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考数学左老师
我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喜欢高考研究.每天我会和朋友们分享一篇好文,内容涉及考试提分办法,高中生学习习惯,数学方面的知识体系、规律总结,还有高考政策解读,青年心理状态等,不整虚的高大上,但求实用能提分,全原创.高考路上,老左伴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考数学左老师

我的考研故事

高考数学左老师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9-01-25 10:50

正文

今天的文章在今日头条考研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有好多童鞋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所以我把它贴在了下面.



我的考研故事——100天拿下专业第一,奋斗精神和备考策略两不误


1

动心起念


2001年的十一长假,我和我爸说——我要考研.


那时候我刚上班不久,领着每月850元的工资,每天三班倒的生活看不到尽头,我想有所改变.


无数个黑夜里,我问自己:你是在逃避困难吗?


我想到濮存昕(原谅我本科时总看很多闲书,这里没有和大艺术家比较的意思).他在北大荒插队时,面对堆积如山的柴火垛,想的是如何能回到北京,如何能够上文工团.


最后他通过病退的方法回到北京,然后顺利考上空政话剧团.北大荒少了一个平庸的牧马人,北京人艺却多了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这样的改变值不值得?


在能够选择的年纪的时候,我不想认命,这一年我才22岁,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用Jack Ma的话讲: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当时还没有这句话,马爸爸也还在奋斗呢,哈哈)


好在家里也不等着我买米下锅.我爸也有基本的挣钱能力,他爽快地回答我:我支持你.(可惜我爸今年已经去世,泪)


既然下定决定,那么说干就干.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买了火车票,拉着行李箱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十一期间的火车,空气污浊不堪;拥挤程度,你也能想象.


对面坐的北京姑娘刚读大三,貌美如花,但她此行并不是回家,而是要去东北同学家里游玩去.我自然没有放假旅游的心情,也无意欣赏美女,心里盘算的尽是后续安顿、备考的事情.


顾不上那么多了.


回到母校,找到过去的宿管主任租了一间便宜的学生宿舍用于备考.


好消息是,陆续也有几个考研的同学到我这个宿舍来一起住,这样便有了学习、激励的氛围.


2

我们是有方法论的人


只剩下不到100天,我还没有头绪呢,肿么办?


要有战略,要有计划,要抓主要矛盾.


考研不像高考,不仅有总分要求,而且有单科成绩要求.


我发现,多数落榜考生都挂在了英语和数学上.


所以,这两门应该是投入精力最多的学科.


1.数学


数学的备考工作应该在最前面,因为最难,如果放到最后,时间不够,准备不足,想提高成绩那是天方夜谭.


一句话,数学科目绝不突击的可能,必须下足功夫,细水长流.


2.英语


有人会说,英语也要下足功夫啊?


这句话没错,英语当然是硬功夫.


可是我发现,英语不像数学,它的客观题(选择题)特别多,尤其是阅读理解的总分值特别大,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所以,要想得到一个拿得出手的英语成绩,我必须拿下阅读理解.


而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长难句的分析.(词汇量当然也重要,但是没有这个重要.很多情况是,单词你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你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所以,我在准备考研的前2个月都在看一本关于考研长难句结构分析的书.事实证明,我的分析是对的,后面再说.


3.政治


必须放到最后.就算你放在前面学了、背了,后面还是会忘的.


因为这种科目没有逻辑性,不像数学,你完全不需要背,因为知识之间逻辑性太强,都是一个钩子一个钩子地连着,你要做的就是多做推导,这也算是思维训练吧.


所以,考研政治绝对适合于突击,这也效率最高.


不夸张地讲,我开始看政治材料是在最后1个月,主攻政治是在最后20天.

4.专业课


一方面,要把握考试方向,找过去的师兄师姐打听打听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找到相关的教授咨询,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另外一方面,你也要评估自己的水平.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比较自信的,自然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


5.要不要报考研辅导班?


我是报了的.


当时,盛传这样一句话:“数学要想得高分,一定要找陈文灯;政治要想得高分,一定要找任汝芬”.


别说,还挺押韵的.


现在据说考研张雪峰这样的挺火,我是不太了解了,老了呵呵.


以我的体会,政治找辅导老师画画重点,还是有点必要的.毕竟大方向的把握,业内专家还是比我们这些小白强的不知道哪里去了.


6.要不要头悬梁锥刺股般勤奋?


老实说,我是没有的.


不是炫耀备考效率高,实在是身体支撑不了.


前几天,微博上爆料说好多考研人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我是很震惊的.


因为我每天睡不够8小时,状态必然不好.即使是在考研期间,我也经常有早上睡到超过9点的时候,有时候是因为晚上睡的晚,有时候是因为失眠.


我觉得,勤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关键是要保证自己的学习状态,脑子不转坐在那里4小时,还不如精力充沛、高效运转1小时,出活最重要.


而且,考研期间,我还保证每周要打至少2次篮球.因为打完篮球洗个澡,之后再学习,效率特别高.(这也是有氧运动增加了大脑摄入氧气能力的表现吧)


3

结果和感悟


2002年考研成绩出炉,我排专业第一,获得了某位华侨企业家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


周围人纷纷过来祝贺,说我有胆量,有魄力.我心里却很清楚,有魄力和很冒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考研失败,那么辞去工作、浪费半年就是很鲁莽的表现了吧.


可是,人生不能这样算,沉没成本不能当做成本,谁又能预知未来的事情呢?


这就是我的考研故事.怀着改变现状的憧憬,加上对自己考试能力的迷之自信,就有了本篇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