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大国谋划”,构建“战略平衡”
——面向2035年的印度海军武备发展之路
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多人口国家。
受各种因素影响,印度是一个“心气儿”很高的国家,“骨子里”常以“大国”自居,正所谓:
“大国无小谋”,近年来,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掌握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权、遏制潜在“对手”、构建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印度超前、高起点谋划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
从目前来看,其发展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印度认为,在悠关印度利益的地区,不应出现“众国皆强,唯印独弱”的军事力量格局,印度要与相关国家、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之间保持一种常态化的军事力量“战略平衡”。
印度一直认为“核打击手段”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标配力量”,为此,印度非常重视推进陆基、海基、空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建设,其中,在海基方面,近年来,印度加快了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的建设步伐,不断增强水下“第二次核反击”威慑力量,并将其视为海军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启动了“先进技术艇”(ATV)核潜艇计划。
2001年,印度海军宣布已成功开发出用于ATV核潜艇的核反应堆装置。
2009年7月26日,印度第一艘自主研发的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经过长达11年建造时间正式下水,取名“歼敌者号”。
印度”歼敌者”号从1978年启动计划、1998年动工、2009年下水,2016年才服役,花了将近30年时间建造出来。
该核潜艇排水量约为6000吨,造价29亿美元。
“歼敌者号”装有12枚携有一吨核弹头、射程700公里的K15短程弹道导弹。
2020年1月19日,印度成功试射了K-4潜射弹道导弹。
该导弹未来将装备在“歼敌者”号上,一旦K-4投入使用,该潜艇将携带4枚印度威力最强的国产弹道导弹。
印海军称,在发生核袭击的情况下,“歼敌者”号能为印度提供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2024年8月,印度海军第二艘战略核潜艇“歼敌者”级2号艇“觅敌者”号(INS Arighaat可音译为:
“阿里汉特”号)日开始服役,这标志着印度核潜艇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该艇是首艇“歼敌者”(Arihant)的升级版本,实际这一级核潜艇的设计原型来自于苏联的“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印度媒体称,这艘潜艇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使用了新的传感器和潜望镜,导弹垂发单元数量也比之前翻倍,反应堆功率也有提高。该艇排水量约6000吨,长111米左右,反应堆功率约80-90兆瓦,在艇背上布置有4具导弹发射管,可装填4枚K4中程潜射弹道导弹,或以一坑三的方式装填12枚K15短程潜射弹道导弹。
受此影响,目前,印度海军正以“一发不可收拾”的姿态积极谋划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发展。据印度国防研究开发部2024年8月31日报道,印度又宣布将在6个月内服役第三艘SSBN,此外还宣布采购第五艘SSBN,使其总数量达到5艘。与已经服役的2艘SSBN相比,第三艘S4型“艾里达曼”SSBN及第四艘S4*型SSBN排水量将为7000吨(前两艘排水量为6000吨),导弹发射单元也将从4个增加到8个,可携带射程5000~6000千米的K4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是陆基“烈火-5”的潜射型。印度还在规划下一代S5型SSBN的建设,S5排水量将达到13000吨,将携带射程超过6000千米的K-6潜射弹道导弹以及超级机密的K-8潜射弹道导弹;预计未来3~4年启动,2030年代中期服役。
印度是亚洲第一个装备航空母舰的国家, 印度海军认为,“印度洋就是印度人的大洋”,若要控制住印度洋,必须拥有两艘航母,分别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湾,同时还要有第3艘或者更多的航母作为机动力量,以便及时机动支援或到其他“利益攸关”的海域。
航母战略的实施将使印海军未来不仅具备“远海歼敌”的能力,甚至还有能力控制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五大战略水道。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一直致力于航母的发展,努力建立几个航空母舰战斗群。
据印度《论坛报》2024年5月14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接受该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将很快开始建造第三艘航母,这也是印度第二艘国产航母。
据他称:
“我们目标不仅是拥有三艘航母,我们未来会建造第五艘、第六艘,建造更多的航母”。
实际上,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印度就一直谋求发展本国的航母战斗群。
1957年,印度从英国购买了“维克兰特”号航母,使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该航母1997年退役。
按照最初设想,印度海军未来计划建设一支以3个航母战斗群为骨干,外加200艘战舰组成的具有远距离“力量投送”能力的强大远洋舰队。
构想中的3个航母作战群将分别配置东部舰队、西部舰队和远东海军司令部。
目前,印度海军加快了航母更新换代步伐。
2017年3月,印度海军航母“维拉特”号正式退役,同时,印度海军1艘4万5千吨级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已初步形成战斗力,该航母由前苏联海军“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改装,搭载14至16架米格-29K战斗机以及20架通用、反潜直升机。
为进一步提升该航毌战斗力,印度海军计划采购57架国产新型双引擎喷气式战机,装备于“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以取代目前拥有的45架俄罗斯米格-29K战斗机,计划将于2026年准备就绪。
2013年,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航母(与第一艘同名)正式下水,2022年服役,该航母长260米,宽60米,排水量达37500吨,为最高航速28节。
此航母设计有两条飞机起飞跑道和一条降落跑道,可搭载30余架舰载机。
为对外彰显印度现有航母实力,2024年2月,印度海军在孟加拉湾举行了2024年度的“米兰”多国海军演习,印度海军动用了“维克拉玛蒂亚”(舷号R33)及“维克兰特”(舷号R11)两艘航空母舰及其编队护航舰艇、其他印度海军舰艇、海上巡逻机、无人机等装备参加演习。
为支援航母编队远海作战,印度海军决定建造新型支援舰。
2024年7月,印度L&T公司宣布,已接到为印度海军建造2艘大型支援舰的部分订单。
该支援舰项目共有5艘,该型舰长度220米,排水量接近45000吨,交付后将成为印度海军最大的舰艇之一。
为提高对重要海域的水下控制能力,印度海军还非常重视发展各类攻击型潜艇,多次出台相关潜艇及水下装备的发展计划。
其中包括:
目前,印度海军正在积极推进以下几项常规动力潜艇发展计划。
一是印度与法国的“鲉鱼”级潜艇购买计划。
根据合同,印度将从法国购入6艘“鲉鱼”级常规潜艇,其中2艘由法国直接引进,另外4艘在印度国内联合建造。
目前,该项目已有5艘交付印度海军,第6艘预计2024年交付。
二是在印度本土建造6艘采用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的新型常规潜艇,名为P-75I潜艇发展计划。
2020年10月启动招标程序。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印度常规潜艇国产化,由于印度提出的条件比较苛刻,参与竞标的公司极少,导致这项计划进展缓慢。
截至目前,该计划尚未交付任何潜艇,但是,据称,已为未来印度常规潜艇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三是“76号工程”。
在P-75I计划正推进的过程中,2024年9月8日印媒《欧亚时报》称,近期印度批准了代号为“76号工程”的新一代先进常规动力潜艇建造计划,计划建造6艘“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攻击潜艇。
这次的中标者是德国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的212型潜艇。
值得一提的是,在核潜艇领域,除了执行战略威慑任务的弹道导弹潜艇外,印度还曾计划2025年从俄罗斯租借一艘阿库拉Ⅱ型攻击性核潜艇,以弥补印度海军水下作战力量不足,但是,由于受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是否履约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正所谓“靠人不如靠己”,据《欧亚时报》2024年8月12日报道,印度海军已经决定利用现有的核技术自主建造攻击性核潜艇,并已获得批准,整个计划预计建造6艘,首艘潜艇大约将在2032年投入使用。
据《今日印度》周刊网站2024年9月12日报道,印度军方称,随着对无人作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印度海军已获准建造大型无人潜航器。这一决定最近获得国防部批准,印度海军计划将这些潜航器部署在远离海岸线的深海区域,以增强其对关键海域进行战略监视的能力。每艘新的潜航器重约100吨,将配备先进的作战能力,包括武器、扫雷系统和监视设备。这些无人潜航器预计将在多条战线上监视和对抗敌对势力的活动。
近年来,印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海军武备发展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至少拥有175艘军舰(目前130艘左右),“以便在印度洋地区及其他地区拥有可靠的战略影响力、机动性和灵活性。
”为提高水面攻防及区域防空能力,印度海军正在积极建造各种新型水面舰艇,同时,加强与俄罗斯与以色列、日本等国的军事科技合作,研发或外购新型舰艇所需的各种先进舰载武器,2035年前,印度海军的主力水面舰艇有:
是印度海军隶下最新型防空导弹驱逐舰,计划建造7艘,其中3艘已服役。
是继印度德里级驱逐舰之后实施的印度国产驱逐舰建造计划"Project 15A"的产物。
该级舰的最大特点就是聚合了多国先进的 装备,也被称为“万国造”驱逐舰。
本级舰满载排水量7500吨,采用当今世界流行的相控阵雷达搭配垂直发射区域防空导弹组成高性能防空作战系统的设计特点,装备以色列制EL/M-2248四面主动(有源)相控阵雷达,使用六组八联装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发射印度和以色列联合研制的巴拉克-8防空导弹。
同时装备两组八联装俄制3S14E垂直发射系统,装填16枚印俄联合研制的超音速布拉莫斯反舰导弹。
“加尔各答”级配备先进整合平台管理系统,此系统由“什瓦里克”级的平台管理系统发展而来,由加拿大提供,舰上乘员透过位于舰桥与控制室的显控台,就可自动操作航行、推进、发电、辅助机械与损害管制等功能。
主炮为意大利奥托“超速”76炮,最高射速120发每分钟。
动力系统采用了乌克兰M-36E燃气涡轮机组,总出力64000马力,柴油机为两具KVM-18(总出力9900马力)。
“维沙卡帕特南”级舰是印度海军隶下新型防空导弹驱逐舰,也是继“加尔各答”级(P-15A)驱逐舰之后追加订购的4艘新舰中的第一艘,属“加尔各答”级的改进型,也被称为P-15B型新驱逐舰,主要提高了舰艇的防空作战能力,有“印度宙斯盾”舰之称。目前,已有3艘下水。 P-15B型驱逐舰舰长163.95米,宽17.71米,吃水5.4米,排水量8000吨;装备四个燃气轮机,航速最高可达32节,在8节航速下标准航程为4500海里;可搭载两架“海王”直升机;配装一门76毫米“奥托•梅莱拉”舰炮、四座30毫米AK630近程武器系统(CIWS)、“布拉莫斯”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和俄罗斯联合开发)和RBU-6000“龙卷风”-2反潜武器系统。 P-15B型驱逐舰的设计继承了很多P-15A型的设计,两者的主要区别包括舰艏声纳位置不同、P-15B型采用了无轨直升机横移系统。
该舰的主要亮点是:采用总体环境控制系统(TAC),进一步提高了舰艇在核、生、化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据国防邮报2024年9月4日消息,日本已经确认向印度转让“统一复合无线电天线”(UNICORN)。该系统也被称为“独角兽”隐形通信天线系统,相比传统船舶桅杆上单独安装多个天线,该系统将多种天线整合至一根桅杆中,外形似“一根棍”,该天线有利于提高隐身性能,也延长了无线电波的接收距离,并简化了维护和安装过程。据了解,该系统主要集成了Link16数据链天线、敌我识别(IFF)天线、通信用电子战系统(ESM)或ES-C高频侦察天线、UHF/VHF发射/接收天线以及ORQ-2B-4海上无线路由器等通信天线,目前正安装在日本“最上”级护卫舰上。据分析,该型天线未来将用于印度P-15B型新驱逐舰或者其它更新的隐身型水面舰艇。
据近期《印度报》称,印度海军将于2024年9月和2025年2月获得在加里宁格勒州波罗的海造船厂“扬塔尔”建造的两艘11356型护卫舰。为了淘汰20世纪70年代陆续服役的5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从英国购买的二手“利安德”级),2018年11月,俄罗斯和印度签署了购买4艘11356型“塔尔瓦尔”级护卫舰(俄罗斯称为“克里瓦克”Ⅲ级)的合同,其中2艘由俄罗斯扬塔尔造船厂建造,另外2艘由印度果阿造船厂有限公司建造。印度当前拥有6艘11356型护卫舰,分别于2004 - 2013年间交付。该舰长143米,舰宽16.9米,型深9.2米,吃水约为4.5米,该舰采用了隐身设计,具有较强的隐身能力。最大巡航速度可达22节。该型舰配备有A-190型100毫米口径火炮、 “俱乐部-NK”(北约名称:SS-N-27 Sizzler )和“施基利”(Shtil)(SA-N-12 Grizzly)导弹系统以及鱼雷发射管,还可搭载卡-27(“蜗牛”-A)直升机及其改型机。
印度海军两栖运输装备发展一向比较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的远海作战能力,目前现役唯一大型两栖登陆战舰“河马”号是在2007年从美国购买的,满载排水量1.6万多吨,可运载6架直升机或者数架“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000名官兵,是印度海军继航母后第二大战舰。
同时,印度海军还拥有8艘MK IV型通用登陆艇。
该艇全长62.8米,吃水1.7米。
MK IV型通用登陆艇采用了液压式的艇首坡道,该艇可携带145吨的重装备或者携载165名士兵。
为了能在两栖作战力量方面迎头赶上其它“大国”,大幅度提升两栖作战能力,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目前,印度正在制定4艘大型两栖攻击舰的建造计划,并积极寻找国外合作者,与目前其它的同类舰不同,在性能方面,印度对该型舰的运输能力及攻防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考虑和更高的要求,据外电称:
这些两栖攻击舰被要求配备大量武器,例如32枚对空导弹、16枚对舰导弹、4门近防炮、6门高射炮及定向能武器等。
此外,印度还要求该舰长度不低于200米,航速不小于16节,巡航范围至少1万海里,共可搭载1500名士兵和工作人员,停放2架重型直升机、12架特种直升机、若干无人机和登陆艇。
结束语:在海上力量发展方面,印度强调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支撑“大国谋划”、构建地区“战略平衡”。但是,受印度工业体系和科技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其海军装备发展总是“谋划多,成果转化得少”,相关计划也变来变去,部分装备建造周期总体上还是显得有些长,其“杀手锏”武器性能“透明度”不高,或者说还“不尽如人意”,海上力量发展也不均衡,应该说 ,目前,对标世界“军事大国”,印度海军的现状在支撑其“大国谋划”方面还是显得有些“吃力”,其装备未来究竟如何发展,对此,人们正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