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作者:爱酱
来源:爱奇旅(i-qilv)
http://url.cn/46VV9Wh
转载请与爱奇旅联系授权
排版编辑: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
有这么一个富二代:
从小家财万贯;年少时风流不羁,和名妓上演一出爱恋戏码;中年时当演员、搞音乐,轻断食;晚年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
前半生浪迹燕市,厮磨金粉;后半生晨钟暮鼓,青灯古佛度流年。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1880年,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经商,到李叔同已经是名门望族,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李叔同早早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
8岁读四书五经,13岁攻历朝书法,15岁那年惊才绝艳,名噪一时。
自古少年多风流,李叔同也不例外。一次花间酒肆的消遣,他对名伶杨翠喜一见倾心。
看你浓妆艳抹,顾盼流转,与你花前月下,赏月谈情。年少时的爱恋总是很简单。
可命运总爱开玩笑,杨翠喜后来无奈嫁作商人妇,一段青涩美好的爱恋从此烟消云散。
18岁时,母亲为他做主,迎娶商户之女。
只是仅凭父母之命的婚姻怎会幸福,苦闷的李叔同把自己扎进艺术的海洋里。
恰逢国家遭难,年轻气盛的李叔同参加维新变法,一腔热血的他还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以表心意。
历史验证了这场变法的惨败,李叔同仓皇下奉母携眷逃往上海。上海灯红酒绿,无处发泄的李叔同沉迷于柳巷花间,交友宴饮,赌书泼墨,挥金如土的他还在上海滩粉墨登场,表演京剧。
戏里演绎悲欢离合,戏外感受凡尘俗世的荒唐、绚烂与黯败,在一副寄情声色的皮囊下暗藏着一颗寻找归宿的灵魂。
就在这年少意气,滚滚红尘路上彷徨迷茫时,25岁的李叔同又遭遇变故:年仅46岁的生母辞世。
匆匆把母亲送回故居安葬,一向大胆的他不顾世俗眼光,在四百多来宾面前自弹钢琴,省掉一切繁文缛节,引起轰动。
李叔同自画像
理想失意,生母离世,反思过去种种轻颓之举悔恨不已,他只身一人,远赴日本。
一去就是六年。
在日本,他考进了东京美术学院,学习西洋油画与剧本创作,将满腔的悲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之间 。
本就天资聪颖,加上后天严格自律,李叔同艺术造诣颇深,名气渐长的他还吸引报纸采访。他已无暇顾及其他,因为他正忙着排练《茶花女》,而他扮演的正是女主角茶花女。
不出意料,李叔同又火了,因为不落窠臼的男扮女装,因为惊为天人的演艺天分。
那时,李叔同等同于火的代名词,但对这个桀骜的天才大家敬之亦远之,唯独一位日本女子走进他心里——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