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普渡大学梅建国团队Nature大子刊:全聚合 ... ·  4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北京大学杨槐团队最新AFM:从仿生花到智能夹 ... ·  5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理工武观研究员《AFM》:高容量可形变织物 ... ·  5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LG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 ACS Nano:高性能本质可拉伸晶体管和软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备Protocols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19 14:01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本质可拉伸软电子器件可以保持与人体和组织器官的紧密接触,同时适应身体移动和尺寸变化。这种与人体无缝集成能力使它们非常适合人机界面、可穿戴设备和可植入设备的应用。然而,受限于以前较差的电学性能,本质可拉伸电子器件目前能实现的应用很有限。为了提升器件性能,需要材料设计,器件设计和加工制造工艺协同创新开发。


图1. 高性能本征可拉伸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课题组分析研究了目前最高性能和集成规模的本质可拉伸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发现本质可拉伸电子器件一般用荫罩和喷墨打印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与可拉伸材料兼容,但是也导致特征尺寸较大,例如通道长度、接触长度、栅极长度,通常大于50微米,以及不同层之间的对准性较差,导致晶体管密度限制在每平方厘米 400 个以下晶体管。尽管基于光刻的制造方法有可能提高器件密度,但它们常会对电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载流子迁移率。与柔性器件相比,这些器件表现出较差的缩放行为,尤其是在短通道长度下,这主要是由于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低和金属-半导体接触电阻高。在过去的几年里,基于材料设计,器件设计和加工制造工艺协同创新,斯坦福大学鲍哲南课题组开发制作了高性能本质可拉伸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如图1所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一个全面而详细描述,包括设计原理、材料准备、制造工艺和故障排除。


图2. 高性能本质可拉伸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材料选择。


首先,本文深入讨论高性能本征可拉伸电子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和集成策略,重点关注可拉伸性和电学性能等,如图2所示。非离子性的高介电常数弹性体丁腈橡胶的引入可以降低栅漏电的情况下,提升器件的栅电容,以提高器件跨导和降低亚阈值斜率,从而可以在不降低器件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供电电压以降低功耗和提升安全。半导体碳纳米管无序网络用于制作沟道,金属性碳纳米管无序网络和金属钯双层结构做器件的接触电极,这样可以同时缩减沟道电阻和接触电阻,以提升短沟道器件的性能。相对碳管网络,导电高分子膜的表面粗糙度更低,所以可以用于底栅电极以减低栅极漏电。互联层导线采用低电阻的液态金属镓铟合金以降低互联线上电压降,可以有效提升器件的互联密度而不损失性能。双层互连线之间的介质层使用厚的低介电常数聚(苯乙烯-co-丁二烯)可以有限降低泄露电容,降低功耗。


其次,本文详细描述了高性能可拉伸器件制造过程的开发,如图3所示,包括:1. 有源层:他们建立了转移和图案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回滞,同时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和稳定性。2. 源/漏电极:他们引入了一种金属辅助剥离方法来对碳管和钯双层结构进行图案化,从而缩短了通道长度并降低了接触电阻。3. 栅极电极:他们将交联与图案化分开,以使用可拉伸的高分子电极实现最大分辨率。4. 栅极电介质:他们采用基于硫醇-烯反应的图案化工艺来减少剂量,并采用金属保护蚀刻法来降低弹性体。5. 液态金属互连:他们优化了光刻胶显影工艺以减轻光刻胶裂纹,并改进了剥离工艺以提高产量。


图3. 高性能本质可拉伸晶体管的制造工艺实例。碳管源漏电极的图形化方案。


再次,本文详细介绍了制造高性能可拉伸器件的实验程序。这包括对材料、溶液制备和储存、仪器、制造工艺流程和特性分析技术的全面概述。如图4所示。最后,本文还提供了一个故障排除指南,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复现器件开发的流程,从而促进可拉伸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图4. 高性能本质可拉伸晶体管的电学表征。


相关论文发表在期刊ACS Nano上,斯坦福大学博士后仲东来和博士生西尾裕也为文章第一作者,鲍哲南教授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4026


相关进展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 →鲍哲南教授等学者入选

斯坦福 鲍哲南教授、崔屹教授 Nat. Chem.:锂电-电解质 - 一种结合电化学和表面分析的系统方法

斯坦福鲍哲南教授、秦健教授、崔屹教授 Chem. Sci. : 溶剂分子构象控制Li⁺溶剂化的有效设计策略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 AFM:柔性电子!分子工程助力高性能共轭聚合物半导体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天津大学王以轩《Science》:改变一小步,突破不可能 - 让柔性电子设备兼具柔韧、更贴合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院士团队《Nat.Commun.》:如橡皮筋般的可逆弹性多功能有机半导体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院士课题组:术后动脉健康状况的无线监测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院士团队JACS:可拉伸的高性能聚合物半导体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院士团队Science:全新光化学技术高效、经济生产可拉伸集成电路,或将催生全新可穿戴和可植入产品

鲍哲南、颜宁等八位华裔学者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南京大学张秋红、贾叙东团队/斯坦福鲍哲南教授合作《AFM》:超高柔韧性的水凝胶应用于热致变色智能窗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南京大学贾叙东教授《AEnM》综述:聚合物在锂电池领域的研究进展

南京大学贾叙东教授课题组和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自修复电容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南京大学袭锴副教授、贾叙东教授课题组和爱荷华州立大学黄文裕教授课题组合作在COFs修饰、载药及体内递送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上海交大颜徐州研究员和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合作综述:基于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电子皮肤的研究进展

专访鲍哲南:一款“人造皮肤”产品即将进入医院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开发出无线皮肤传感器,可舒适、便捷监测心跳、呼吸和运动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团队《Nat. Mater.》:由“微”至“著”的多尺度有序可拉伸半导体高分子薄膜

南京大学李承辉副教授、左景林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合作在高强度自修复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非共轭隔离链段的柔性程度对聚合物半导体的机械性能和电子性能的影响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通过纳米结构导电网络在高分子基质中的动态自我重构,实现了自修复电子皮肤的多功能系统集成

南京大学贾叙东教授课题组和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自修复电容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首尔大学Tae-Woo Lee教授、南开大学徐文涛教授联合研发出世界首条柔性人造触觉神经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和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Paige Fox合作研发出与生物体完全相容的可降解传感器

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研制出新型可拉伸塑料电极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