江堰一家中学担任老师。

地震刚发生,他第一时间抛下学生跑下楼。

之后在操场站了几分钟,发现没啥大事后,他又折返教室组织学生撤离。

而这些,都不是令范跑跑成为“范跑跑”的直接原因。

真正令范跑跑成名的,是他将这段经历写到了天涯上!

当年的天涯,那是多火啊。

范跑跑的这篇回忆录,很快登上天涯热帖!

最要命的是,这位兄台不仅将自己的经历还原,还加上了一段“上价值”的话。

大意是:

我是一个为了自由正义而战的人,但我不会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

除非那个人是我女儿。

也就是这段自我评价,令范跑跑从本名范美忠一举成名为“范跑跑”。

网友们开始讨论他的选择对错。

跑还是不跑,变成了一个全民讨论的话题。

大部分网民对范跑跑的选择嗤之以鼻,认为他贪生怕死,缺乏师德。

也有部分舆论评价认为:

在天灾之前,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挺身而出成为英雄。

这篇自述文章,进一步改变了范跑跑的命运。

之所以说“进一步”,是因为上次范跑跑命运的重大拐点是——高考。

范跑跑是四川隆昌人,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毕业之后,他回川任教,教授历史。

在范跑跑的学生眼中,范跑跑是一个有那么些愤世嫉俗但又富有才华的老师。

据说范跑跑一开学,就在课堂上将历史教材贬得一文不值。

他认为历史书没什么好教的。

他给学生们讲解黑格尔、马克尔,直接将许多学生变成了文学和哲学迷。

而他自己家庭的教育之路,就更加离经叛道!

在他写下成为范跑跑的那篇文章时,他的女儿刚出生不久。

范跑跑的性格很有个性,妻子也一样。

他的妻子追随“华德福”教育。

华德福教育兴起于德国和奥地利,由人智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提出。

这种教育理念在西方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另类”教育法。

它主张培养儿童自由精神与道德责任。

认为教育应该尽早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华德福教育拒绝用分数来评价孩子。

它主张“定性”,而非“定量”。

范跑跑夫妇俩就为孩子选择了这条路。

二年级时,范跑跑的女儿小鹭退学了。

这个决定,并不是孩子自己的决定。

小鹭回忆说:

“有天我放学回家,爸爸正在大发脾气,声音又急又重,我吓得大哭,很久后才明白,是爸爸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出现了冲突,没过多久,父母告诉我,不上学了。

之后,妈妈全面接管了女儿的学习。

他们与理念相近的几家人组成了混龄班,十多个孩子在一起搭班学习。

教授的内容主要是文学和艺术。

范跑跑最重视的是体育,他总懊悔自己身在农村,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总想着自己如果能够早点接触体育,可能会有怎样的人生。

范跑跑让女儿学体育。

可惜,女儿尝试了N个项目,都没有坚持下去。

她最喜欢的是绘画。

范跑跑对此寄予厚望,他给女儿规划的路径是:

好好画画,之后学习必要的文化课,走艺考路线,通过高考考上清华美院。

但显然,女儿对这样的路线设计并不买账。

一方面,她可能并没有父母期待的那么擅长画画。

“小鹭自视比较高,但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发挥才能,处于这种空虚状态,她是不快乐的。”小鹭的妈妈这样评价。

另一方面,这条线路终究是绕不过高考。

小鹭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高二时数学落后很多。

范跑跑按照自己的经验,给孩子买了一堆数学书,带着她一起自学。

可就连最简单的路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小鹭也怎么都搞不明白。

“脑壳是傻的吗!”

范跑跑也成了典型的陪读家长。

一阵儿脾气发过后,他也无可奈何。

后来,家里又因为小鹭的自我管理松懈、总玩iPad、手机这些事爆发过数轮冲突。

最严重的一次,小鹭因为父母没收了iPad,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好几天。

夫妻俩实在担心害怕,找锁匠把门打开。

直到那时,才发现:

小鹭一个人坐在床上静静地看书。

她的床头,净是文学、艺术、哲学类的书籍。

她与父母一样,都拥有极高的阅读能力。

只是父母通过高考获得了稳定和可预期的未来,但女儿却决定:

放弃高考。

小鹭给母亲生日画的桔梗花 ©小鹭

最终,范跑跑的女儿没有参加高考。

重回高考、考上清华美院的这条路也被堵上了。

小鹭寻思着,今后可以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插画师。

但目前而言,她才刚刚抵达第一次独立策划旅游、带外婆外出的“里程碑”。

家里的小猫 ©小鹭

范跑跑的故事,就是这样了。

你作何想呢?

我们常说,教育是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

教育不是浇下一桶水,而是点亮一把火。

在范跑跑的“前半生”,他似乎做到了。

在课堂上刷新学生的认知,哪怕离经叛道。

在bbs上讲述自己的亲历,激发了全国讨论。

他激发的争议,哪怕到今天,依然被人记得。

是生还是死,是跑还是不跑?

每当社会公义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范跑跑依然是一个“典型范本”。

但在范跑跑的“后半生”,他似乎又“失败”了。

女儿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另辟蹊径考上美院。

女儿松散的生活习惯、自由散漫的性格,显然也不适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范跑跑曾经是高考的王者。

但如今,他的女儿却是高考的缺席者。

当然,缺席高考并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事情。

不高考、没有学历,也不代表人生就一败涂地。

但我总觉得,范跑跑的选择与经历总给人一种一脉相承的启示,那就是——生活从不是一场乌托邦。

理想化的风花雪月,看上去特别美。

但向往的东西,往往要在泥巴里苦苦扒拉,才出得来。

前段时间,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做客许知远的《十三邀》。

在节目中,林小英就对当今县中的教育大加鞭笞。

认为高中过度依赖分数的考核剥夺了学生的生命力。

“整个高中的过程,就是生命萎缩的见证。”

林小英的话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许多网友都认为,她切中了当今教育体系僵化、无能的现实。

诚然,林小英说得并没错。

许多孩子在考试筛选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痛苦与无奈。

但是,如果能另选一条路,是否又更好呢?

在节目中,林小英并没有指出出路。

或者说,她指出的“出路”让人觉得有几分学生气。

比如,让工人自治,自己来组织自我教育。

又比如,完全放弃对高中教育的考核,不要考核,不设标准。

这些解决办法,您觉得,能在多大程度解决问题呢?

提出问题是容易的,但解决问题是要真刀真枪干的。

提出问题的人,只需要在纸面文章上挥斥方遒。

但解决问题的人,常常需要赤脚下田,把自己弄得浑身泥水。

这不也是许多家庭教育的困窘所在嘛:

我们把教育想象得很美好,寄予了很多宏大的期望。

但当我们真的开始践行教育,却发现:

这活儿怎么这么累、这么难啊?

陪写作业,天天吼。

这么简单都不会。

气得乳腺增生,吼得声带小结。

实在想放手不管。

但躺了一会儿,又起来了。

此时才发现:

教育这件事,一点都不理想。

它不是一场远方的宏大叙事,而是眼前的细水长流。

教育从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在一堆乱七八糟里,慢慢寻找、慢慢建设。

总有一些人,批判这个教育体系的不完美。

就像范跑跑一样。

在课堂上将课本批得一文不值。

在课堂外将女儿拽出学校。

但看似“英雄”的行为,并不一定能成为真英雄。

真正的“英雄”,其实是在面对困难时不逃跑的那些人。

面对孩子的困难,可以躬身下来去帮助。

面对孩子的不足,可以亲切地去接受。

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完美,愿意努力和他一起变得更好。

就像张桂梅一样,一穷二白的贫困县里,她靠着不屈的毅力建起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世界,从来不是一个乌托邦。

教育,也从来不是简单批判,就可以逃出生天。

愤世嫉俗、避世绝俗,可以是少数人在世界拿到的专属通行证。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还是曾国藩的那句话更受用: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

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好了,别和你家小朋友过不去了。

收拾好心情,明天该干嘛干嘛♥️

作者/号主:你好,我是昱子,一位话筒前的新闻人,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现在曾一线采访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因为一个顽皮男孩与一个乖乖女儿的到来,一切打回原型,鸡飞狗跳,一地鸡毛,开始学会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妥协,希望我的文字,也能令你也感觉好一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关注我,你可以得到:


  1. 努力却不焦虑的育儿方法

  2. 跌跌撞撞却勇敢前进的生活态度

  3. 摆脱琐碎细节,实现妈妈的进化

  4. 精选好物,用更少的钱,过更好的生活




孩子的成长史 | 妈妈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