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近期币市的低迷,这波熊市来得委实强劲,并且持续时间极长,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似乎都没有抬升的迹象。币价真的让人难(xin)以(li)捉(jiao)摸(cui)!不过好在币圈还有一种叫做稳定币的加密货币大家可以pick一下。
BiBiNews在两周前采访到了稳定币项目MakerDAO的CEO Rune Christensen。MakerDAO的团队成员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派,开发了以太坊网络上的第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及去中心化稳定币。小编看完白皮书后的感受是这个项目的构想及细节都很成熟,值得一看。本次采访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耐心看完。
「项目、资产抵押机制以及两种代币分发情况介绍」
BiBiNews:Rune,能否请你简单介绍一下MakerDAO,以及你当初为什么想要创建MakerDAO这个稳定币项目?
Rune:
好的。MakerDAO建立在以太坊平台之上。DAI是MakerDAO系统中的稳定币,跟MakerDAO系统中的另一种代币MKR不同。
MKR持币人对系统享有管理权,而DAI与美元挂钩,1个DAI值1美元。
并且DAI是完全去中心化的,DAI的价值无需中心机构或者公司背书,其价值及稳定性完全源于背后的机制。
稳定币对于区块链的进一步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区块链进入下一个阶段后,爱西欧将不再是最重要的事情,投机、炒作、泡沫等现象也会减少。届时,项目都会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真正有用的APP。另外稳定币的去中心化性质也很重要。
所以总而言之,MakerDAO主要致力于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币价稳定性以及去中心化。
BiBiNews: 我们知道MakerDAO系统中有两种主要的代币,MKR与DAI。请问这两种代币的初始数量设置及分发情况是怎样的?
Rune:
MKR这种代币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管理权分配。MKR的币价是会波动的。
MakerDAO基金会配置的初始MKR数量是100万枚。MKR没有进行爱西欧。
项目早期的时候,我们向志愿为MakerDAO项目工作的人员分发MKR,作为其报酬,我们也将少量的MKR出售给了社区成员;后来,我们主要向包括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Polychain等在内的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出售MKR。
我们对MKR的分发很谨慎,因为其分发情况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管理。MKR必须由那些可以引导整个系统往稳定方向发展的人持有。
MKR的总量是100万枚。从MakerDAO项目创建以来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内,我们已经向社区成员分发了65%的MKR,剩下的35%将慢慢进行分发。我们会一直确保MKR被分配到合适的人手中。
然后是DAI。DAI的供应及分发与MKR完全不同,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DAI的供应量不固定,任何人都可以生成DAI,不过这种生成方式很特别,需要建立在抵押资产的基础上。MakerDAO系统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币价稳定的。
用户通过将抵押物放到系统中,比如ETH,就可以生成DAI(ETH是MakerDAO系统目前唯一支持的抵押物)。
之后,用户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这些DAI。他可以选择卖掉这些DAI另外购置一些资产,比如,用户可以再买入一些ETH来实现杠杆交易操作(具体原理后文会提到)。或者,用户也可以选择直接用这些DAI进行支付操作。
这就像通过抵押房产进行贷款,用户其实是在抵押加密资产进行贷款操作。贷款一旦成功,系统就会创建新的钱(DAI),DAI的供应量也会增加。
之后,如果用户想要赎回加密资产就需要先偿还贷款,将此前借得的DAI全数奉还,另外还要支付一种类似于利息的费用。之后,用户才能赎回所有抵押物。
BiBiNews:
关于DAI,我有点小困惑。你刚刚说用户可以通过抵押资产生成DAI,并且这种方式可以衍生为去中心化杠杆交易。
但是如果你在系统中抵押价值100美元的ETH,然后你得到了价值50美元的DAI,再然后你可以用这些DAI再去买入价值50美元的ETH。根据我的理解,原先的100美元ETH是被锁定在系统中的,所以你只能动用50美元的ETH。
也就是说,你原先有100美元的ETH,经过一系列操作,后来你只能动用50美元的ETH。这对交易者而言有什么意义吗?
Rune:
嗯,你说的其实是传统的抵押模式。用户在借贷的时候,抵押物价值需要高于贷款票面价值。
MakerDAO中的操作是这样的:你有价值100美元的ETH,你把它抵押到系统中,然后你会获得价值50美元的DAI。尽管你把价值100美元的ETH抵押到了系统中,但是它还是你的。所以你拥有价值100美元的ETH,价值50美元的DAI,以及价值50美元的债务。
如果你选择继续持有这50美元的DAI,那么你的资产及债务情况不会变;如果你卖了这价值50美元的DAI,买入了价值50美元的ETH,那么你其实是在进行杠杆交易。这时你手上将持有价值150美元的ETH以及价值50美元的债务。
如果你不进行杠杆交易的话,你手上只有价值100美元的ETH,如果你进行杠杆交易的话,你手上将持有价值150美元的ETH。当ETH价格翻一番,在不进行杠杆交易的情况下,你能赚到100美元,但是如果你进行杠杆交易的话就能赚到150美元。
用户可以通过创建CDP(抵押贷款)进行这种投机操作。不过,
像杠杆交易这样的投机操作一般都是短期操作。MakerDAO平台更多的是一个长期操作平台。当然,如果用户想在这一系统上进行短期操作(比如当日交易)也是可以的。MakerDAO系统在这方面不存在技术障碍。
有趣的是,我们平台的抵押物将不局限于ETH。我们的系统将在今年夏天推出多种抵押资产服务。
届时,系统所支持的抵押物将包括通证资产、房地产等。具体的操作与房子抵押贷款类似。
BiBiNews: 现在用户是否只能在交易所上购买MKR?MKR跟DAI上线了哪些交易所呢?
Rune:
这两种代币已经上线了我们自己的交易所oasisdex.com。还有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包括RadarRelay、Paradex、KyberNetwork以及Airswap,这些去中心化交易所都上线了MKR及DAI。至于中心化交易所,Bitfinex 和 Ethfinex分别上线了 DAI和MKR。OKEx上线了MKR,Bibox 上线了 MKR 并开设了DAI 交易区。另外,MKR及DAI很快就会上线HitBTC。
MKR只能通过交易所购买。至于DAI,用户可以通过交易所购买,也可以通过抵押生成DAI。
BiBiNews: 好的。能否请你解释一下什么是“目标价格”,以及你们是如何设置目标价格的?
Rune:
目标价格是DAI锚定的价格。现在目标价格被设定为1美元。当DAI的市场价格因为某些原因偏离目标价格的时候,比如价格一直受市场力量的驱动,维持在50美分左右,MakerDAO系统的管理者,也就是MKR持币人就可以触发系统的全球结算功能。
全球结算功能是一种将DAI的市场价格强制调整为1美元的机制。这种功能一旦触发,系统就会结算所有用户的资产净值。
比如你手上持有DAI,全球结算功能被触发后,你手上的DAI就会以1美元/DAI的比例兑换为ETH。假如你之前有100个DAI,经过结算后,你手上的DAI就会转变为价值100美元的ETH。
如果你手上有CDP(抵押债务),那么这些债务也会进行结算,最终你拿到的将是偿还完这些债务后剩下的ETH。比如,原先你有价值150美元的ETH(抵押在系统中)以及价值50美元的债务,那么债务结算完毕后,你还能拿到价值100美元的ETH。
目标价格会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使DAI的市场价格趋向目标价格。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的话,就会因为全球性结算蒙受损失。
因为人们知道,
DAI的价格在全球性结算后会回归到目标价格,所以他们对DAI市场价格的预期会与目标价格趋同。当DAI的市场价格低于1美元时,人们出于经济动机会买入DAI;而当价格高于1美元时,人们会卖掉DAI。
BiBiNews: 你说现在DAI的目标价格是1美元,之后目标价格是否会变,你们是如何决定目标价格的?
Rune:
以后MKR持有者,也就是MakerDAO的系统管理者可能会修改目标价格。
到时候DAI可能会锚定一篮子的法币价格,包括欧元、英镑、人民币、日元、韩元等等。
这些法币的锚定设置跟现在锚定美元的设置一样。之后,这种国际化的超级稳定币可能会发展得比现在更稳定,具备更高的流动性。
如果有一天,MKR持有人投票决定将DAI锚定一篮子法币,那么到时候就会出现USD-DAI这一类的稳定币。锚定美元的稳定币也会继续存在,供用户使用。
所以到时候不会出现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整个升级过程会很平稳,用户可能根本意识不到系统进行了升级。
MakerDAO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因为系统是去中心化的,所以MKR持有人通过投票进行决策。但是这一过程可能会出现问题,投票人可能会联合作恶更改目标价格攻击系统。
管理延迟这一功能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系统。
MakerDAO系统从决策到结果执行基本上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决策是通过攻击系统达成的,那么全球性结算人员(这些人能触发系统的全球性结算功能)会在这段时间关闭系统。
最终每个用户都将获得结算后资产,不会有人蒙受巨大的损失。再然后,系统就可以重新配置并且重新启用了。
BiBiNews: 所以目标价格一直都是1美元,不会变是吗,比如不会变为90美分?
Rune:
目标价格会一直维持为1美元。不过以后针对不同国家,还会有不同版本的稳定币,比如说价格锚定为1欧元,1人民币这样的稳定币。
「项目如何规避中心化风险」
BiBiNews: 好的。下一个问题是MKR持有人能投票决定价格风险参数的设置。那么会不会出现大部分MKR被掌握在一小部分用户手中的情况,导致决策中心化呢?现在MKR代币的分配情况是怎样的?
Rune:
现在MKR的分配是比较合理的。MakerDAO基金会在这一点上很谨慎,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MKR均匀地分配给社区成员。
目前,已分发的MKR代币数量占总量的65%。我们想要确保两点:
首先,MKR持币人能够比较分散;其次MKR能被分发给合适的人,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管理及保护系统。
但是,就算MKR的分配不是那么合理其实关系也不大。假如有人手上持有51%的MKR并想要攻击系统,或者大部分MKR持币人不是很聪明,做出了一些不怎么明智的决定等等,那么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系统决策及结果执行之间会有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全球性结算人发现有人掌握了系统大部分决策权并且想要攻击系统时就可以启动全球性结算功能。
BiBiNews: 所以要不要启动全球性结算功能这件事不是MKR持有人说了算的是吗?
Rune:
MKR持有人手中有选票,全球性结算人是由这些人选出来的。
MKR持有人会选择一些可信度较高的实体来投票选择全球性结算人。
选举的方式也很简单。首先这些高可信度实体会先选择10个候选人,然后再从这10名候选人中选1个人作为全球性结算人。所以,就算这些实体选出的10个候选人中有5个是恶意攻击者,最少的时候也只要确保10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是系统的诚实参与者,那么系统就是安全的。
因此,就算有人掌握了51%的MKR,并且控制了10个候选人中的9个,系统还是有可能正常运行的,因为剩下的那个候选人如果被选为全球性结算人的话还是可以如实地启用全球性结算功能。
针对出现全球性结算人的电脑被攻击的情况,我们开发了一个系统可以让他们正常履行职责。
所以我们的保护机制非常强大。用户面对的最不济的情况可能就是资产被结算。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服务只是暂时中断,用户不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BiBiNews: 嗯,你的意思是就算MKR分配得不合理,MKR持有人做的决定不明智,你们还是有一些机制能够保护用户及系统。那么你们有没有设定什么标准用于判断MKR持有人的决策是否合理呢?
Rune:
确实这些设置对系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强大的风险参数框架是必不可少的。MakerDAO基金会的内部风险团队一直在研究这一块内容。团队中有很多来自各行各业(比如信用评级)的风险评估方面的专家。
三周后,我们很可能会发布首个管理框架,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的风险框架,其中对管理流程有一些规定,包括风险参数设置如何达成共识,还有风险参数输出的数据结构及数据类别。(因为采访是2周之前进行的,所以读者需要考虑其中的时间差)
这是一套非常科学的流程。首先,
我们会收集一些数据,比如资产市值及流动性,然后我们会选用一套模板对数据进行输出。
比如,我们会设置某个代币的持有量天花板,当某个用户手中持有了40%的某种代币,持有量达到最大值时,该用户就无法再买入等等。
然后我们会向社区公布这一套风险框架,从社区中获取反馈。
MKR持有人不仅能投票决定风险参数设置,还能投票决定使用那一套科学模板。通过投票结果,我们能了解到哪个模板更合理,哪个模板需要再改进。
总而言之,我们是在这样一种社区氛围中构建及使用这些科学模板的:
社区成员基于事实进行交流、讨论、辩论,然后就想要什么样的开源框架达成共识。
金融管理及金融风险评估是金融领域的一大问题,因为太难解决了。
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金融领域中已经探索出的一些经验及工具,在传统金融模板之上构建并且优化风险框架,并且我们聘用了一些科学领域人员与我们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不会一下子做太多东西或者做太多改变,因为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期的问题。我们选择踏实地发展,专注于少量目标,研究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技术及产品,并且慢慢地更新及创新我们的系统。
「社区参与者角色及风险收益情况」
BiBiNews:
好的,下一个问题。MakerDAO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低利率低风险的去中心化杠杆交易平台,非常吸引人。但是MakerDAO系统把价格的波动风险转移到了MKR持有人以及CDP创建者身上了。
随着系统中杠杆交易数量的增加,风险的累积,这是否会影响到MKR持有人的积极性呢?针对这种情况你们有制定什么解决办法吗?
Rune:
首先,
对于CDP创建者而言,他们自行选择投资风险,因此需要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举个例子,某个CDP创建者可能会抵押ETH,另一个CDP创建者可能会抵押通证债券或者苹果公司的股票,不同的抵押物因为价格波动情况不同,杠杆收益及风险也不同。
所以CDP创建者在选择投资风险方面有较大的自由,系统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选择,他们自行选择使用哪种资产作为抵押物。
对于MKR持有人而言,情况有所不同。
MKR持有人其实需要承担整个系统的投资风险。
(根据小编对白皮书的理解,用户创建CDP,也就是抵押债务后,如果抵押物的价值下跌太多,超过一定界限,系统就会自动清算这些抵押债务。比如自动出售创建者的抵押物换取DAI,再用DAI偿还债务;比如系统会增发MKR,用MKR换取DAI,偿还创建者的债务等。在这种情况下创建者都需要另付一笔费用作为惩罚。因为MKR数量的增加会导致MKR的贬值,所以其实系统变相得将DAI币价波动风险转移到了MKR持有人身上)
所以对MKR持有人而言,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如果DAI币价跌幅超过一定范围,MKR持有人需要承担所有资产的价格涨跌风险。
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就是确保投资资产的多样性,也就是在投资组合中包含不同的投资资产。
比如,ETH及政府债券是相关性很低的两种资产。如果ETH大幅亏损了,政府债券很可能不会受到影响。所以,用户的投资组合应该包括各种加密货币、股票、债券、衍生品等等。
MakerDAO系统中CDP创建者的抵押物很多样,所以MKR持有人的资金还是比较安全的。尽管他们需要持续性地承受资产涨跌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是可以对冲掉的。
当然系统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设置,那就是安全费。安全费是CDP创建者支付的一种类似于利息的费用。
安全费最终归MKR持有者所有。所以,这也是MKR创建者从系统获取收入的一种方式,能帮助他们抵消因DAI币价下跌所承受的损失。
当我们说MKR持有人能很好地管理系统,我们其实是在说他们有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框架以及能明智决策。
系统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我们知道MKR持有人要承担DAI的币价波动风险。如果DAI币价大幅下跌,系统就会发放新的MKR,因为MKR数量增加,所以币价会下跌,这会吸引新的买家购买MKR。
也就是说原先管理整个系统的MKR持有人如果没有很好地管理系统导致币价出现大幅下跌,就会有新的MKR代币持有人进入系统稀释之前管理者的权力
。
基于这些逻辑,系统会进化得越来越合理。
如果系统运行得好的话,MKR持有人几乎能维持不变;如果MKR持有人管理不善的话,其管理权就会被稀释,新的管理者会进入系统充当更好的管理者角色。所以整个系统需要经过几代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熟。
「DAI相对于其他稳定币优势何在」
BiBiNews: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稳定币,比如USDT、USDC、Basecoin等等。你认为相对于其他稳定币,DAI的优势是什么?
Rune:
是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稳定币。
这些稳定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带有中心化性质的稳定币
。USDT、TUSD以及即将面世的USDC就属于这一类。
这一类稳定币常常会有一个银行账户。这类稳定币的缺点在于中心化。稳定币背后的银行,比如USDT背后的Tether、USDC背后的Circle等,它们会对稳定币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
用户在使用这一类稳定币时必须信任其背后的银行,同时他们也要信任与这些银行有业务往来的银行。用户的任何操作都必须符合银行的规则。同时,
这类稳定币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极易受到单点故障(比如银行系统突然发生故障)的影响。
相比之下,DAI是去中心化的,它不依赖中心化机构,所以不会有单点故障这方面的困扰。并且,因为DAI背后有抵押资产,所以币价很稳定。另外,多样性也是DAI的一大特色。DAI不依赖于某个银行、某支股票或者某件商品,DAI基于成百上千种不同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在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平台上进行追踪,无需中心化机构介入。
很多稳定币都属于第三类,比如basecoin。
这类稳定币通过让人们相信这种币的价值来实现币价的稳定性。
其背后的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不同类型的代币,为了维持币价的稳定,系统也会增发或者收回代币。
这种模式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人们对这种代币的信任一旦消失,整个系统就会瓦解。用户一旦开始怀疑稳定币背后的价值,他们就会急于脱手并将代币变现。其他用户一旦意识到系统存在崩盘的可能性,就会有更多人离开。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最后,用户要么卖掉了手上的稳定币,要么卖不掉,稳定币价值清零,变得一文不值。
得益于全球性结算这种功能,以上情况不会发生在DAI系统中。就算所有人都质疑DAI的价值,想卖掉手中的DAI,这些人也不会有较大的损失,因为通过全球性结算操作,这些人可以拿回自己的抵押资产,无论DAI的价值如何改变,这些抵押资产的价值还是存在的,可以在市场上交易。
「DAI的应用落地、企业合作关系、市场定位以及使用案例」
BiBiNews:
DAI作为一种价值标尺以及避险资产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当法币用,作为支付及汇款工具等。
那么实际操作中,你们是如何落地这些应用的呢?比如,你们有跟哪些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你们是如何定位用户的,能否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Rune:
就像你说的,DAI可以有很多应用,我觉得汇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已经有公司在用DAI进行汇款操作了。
比如,某个人想要从香港汇钱回菲律宾。他可以用在香港赚到的HKD买一些DAI,然后他在菲律宾的家人就可以卖掉他的DAI,买入比索(peso,菲律宾货币)。
用DAI进行汇款操作有这样几个好处。首先速度很快。
用户几乎可以实现DAI的即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