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记者入住酒店,就得通知警察——近日,如此荒诞的场景,竟然发生在了广东顺德,令人大跌眼镜。5月13日,有网友爆料,顺德地区一个名为“南涌旅业,沐足业,娱乐业群”的微信群里,有警方人员发布了一则“记者入住旅业马上与警务区联系”的信息。消息曝光后,人们纷纷质问:这一情况是否属实?警方又为何要如此“严防”记者?
获悉情况后,顺德区公安局迅速展开了核查。经初步调查,该信息为顺德陈村镇南涌警务室治安联防队员朱某所发。根据顺德警方的解释,朱某之所以发布这则信息,是因为他对当地派出所对于“依法依规、积极回应并善对媒体记者的采访需求”的工作要求理解有偏差,顺德区公安局已立即要求陈村派出所迅速纠正错误认识,澄清事实。也就是说,当地派出所本来要求的是“善待记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这位联防队员操作成了“盯防记者”,这才闹出了这场严重的“乌龙”。
顺德警方的解释,说明这起事件是个误会。但是,对记者采访充满警觉,乃至于滥用公器,监视记者的人,却绝不止有朱某一个。会将“积极回应并善对媒体记者的采访需求”理解成“盯防记者”的人,心中对记者肯定有很强的警戒心理。事实上,颇有一些地方的执法人员,总是将记者的采访、记录行为视作威胁,一旦遇到监督性报道便如临大敌,生怕产生“舆论影响”。如果执法人员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思路,那么他们与记者的关系,自然很难有正常、良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记者遭到个别执法者的敌视和“盯防”,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些年来,有不少地方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专门强调要配合记者的合理采访需求,善待、尊重记者。这一指导思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可能产生偏差。像朱某这样,以“盯防”方式对付记者的,只是其中一种,也有一些地方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对记者过度“善待”,以至于产生了讨好、谄媚记者,以希冀记者能多为本地说说好话的倾向。
事实上,不论是把记者当敌人防备,还是把记者当“大爷”伺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记者的职责是如实报道真相,他们既不希望自己处在监视之下,也不会希望采访对象对自己“过度热情”,影响报道的公正和客观。
归根结底,执法者既不能“不把记者当回事”,也不能“太把记者当回事”,这两种心态都错误地理解了记者与执法者的关系。执法机关应该放弃“俯视”和“仰视”,对记者采取“平视”的态度,积极接受媒体监督,并以平常心看待媒体的报道,一方面要积极从新闻报道中寻找工作的改进空间,另一方面也无需为了个别正面或负面的报道大喜大悲。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健康的双边关系。
中青融评:眼见为实,就“视”论事
视频 / 新华网 评论 / 杨鑫宇
———
———
●
———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