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半球聊财经  ·  美联储推出50bp*2降息套餐,流动性会回来吗? ·  5 天前  
发财老博士  ·  注意!突发大变化!! ·  1 周前  
发财老博士  ·  注意!突发大变化!!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周小川“接班人”引热议!但这些央行政策不会变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4 00:00

正文

  • 作者:林凛 / 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04篇原创首发文章


早在2014年,谁将接替周小川成为下一任中国央行行长就引发了全球热议。2017年更是成了一个更新换代的关键年份。


近期,不少外媒已经开始纷纷揣测——“周小川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作为中国央行行长露面,预计执掌央行15年的周小川,将会于今年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后离职。他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金融时报》更是揣测了四个最有可能接班的人选: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



在财经界看来,央行行长换人是一件轰天动地的大事儿,因为许许多多的政策都可能出现变化。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这几件事儿不会改变: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减少人民币干预),金融去杠杆进程,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规范资管行业层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等等。


另外需要说一句的是,监管者向来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全球都是如此(老外常感叹“This is a thankless job”),市场对于监管者的评价也往往褒贬不一、甚至非议更多。因此在听到非议的同时,也应该客观看到成绩。


周小川的二三事


今年3月的“两会”发布会上,“69岁的周小川换了一块表”意外成为了市场热议的焦点。当时,各界纷纷猜测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两会”,因此随后各种回忆录都跑了出来。


那时,周小川戴了一块银色铝金属表壳搭配冷银配白色耐克运动表带,苹果官网售价人民币三千出头。在以“千篇一律为美”的官场文化中,这块手表似乎令周小川显得有些不同。


其实,熟悉周小川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实实足足的传统动爱好者,尤其爱好羽毛球。央行内部其实就有个员工“羽毛球队”,周小川据说也是经常打头阵。


除了运动,周小川还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包括歌剧。据说,多年前北京上演瓦格纳的歌剧,周小川连续四场都在。还有例如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等等都是他的心头好。


其实,一个真正优秀的央行行长,除了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的能力,包括擅长市场沟通。艰涩难懂且具有不确定性的货币政策也需要行长来与外界沟通,这在业内被称为“前瞻指引”(forward guidance)。而知道周小川的圈内人都评价其为酷爱钻研的学者型官员,当然他绝不沉闷,外语的表达能力在他这个年代的人群中更可谓强者。


“周行长不仅热爱经济和金融,也热爱音乐。思维敏锐,才华横溢,能力全面,思想开放。” 这是来自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评价。此外,周小川在与各国央行行长及财长之间的会谈往往会不带翻译,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余永定就曾说,周小川可以同国际交流,“而这点相当重要”。


周小川是江苏宜兴市人,原来非金融专业出身。据公开资料显示,周小川中学毕业后曾经下乡插队,后获推荐入读北京化工学院,成为工农兵学员。内地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周小川考入机械工业部部属研究机构——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工业的研究生,后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研究。 


1986年,周小川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开始从政之路,时年38岁。此后,历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8年2月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0年2月,转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2年12月,接替戴相龙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其后,先后在温家宝和李克强总理的两届任期内连任。


小川的那些“改革事”


周小川主政央行十多年间,货币政策无论在决策和执行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多新变化。


从2003年4月创造性地启动央行票据收回流动性;开始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政策工具组合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较早重视房地产价格变化,从2003年6月开始对房地产信贷进行风险提示,逐步建立起以调节首付比例和利率杠杆为主的、差别化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


近几年来,改革有所加速,而这些改革需要的是勇气。也正因如此,此前周小川获选《环球市场》(Global market)2016年度东亚地区的“年度央行行长”



就拿2015年来说,可谓是惊险的一年,这对周小川和中国整体而言并不容易。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政府、公司、银行、家庭部门债务不断攀高。对于国内外情绪影响最大的是,在2015年8月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两次大幅贬值,也因为一度的沟通不畅而震动了全球市场,导致海外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剧烈下行的可能性表示担忧,“唱衰中国”的声音外加离岸人民币空头势力一度强势崛起。


有人说,选择在“811”这个经济下行期进行汇改,时点选择似乎不够好,但其实你永远很难判断什么才是改革黄金窗口期。


2015年12月11日,央行又对汇改做了进一步“微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开始发布显示人民币对由13个国家和地区货币构成的货币篮子的价值“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定价机制逐步确立这也使得人民币进一步摆脱美元的牵绊,更多反映市场供求。


同时,央行也一改以往沉默的风格,开始积极与充满疑惑的国际市场沟通,为全球市场解读中国经济动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其实,使得人民币摆脱对美元的挂钩至关重要,这将令中国货币政策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但期间产生的剧烈波动难免令全球对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健康度感到恐慌,因此沟通就成了必要技能。


人民币汇改仍在继续,另一项宏观审慎监管则更是在轰轰烈烈地上演。想必各界都对持续近一年的金融去杠杆进程印象深刻。


去年四季度开始,中国央行通过“收短放长”的操作,导致公开市场利率大幅攀升,去杠杆进程导致债市巨震,银行理财产品层层嵌套的风险也不断暴露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银行融资模式越来越依赖理财产品和公司存款,绝大多数产品游离在表外。截至2016年6月底,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总额为26.3万亿元人民币,几乎是2015年GDP的40%,这些工具的激增表明银行和证券市场之间的传统界限开始模糊化。同时,银行不仅是理财产品的发行者,还是买家。大型银行通常通过购买小银行的理财产品来向小银行提供批发融资。在上述26.3万亿元的总额中,4万亿元由其他银行购买。


为了能够将理财产品保持在表外,银行经常将发行理财产品所得资金交由券商或基金公司(即“委外机构”)管理。截至去年6月,大约40%的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市场。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委外机构通过回购协议来为其债券投资加杠杆,以增厚收益。这些回购协议通过市场参与者之间的非正式口头协议进行,不受监管,导致杠杆易上难下。



由于中国混业经营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但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仍然较为分离,信息数据的共享仍然不足,这也导致各种监管套利现象屡禁不止。过去一年,央行作为“超级监管者”的地位日渐清晰。


例如,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类16项指标。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央行总行可对指标构成、权重和相关参数、评分方法等进行调整。2016年10月,央妈将表外理财纳入2017年广义信贷增速考核,这样一来,银行的大肆表外扩张的势头可能也要开始降温了。


这些政策不会变


未来,不论周小川是去是留,或何时去,有一些政策在中期内是不会变的。


首先,人民币不会再回到过去盯住美元的时代。在加入了SDR(特别提款权)后,人民币又向国际储备货币迈进了一步,尽管资本账户开放不是进入SDR的前提,但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央行逐步退出干预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再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期也不会变。在今年6月,有传言称“央行顶不住压力,又开始放水了”,理由是——“进入6月以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连续净投放,先是在6月6日全额提前对冲了当月即将到期的5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美联储宣布加息之后,央行非但没有随之提高政策利率,还通过逆回购操作净投放2500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截至6月20日,央行通过逆回购共计净投放540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流动性压力。


然而,这并不表示央行去杠杆的决心出现了松懈,而是“维稳的战术体现,央行的战术也始终是“不紧不松”。从6月底开始,央行就创下了12日停止公开市场操作的纪录(不释放流动性)。


普通老百姓关注当前的央行政策,其实是在变相关注理财产品的利率。那么在当前的政策下,市场利率不会大幅上升,但也难言利率大幅下行。市场利率可能在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调节下在一个较宽幅的区间内波动,目前去杠杆下,银行揽存的压力还是存在,因此理财产品的利率中期仍然难以下行。同时,去杠杆的战役也仍将持续。


未来,对于资管行业乱象的“穿透式监管”也将更加明确。上周央行发布了一份175页之多的《金融稳定报告》,其中与资管行业有关的几大未完成的任务未来很可能受到“铁腕监管”——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


最后,金融开放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过去一个月,周小川在陆家嘴论坛上呼吁金融开放、引入竞争;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进一步对外资开放。


这似乎都在说明些什么。



“个别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对金融业进行保护,等成长壮大了再开放,再参与国际竞争。各国经验都表明,保护易导致懒惰、财务软约束、寻租等问题,反而使竞争力更弱,损害行业发展,市场和机构不健康、不稳定。其中一个例子是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所发生的那些现象。”周小川如是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