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亲戚、朋友见面经常问的一个就是:你一个月赚多少钱?
面对这个问题,前2年我基本上都是如实回答,因为我做销售的,工资不稳定,少了一个月两三千,多了可以过万。亲戚听到这样的回答,多半会说还是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比较好。如果他家小孩恰好在体制内工作,他们会特有优越感,听到我的答案就更加开心了,这样皆大欢喜。
这2年,我基本上就会打太极,对方会猜一下,有亲戚试探性问:你一年收入有50万吗?我就说差不多吧,客气几句,这个问题就过去了。
很多时候,为了照顾对方情绪,我会特意强调大城市赚钱多,房价也高,基本上赚的钱都给房子了,还不如在老家好呢,要是不结婚就回来了。
问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数想得到的答案就是知道你过得不开心他就放心了。我们可以照顾对方情绪,让他们心满意足,但也要照顾自己父母的感受,我们一年才见他们一面,而父母经常和他们相处。
我带妈妈去北京、上海、杭州玩了一圈,就有很多人说风凉话了,“你还干什么活呀,有这一个闺女就可以了,每个月随便给你一点,都比你赚得多。”
妈妈每次都笑笑说:“大城市消费高,她赚的钱还要还房贷。我能干,就多干一些。”
有时问这个问题没什么,最可怕的就是刨根问底让你说一个具体的数字,“你赚一万多,到底一万几,一万二和一万九差别还是很大的。”
抛开这些无聊的追问和八卦的心态,我们个人真的应该关注这个问题,“你一个月赚多少钱?”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这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工资在公司及行业中所处的位置,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
进入一家公司,和人事沟通时,我会特别关心我的薪资,试用期工资多少,转正之后多少,公司针对我这个岗位的薪酬制度是什么样的。
2011年,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公司的基本工资是这样的,试用期800元,转正后1000元。不过,这个基本工资和业绩是挂钩的,第一季度1-3月,你完成了最高业绩指标,下个季度你的基本工资就是3000元,每个业绩指标对应一个基本工资,最低标准完不成,下个季度就是1000元。
我们的业绩提成是4%,1万的业绩,提成400元。管理学生的费用,学生上一节课1块钱,管理学生越多,每个月这部分钱大概为1000元到1500元,寒暑假会更高一些,因为有学生天天上课。
在公司多干一年,每个月会多100块钱的工龄补贴+5天年假;当上部门主管助理,每个月会多500元的岗位津贴;当上部门主管,每个月的基本工资会达到4000元左右,年终拿部门所有业绩的提成。
了解这些之后,我只有一个选择,要想多拿工资,就是每个季度先完成公司制定的最高指标,这样下一个季度的基本工资有保证。工作6个月后,我就达到了这个水平,这样每个月保底收入就有4000元了,稍微做几万业绩,又多了1000-2000元,寒暑假的旺季,基本上每个月都可以过万。
在三线城市,这样的收入已经不低了,但是增长有限。公司业绩最好的人,每个月也就几千,并且每年的涨幅不是很大。对于我个人来讲,这样的薪水显然没有诱惑力。
可是我们公司的人员特别稳定,为什么呢?公司给交五险一金,年轻人买房,如果有住房公积金,贷款会优惠很多。并且,我们公司的工资远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公司发展势头很好,福利也不错,比如每年一次公费旅行,我以前的同事就跟着公司去了南京、上海、云南等地游玩。
这只是公司业务部门的薪水,师资部门执行另一套标准,做得好的老师,要比业务赚得多,但是都是一节课一节课累积的;人力资源部门和后勤部门工资就低了很多,但年底会有一个1-2万的年终奖。
我们公司的人大都喜欢做业务,不管怎样,这能让人看到希望。你只要努力,每个月就可以多拿钱。
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我从事市场工作,薪水是每月15k-20k左右,这个工资就比较固定了,年终奖基本上就看老板心情了,大概2-3个月工资。这个职位比较好的就是我能正常上下班,每天早晨9:00上班,下午5:30下班,双休。
这样我业余时间可以做一些兼职,也有一笔收入。对于这份工作,我还是很满意的,工作完全胜任,同事相处融洽,工资每年涨幅10%,其他方面没有太大变动。
按我的职位,这个薪水属于正常,但跳槽的话,也有很高的,每个月大概30k,同样工作量也提升了很多,需要经常加班。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清楚公司的薪资制度以及自己工资在公司及行业所处的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