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麦客
医麦客是一个聚焦转化医学、精准医疗和生物制药的专业媒体平台,持续关注体外诊断、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细分领域。为新生物医药医疗领域的企业发声,推动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5:双子做全新的自己 摩羯提高适应能力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分手后还能破镜重圆的星座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6:白羊避免冲动消费 射手要保持冷静 ·  2 天前  
开发者全社区  ·  广州员工奴性事件 ·  昨天  
鸿洋  ·  关于 2025 副业探索,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麦客

眼科蓝海: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全球研究进展

医麦客  · 公众号  ·  · 2025-02-03 18:27

正文

点击图片免费报名 2025 IBI EXPO

2025年2月3日

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AMD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眼病,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显示, 2 040年全球AMD患者数量预计将达到 2.88亿例 ,我国70岁以上人群AMD的患病率为20.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D的患者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干性AMD和湿性AMD

eMedClub


根据眼底表现,AMD一般分为 萎缩型(干性)和渗出型(湿性) 两类。


干性AMD较为常见, 约占所有AMD病例的90% 。干性AMD通常病程发展缓慢,黄斑中的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丧失会渐渐导致视网膜组织萎缩,其以 脉络膜下玻璃膜疣沉积和形成地图状萎缩(GA) 为主要特点。尽管干性AMD的视力丧失程度通常较轻,但若不及时干预,仍可能进展为更为严重的湿性AMD。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干预治疗,视力有望可恢复。


湿性AMD特征则为 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异常增生 ,且这些血管易破裂或渗透,从而导致黄斑水肿或形成疤痕。湿性AMD虽然仅占约10%,但其疾病进展往往较快,对视力危害较大,是 AMD致盲的主要原因


干性及湿性AMD进展机制图


目前,AMD尚无根治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仅能延缓疾病进展,目标是逆转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视功能的丧失。常见的治疗方法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 ,通过抑制VEGF的活性,减少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延缓疾病进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病情,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需要频繁注射、治疗效果有限等。此外,部分患者对现有药物反应不佳,甚至出现耐药现象。因此,临床亟需新的治疗手段。



AMD全球在研竞争格局

eMedClub


在全球范围内,针对AMD的研发管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国内外诸多企业在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和抗体疗法等多个赛道布局管线,以期在这一眼科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细胞治疗策略

RPE细胞在维持视网膜功能和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损伤是AMD发病的核心机制之一。细胞治疗旨在提供一种长期的、稳定的细胞替代方案,恢复视网膜功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外在研细胞疗法管线通常利用 多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分化成RPE细胞,并将其移植到患者视网膜下 ,以替代受损的RPE细胞。


国内外部分在研细胞治疗AMD管线(个人整理,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公司(机构)包括Eyestem Research、National Eye Institute、Lineage Cell Therapeutics/Cell Cure Neurosciences/罗氏、ReNeuron和Regenerative Patch Technologies等,管线进展较快,已进入1/2a期临床阶段。国内济视同光、孟眸生物、南京艾尔普再生医学等公司也有布局相关管线,目前处于IIT/临床阶段。


←左右滑动查看分论坛→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日程



早期临床结果显示,干细胞来源的RPE细胞在改善视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因治疗策略

基因疗法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该疗法通过 将治疗性基因导入视网膜细胞,使其持续表达治疗性蛋白,从而减少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Adverum Biotechnologies的ADVM-022管线是一种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通过将抗VEGF基因导入视网膜细胞,使其持续表达抗VEGF蛋白。目前,该管线正在2期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数据显示,ADVM-022在减少注射频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长期安全性和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REGENXBIO与艾伯维(AbbVie)联合开发的基因疗法RGX-314使用腺相关病毒8(AAV8)载体携带表达抗VEGF抗体片段的转基因,在体内表达的蛋白通过阻断VEGF信号传导,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视网膜液体聚集。在治疗湿性AMD之外,两家公司也在探索该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他慢性视网膜疾病的潜力。2024年10月,两家公司公布该疗法2期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在接受RGX-314治疗九个月后,患者的治疗负担减少了97%, 100%的患者只需零次或一次补充注射,78%的患者完全无需注射 。患者在九个月时保持了稳定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心视网膜厚度(CRT)。


←左右滑动查看分论坛→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日程



聚焦国内,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 KH631眼用注射液 我国第一个 进入临床用于治疗湿性AMD的AAV基因治疗候选产品,通过视网膜下注射将承载着抗VEGF药物表达的AAV送达至病灶区,高效转导视网膜细胞表达抗VEGF蛋白,长期持续表达抗VEGF药物蛋白。其表达的抗VEGF药物蛋白能与VEGF结合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实现长期抑制新生血管作用,达到长期治疗目的。同时,该疗法可避免玻璃体腔反复注射对眼组织的伤害。


目前,该疗法正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开展1期临床研究。2025年1月21日,KH631眼用注射液顺利在浙江大学眼科医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完成了1期临床试验给药。术后患者状况稳定,眼部及全身安全性良好。


星眸生物 自主研发的 XMVA09注射液 是首个兼具实现双特异性靶点与玻璃体腔内注射衣壳的基因治疗候选药物, 已于2024年3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临床,拟用于治疗湿性AMD。


XMVA09 采用全新的AAV衣壳,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即可感染到紧贴脉络膜病灶的RPE细胞; 此外,其还 采用双抗 设计, 同时靶向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双靶点,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了对于VEGF不敏感患者的覆盖范围。


医麦客将于2025年3月1-2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IBI EXPO 2025(第三届)生物创新药产业大会,并特设第五届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技术研讨会,特别邀请 星眸生物 CEO才源博士进行“眼科基因治疗从小市场向大赛道”主题分享,欢迎各位前来参加、交流!



尽管基因治疗策略在AMD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尚不充分,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观察。其次,不同给药途径(如玻璃体内、视网膜下或脉络膜上腔注射)的优缺点仍需进一步比较。此外,基因治疗的成本和可及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抗体治疗策略

抗体疗法通过 靶向特定的分子(如VEGF或Ang-2),抑制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公司包括罗氏、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等。


罗氏的法瑞西单抗(Faricimab,Vabysmo)是 全球批准的首个眼科双抗 ,可同时靶向Ang-2和VEGF-A两条通路,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


2022 年 1 月,Faricimab被 FDA 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湿性AMD。上市后,Faricimab销售额增长迅速,2024年全年销售额更是高达 38.64亿瑞士法郎(约44.00亿美元) ,成功跻身罗氏畅销药品TOP5行列。在国内,Faricimab于2024年1月被批准用于治疗湿性AMD。


除了Faricimab外,罗氏还在布局另一款VEGF/Ang-2双特异性抗体Zifibancimig(RG6120)。Zifibancimig同时兼容PDS给药系统,PDS给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给药系统,通过在眼内植入可重复填充药物的装置,实现一段时间内持续递送特定的药物,PDS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给药便捷、给药周期长,Zifibancimig的给药间隔时间有望超过6个月。目前,Zifibancimig治疗湿性AMD的1/2期临床正在进行中,相关数据有望在2026年读出。


←左右滑动查看分论坛→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日程↑



除了罗氏的Faricimab,多款VEGF与其他信号通路的双靶向药物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 信达生物的VEGF/补体双抗IBI302和荣昌生物的VEGF/FGF双抗RC28进展领先,已进入临床3期研究阶段


IBI302是 全球 首个眼用抗VEGF/补体 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能够同时抑制新生血管和血管渗漏,同时起到抑制炎症、组织损伤和纤维化,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作用。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BI302展现出长间隔给药(3个月及以上)下带来稳定的视力获益和解剖学疗效改善,并观察到对黄斑萎缩的潜在改善作用。


荣昌生物的RC28是一款全球 首创VEGF/FGF双靶标 融合蛋白药物,可同时阻断VEGF和FGF家族的血管生成因子,从而更有效地抑制血管异常生长。其1b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第48周时,0.5mg/1mg/2mg治疗组中,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基线相比获得改善;中央视网膜厚度(CST)显著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前已有多款VEGF药物获批上市,仍存在疗效差距、患者依从性较差等问题。未来,延长药物疗效,减少给药频次的创新药有望获得竞争优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