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主办、新华网整体运营的“一带一路 昂扬在途”大型跨国文化交流车队,11月28日造访德国沃尔夫斯堡德国大众总部。
2017年恰逢德国大众进入中国33年,车队在大众汽车博物馆举办“相恋33年 致敬中德友谊”活动。在现场,来自新华网、29岁的崔冠楠发表演讲,获得在场德国嘉宾的热烈反响。这个持续了4年的大型活动,继续践行着“讲好中国故事”。
大家好,我是崔冠楠,来自新华社,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我,我们的车队,还有我们的国家的故事。
这一路,我们车队走过了很多地方,从亚洲到欧洲,从秋天到冬天,从戈壁大漠到繁华都市,这一路上,我都在想,我们行走的意义。
在开始这次长途旅行前,我读到一个故事,一个叫潘德明的中国人的故事,1931年,他跟我一样,也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很了不起,这一年,他开始骑自行车环游世界。
出发前,他在报纸上发表了这样的宣言:“在历史上背负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和创造的中华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了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他想用环游世界的壮举,来振奋中国青年的精神。
说句实话,我很佩服他的勇气,但对他的宣言,缺乏感同身受。我和我的同龄人,很难理解这份沉重。今天,我们的车队,想也没想过承担这么重大的使命。我们想到的,更多是丰富人生的经历,是开开心心,去探索远方的世界。
我的家乡在中国河北的徐水,徐水历史很悠久,有一个典故,叫“釜山合符”,这个釜山,不是韩国的釜山,说的是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与各部族在徐水的釜山举行了合符仪式,即统一符契、共同结盟。釜山合符,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作为汉民族前身的华夏族的基础初步奠定,中华民族雏形初现。
不过,总体来说,徐水这个地方,大家感觉陌生,但我说一个地名,大家就很熟悉了,这个地名叫“雄安”,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区。建立雄安新区,是2017年中国最大的新闻之一,很多人喜欢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
徐水跟雄安,紧紧挨在一起。可以说,徐水是中国的一个缩影,既有悠长厚重的历史,又有无限想象的前景。我作为徐水人,常常有时空穿越之感。
这次开启车队出国之行时,我的父母,既为我自豪,又替我担心。中国人跟德国人一样,都有一个远行的梦想,梦想去环游世界,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在我父辈的年代,中国人要想走出国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没有条件,也不敢走出去。他们既期待,又恐惧外面的世界。
这一路上,我不断通过中国开发的微信,给父母发送沿途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和他们视频聊天,告诉他们:世界很美,我很好。
这些年,在座的德国朋友也能感受到,中国的变化非常大。在我小时候,一个中国人能够拥有一辆桑塔纳,那是令人特别羡慕的成功人士。那时候能够买得起车的中国人很少,现在,中国人有了新的烦恼:车太多了,到处堵车。我住在北京东边,到位于市中心的新华社,那条路堵得真厉害哪。
我们车队的队长,李峰先生,中国第一个单人驾车环游世界的人,他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就在十几年前,他开着挂着中国车牌的车来到德国,一个华侨,70多岁了,看到他的车牌,眼泪就下来了。李峰一路上没怎么洗车,洗车费用很贵嘛,这位华侨老人掏出自己的手绢,把他的车牌给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口袋里的202元欧元全部给他了,说:我没别的,这些够你加几次油了。
李峰每次讲这个故事,我都很感动,但我们现在已经碰不上这样的事了,没人给我们送加油费啦,哈,这是好事。短短十几年,变化巨大。李峰说,当时他自驾在德国,不止一人这么跟他打招呼:“Are you crazy?”
现在,在欧洲,在德国,看到挂着中国车牌的汽车,大家的第一反应,不再是“Are you crazy?”,而是“You are very good!”2014年,新华社第一次组织了出境采访的“一带一路”车队,在德国波茨坦,一个华人餐厅老板很激动,不过他没有流眼泪,他说:你们真棒!先别走,我把我的朋友们都叫过来,跟车队合影。
我在这里要多介绍几句新华社,新华社是一个世界性通讯社,已经有86年历史了,德国人看的中国新闻,中国人看的德国新闻,很多都是新华社报道的。对了,还要提起一个叫王殊的人:中国和联邦德国尚未建交的时候,他作为新华社记者来到波恩,后来中德建交谈判,王殊被中国政府任命为谈判代表,1974年9月至1976年11月,王殊还成了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从新华社记者到职业外交官,见证了中德历史上一段难忘的历史,这个经历够传奇的。
我同样要用“传奇”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车队。刚才入场式大家看到,他们来自中国各个地方,工作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人以前都没有过驾车出国的经历,四年以来,这支成员不断变化的车队,累计将走过三十多个国家,超过八万公里的长路。今年,我很有幸出任车队的负责人,我有了许多朋友,一起crazy。
你们能够看到这个车队,跟中国的习近平主席紧密相关,2013年,他发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我是在西安上的大学,西安在古代叫“长安”,古代中国一个伟大的城市,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我上大学时还不知道,若干年后,我的人生会跟丝绸之路联系起来,这就是时间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之路”这个词,是140年前一个德国人提出的。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出版了著作《中国》,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在地图上进行了标注。这一术语,直到今天,仍被广泛采纳。
在中国年轻人当中,有一句歌词很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我看来,有些类似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对很多中国年轻人来说,他们到远方旅行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物质,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我们都很珍惜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我再说说当年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中国人潘德明,他到印度后,拜谒了著名诗人泰戈尔。泰戈尔对潘德明说:“我相信,当你们的国家站立起来,把自己的精神表达出来的时候,亚洲也将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我们都将分享这个将来带给我们的快乐。”
我希望我们的车队,能够跟我们途经的每个国家的人民,尤其是德国人民,分享我们的快乐。我们不是职业外交家,但我们知道,我们也在为增强中德友谊而努力。
我们今天能够相聚于此,要感谢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那时,我还没出生。明年,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相信,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德国,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
在我演讲的最后,我还是借用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德国的一句话:“发展中德关系,好比驾驶一辆汽车,必须看得远,才能安全和顺利。只要我们双方充实燃料,握好方向盘,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又开得稳,驶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新青年(ID:iMedia_Daily)
编辑:谷朋
世界很美,我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