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吉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邓勇伟、郭宇钦深入吉安县公安局敦厚派出所采访报道
,并在吉安号客户端刊发《
为民点亮“安宁”灯
》
稿件。
|文邓勇伟 图郭宇钦
“儿子,能不能跟同事商量着换个班呀?你都好几年没在家过除夕了,我和你爸就盼着一家人能吃顿团圆饭。”1月25日一大早,吉安县敦厚派出所副教导员刘臻匆匆扒拉了几口早饭,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略带期盼的声音。
“我懂您和爸的心思,但所里人手紧张,好多同事家在外地,回趟家不容易。我离家近,天天都能和你们团聚。而且这是我的工作,希望您和爸能理解。”刘臻匆匆安慰了母亲几句,便急忙赶往所里,开启一天的忙碌。自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除夕当班了,他不敢直视母亲眼中的失望。
1997年出生的刘臻,成长于政法系统的宿舍大院,爷爷身为一名政法干部,其言行举止深深影响着刘臻,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成为人民警察的种子。怀揣着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守护百姓安宁的坚定信念,刘臻毅然报考了江西警察学院,并在毕业后被分配至吉安县君山派出所工作,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2024年7月调任敦厚派出所副教导员。
身为派出所民警,虽不像刑警那样直面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时刻面临生命危险,但同样是在为人民服务,守护一方平安。刘臻的日常工作,除了接处警、办理案件,最繁忙的便是社区警务。“社区警务看似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实则关乎社会稳定。能把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就是大事。”刘臻认真地说。
去年底,辖区居民张某因李某家拖欠三万多元债务,辞工追债,情绪激动地跑到李某家,扬言不还钱就住下不走。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刘臻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一边深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一边对张某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最终,在刘臻的不懈努力下,张某逐渐平复了情绪,决定通过合法的司法途径解决债务纠纷,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
近6年的工作,让刘臻总结出一套为民服务的心得。他认为,当好基层派出所民警,要始终保持“三心”:用耐心化解每一起纠纷,无论矛盾多深、多反复,都要让双方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以匠心排查每一处隐患,不管问题多复杂,都要确保安全无死角;凭热心对待每一位群众,即便对方态度冷漠,也要用真心换取群众的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刘臻始终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灵活调整工作方式。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他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遇到触碰原则底线的问题,他坚守立场、毫不退让;对待困难群众,他则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大一学生肖鹏的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去年7月突然发病。自幼父母双亡的肖鹏当时正在读高三,面对突发状况,他陷入了极度的无助与恐慌。刘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启动帮扶机制,主动协助肖鹏办理民政局的免费救治手续,极大地减轻了肖鹏的家庭经济负担。不久前,得知肖鹏寒假返乡,刘臻又联合村干部前往其家中走访慰问,承诺派出所和村委会将持续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让他安心求学,无后顾之忧。
春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然而,对于基层民警假期巡逻执勤早已成为工作的常态。“春节临近,我们必须再对重点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巡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确保春节期间辖区内各个点位、各个环节都安全稳定,万无一失。”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刘臻顾不上休息,迅速召集当班同事,准备对辖区内的“九小场所”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
冰冷的细雨中,街灯拉长了他们的身影,一群头戴警帽、身着警服的民警迈着坚定的步伐,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而此时,敦厚派出所二楼的值班室内灯火通明,因为“有困难找警察”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更是一盏照亮群众生活、守护民生安宁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