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腾讯·商报华文好书”2016评委会年度大奖揭晓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6-12-12 22:2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腾讯·商报 华文好书”2016年度评委会大奖于12月12日正式揭晓。


“华文好书”聚焦华语原创图书,鼓励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创作与思考。本届“华文好书”,在感谢和表彰为本土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作家和出版机构的同时,新增三类奖项:年度编辑奖,年度读书公众号奖,年度书店奖。意在肯定图书编辑对好书的构建能力,和对作者创造力的激发。以及读书公众号、书店在传播好书,推动阅读型社会的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本届“华文好书”颁奖盛典将于2017年1月9日下午在京举行。届时, 获评委会特别奖的 作家将进行深度对谈,为观众奉上思想盛宴。想到现场观礼的读者,请发送关键字“ 报名观看颁奖典礼 ”到 “华文好书” (公号ID:ihaoshu233)微信公号后台。


关注华文好书(ihaoshu233),

发送关键字:报名观看颁奖典礼,

即可报名。



年度十大好书

(以下均按出版时间排序)



《一百年漂泊:

台湾的故事》 杨渡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月版

推荐理由

最近这些年来,在“民国热”的大背景下,齐邦媛、龙应台、周志文、张大春、杨照等台湾作家,通过多种文体形式实现了“文字还乡”,让大陆同胞得以集中了解1949年前后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以来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诗人、作家杨渡的自传体小说《一百年漂泊》,却将书写起点上溯至晚清和日据时代,呈现出习见的国共斗争史、战争史之外台湾社会百态的更多面向,作者对台湾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匆促完成的经济起飞即“短工业化时代”背后的困顿与艰辛进行了深切反思,个中艰辛与教训更值得当下全力拥抱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大陆同胞引为镜鉴。(评委 张彦武)




《兔子作家》张炜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6年4月版


推荐理由

很少写儿童文学的张炜,借一只“眼镜兔”讲出了树木、小獾、小狐、刺猬等30个故事,作者温文尔雅描写了上百种动植物的特征,充满诗意地讲述了它们的传奇。这些故事,散发着清新澄澈的自然芬芳,也充满了哲理智慧之光与文学之美。(评委 张英)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许宏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5月版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看似小型,但以其“大都无城(墙)”观点必将载入史册的大书。这一颠覆原有“无城不郭”共识的结论,既由 爬梳 前人零星叙述而概其成,亦是作者20年研究专业、审慎之总结。联系《何以中国》等作品,“中原”政制于两千年前发生重大转型结论,亦呼之欲出。是中国考古学界重大研究进展。以“小书”面世,嘉惠学林,功德无量。(评委 刘苏里)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绿妖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时代华语

2016年6月版


推荐理由

很多读者对媒体人出身的青年作家绿妖的印象,主要来自她前些年《读库》上的非虚构文字和若干散文、小说作品。她“失踪”的这段时间,原来是去实地考察台湾现代农业和社会创新了,这一过程再次彰显了田野调查和非虚构写作的魅力。如果说台湾农业过去更多是通过民谣、纪录片等文艺样态中的环保、保育议题而进入大陆公众视野,那么,新作《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的一大亮点是,不局限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成功案例,还关注了“小农经济”在跨国大型农业和全球贸易自由化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经验以及农业中的“工匠精神”,后者更是职业化农民寻求尊严和诗意时格外值得关注的。(评委 张彦武)




《苏州慢》 车前子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推荐理由

车前子的文章,一向是水银泻地,任其自流,凝滞成美,熠熠生辉。《苏州慢》,这书里有一种天真的傲慢,读之会心。有些人,写书读书,都是为了落伍于时代的。我们小时候都以为落伍是个贬义词,现在我们知道,落伍就是毅然脱队,做一个豪爽的逃兵。老车就是这样得逞了,他顺便写出了人世间的刻舟求剑与藕断丝连。(评委 史航)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邵燕祥著

作家出版社

2016年7月版

推荐理由

以歌德派诗歌名世,热情拥抱解放后的新社会,歌颂新生活和新景象。邵燕祥的忠诚虽然赢得了认可,但并不能保证他在波谲云诡的政治运动中安全无虞。被划为右派,固然是其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但同时也是理想幻灭之后新生的起点。崇高的理想主义召唤了一代知识人的投入,而曲折的经历和冷酷的现实则促使他们反思和警醒。唯有幸存者的作证,苦难才升华为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教训。顾准如此,邵燕祥亦如此。(评委 张弘)




《现代的历程:一部关于机器与人的进化史笔记》 杜君立著

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2016年7月版

推荐理由

虽是一部出自“业余”、面向知识大众的通俗作品,但因作者怀抱责任感乃至野心,更因其宏阔视野和扎实叙述,在两个方面做出了不逊专家的贡献:中国知识人在“大历史”领域言说获得突破;对机器进步与现代文明之关系,世界前行脚步与中国应对策略——几乎不可能并举的主题,做了艰难的接榫努力,并力图回答人类是如何走向现代的,以及中国如何走向现代。(评委 刘苏里)




《造房子》王澍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浦睿文化

2016年8月版


推荐理由

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先生的建筑文化随笔集。王先生在书中的分享,让读者明白,建筑绝不简简单单只是一种技术性、工程性的技艺,而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关于人类文明的一种集大成式的综合性艺术。他对于纯粹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主导的造城运动的批判,对于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传统的继承与维护,都让人感同身受。(评委 许金晶)




《软埋》方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8月版

推荐理由

对于土改这件颠覆中国社会结构的大事,方方用两个家庭引出数段往事,展现不同立场的人,面对历史的不同感受。《软埋》复调的叙事,平易又精致的结构,将现世或须面对、或能忘却的历史记忆,说得娓娓动听。于小说人物的个体选择,不乏宽恕又隐有坚持。这是小说家应有的使命,方方完成得漂亮。(评委 杨早)




《北鸢》 葛亮著

人民文学出版

2016年10月版

推荐理由

继《朱雀》之后,葛亮《北鸢》继续书写民国,小说主人公以家族故事为切入点,通过对祖辈在动荡大时代的命运浮沉,绘制出一段民国传奇。作者将史料与想象交织,文字精谨隽永,试图连接上世纪的小说语言传统,这样的追求和野心值得尊敬。(评委 张英)




年度十大书店

单向空间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丰富灵魂的栖息地。10年的单向空间,给读者带来的是有价值的阅读、触动人心的观念。无论走进哪一家店,你都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单向空间帮读者重拾对知识、情感、他人命运的好奇心,并拥有一段安静、智性的阅读时光。



猫的天空之城


推荐理由

这是国内第一家拥有众多设计专利的书店,也是第一家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寄信的书店。书店、咖啡店、文艺邮局巧妙地融为一体。他们钟情于原创,热爱插画,只贩卖自己设计的产品。猫的天空之城空几乎融合了年轻人所有的幻想和梦想。



蒲蒲兰绘本馆


推荐理由

这是国内首家以绘本为主的专业儿童书店,也是最具专业性和成长性的绘本品牌之一, 2005年落户北京。 秉持着“献给孩子和家长快乐、舒畅地享受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的理念,蒲蒲兰始终“为孩子而存在,以绘本表达爱”,成为一家充满欢乐的儿童绘本乐园。



万圣书园


推荐理由

万圣书园不只是一家书店,而是一个体系。不止卖书,还卖文化与思想。因此,书园主人刘苏里说:“击垮一家书店很容易,击垮一个体系很难。”站在买书人的立场来卖书,力在打破书和非书的壁垒,打破店销与无店销的壁垒,于是有了醒客咖啡厅,引起众多书店效仿。



先锋书店


推荐理由

文艺青年到南京,必去朝拜先锋书店。在商业社会,先锋书店代表的是一种文化时尚;18年来不变的品质追求,让先锋书店成为南京的一张著名文化名片。咖啡与礼品,滋润与营造着阅读温馨,难怪读者说,这里是读书人的“天堂”。



晓风书屋

推荐理由

纯靠卖书赚钱,从1996年起,在杭州市区繁华地段坚守到现在,并开了12家店,这几乎是民营书店的一个奇迹。2014年11月25日总理李克强曾即兴走进晓风书屋的运河店。店长朱钰芳最大的秘诀是“出其不意”——每家晓风书屋都独具风格,并且无可复制。



钟书阁


推荐理由

作为中国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标杆,自2013年开始营业,钟书阁即获誉“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每开一家新店,均融合当地文化元素,将颜值传递给读者。钟书阁之颜值不仅在于装饰,更在其理念的创新,敢于突破常规,这才是获得众多读者青睐和市场成功的根本原因。


年度十大 读书公号



十点读书

微信:duhaoshu


推荐理 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作为第一批尝螃蟹的人,“十点读书”的发展史与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史完全重合。从“夫妻店”自媒体壮大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新媒体矩阵,“十点读书”堪称自媒体时代的奇迹。“十点读书”的做法像一个农人,虔诚耕耘,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继而扩大生产,涉足图书、音乐、视频、社群等领域。他紧抓时代大脉搏,从容不迫地展示了它在新媒体行业中对产业生态、用户、传播渠道的不断思考,从而如何成为有持续爆发力的能量者。



为你读诗

微信: thepoemforyou


推荐 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一诗、一曲、一画、一位嘉宾、一个话题,这是“为你读诗”在一个小小的微信碎片里为你营造的诗意生活,每一个碎片都以工匠精神打磨,1200多期聚沙成塔,建造出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诗歌王国。名人读诗使其极具吸引力,而“为你读诗”与名人沟通的技巧只有两个字“踏实”。以诗歌阅读、诗意生活为触点,多元化商品的推出,线下音乐诗会的举办,使小诗歌形成大格局。 “为你读诗”让我们认识到,专注做一件事,也能走出很多条路。



新世相

微信: thefair2


推荐 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当“新世相”立志“改变潮水的方向”时,就注定他们要将自己塑造成文艺界的弄潮儿,要文艺,更要流行。“新世相图书馆”“丢书大作战”均成为2016年度现象级的阅读事件。通过事件营销,“新世相”在自己与用户之间建立了共同的使命感,让每个用户都成为浪潮中的一股激流,成为推动“新世相”前行的力量。



微信读书

微信: weread_tencent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从审美上,“微信读书”推荐的书目,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微信团队自身希望为用户营造的文化氛围。从功能上,这是一个“公号不止于公号”的经典示范,与公号相连的“微信读书app”拓展了公号的舞台。用户在此进行社交阅读,让阅读从一个人的孤单变为一群人的交流。连接一切的人,连接人的一切,这是微信力量,也是“微信读书”的价值所在。




未读

微信: unreadsky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在“未读”的文化版图之中,公众号被赋予重要使命,在其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品牌创建伊始,公号作为“先锋”,以其有趣、实用的内容引领用户进入“未读”,阅读“未读之书”,体验“未经之旅”。在品牌成熟期,公号变为“助攻”,将优质用户输送入“未读会员体系”。在公号运营中,“未读”是有勇有谋,有章法,有战术的典范。谁能料到一个小公号,在托举一份大事业?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 ibookreview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阅读是有门槛的,“独立思想、现实情怀、专业精神”的宗旨要求他们不媚大众,只服务于那些真正爱书、懂书的读者。同时编辑纸质刊物和微信公号,能静能动,收放自如,使其成为媒体融合的独特案例。传统媒体融合新兴媒体,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内容转发到新载体上,而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对内容重新加工。在其公众号上,内容与读者以全新的方式相遇。



收获

微信: harvest1957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在文学层面,《收获》的成功不必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在互联网时代《收获》这个老干部时刻不忘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做公号、开微店、出电子书、开发app,以《收获》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转型是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再造的过程,在互联网思维下建构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读者

微信: duzheweixin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究其内容,《读者》自1981年创刊起,就是一个天生的纸上公众号。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转换媒介对于《读者》来说似乎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这也成为其创新和变革的最大难题。可敬的是,《读者》公众号并不照搬杂志,既通过用户互动生产出全新的内容,还向内容电商全力进发,“读者书房”通过精选器物帮助用户打造书房、装点书桌。《读者》以轻松易读、简洁实用的内容,将广大的读者领进阅读的大门,读书生活由此开始。它是一代又一代人读书的起点,《读者》作为“中华老字号”持久保持生命力,秘诀在此。



林曦的小世界

微信: LinxiStudio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要10万+,不要标题党,不要流行元素。水墨画家林曦在新媒体乱流中展现出自己超强的定力,以独特的审美趣味获得“同类”的深度认同。少数人的喜欢使她很特别。建立在深度认同之上的是她推出的美育和生活平台:视频、课程、刊物、展览、讲座等,用从容出世的情怀唤醒活泼生动的心灵,为用户的心灵开启一个向内的空间。




不止读书

微信: buzhidushu


推荐理由:

☝长按二维码关注

你身边的90后在做什么?这里有一枚90后作者魏小河,以一己之力打造了一个不止有温度,更在交流阅读兴趣与分享读书心得之外,与读者交朋友的“不止读书”。 这片关于读书、关于生活方式、关于影视的天地,是一个青年人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的探索之心,也是一个好书、好电影的发现之眼。这名90后,他以深刻的自我践行,告诉你读书别一天读到晚,但这一生,请读书不止。





年度编辑


赵武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最重要作品,但在市面上卖了几十年的《四世同堂》却不是完整版。作为职业编辑和翻译家的赵武平在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发现了老舍英文译者浦爱德翻译的《四世同堂》全稿,第三部《饥荒》未曾发表过的21章至36章的10万多字的结尾部分,并翻译成了中文版。至此,老舍残缺了70年的《四世同堂》有了完整版。


蔡蕾

浦睿文化

推荐理由

作为一个建筑师和“文坛外高手”,王澍的《造房子》文字有让人惊艳的美感,儒雅澄净,行云流水。而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蔡蕾,花了两年时间与作者沟通交流,从作者众多文稿和建筑设计图、照片,精心构建成这本书,赋予它框架结构和节奏,既有专业立场,又有大众性。最后编辑和设计师一起合作,制作出这本优美、典雅的书。

华文好书(ihaoshu23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小小包麻麻  ·  有一种感动叫母爱
8 年前
诗词天地  ·  先见之明是智慧,自知之明是成熟
7 年前
教你看穿男人的心  ·  男人眼中的优质女人是怎样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