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1月10日全国第一个110报警服务台在萍乡市公安局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9个年头,110已经成为群众最为熟悉的一串数字。
2025年1月10日是第5个人民警察节,也是第39个110宣传日。过去的一年,萍乡市公安局秉承为民初心,坚持守正创新,以“五化六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110接处警工作提质增效。
处警快一秒,群众安全添一分。萍乡市公安局依托“1+5+N”现代警务机制体系,优化传统处警模式,对于紧急复杂警情,形成多警联动作战单元,由情指中心进行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实现警力、警情、视频一图显示,形成多警种联动、高效协同作战模式。
今年8月,5名青年在芦溪县一条山涧旁野营,因突降暴雨,4人被冲走,情急之下,110民警迅速调度万龙山派出所、交警、消防以及救援队进行施救,并根据实战平台实施查看现场图像,点对点指挥调度,最终在溪流下方找到了该5人,全部成功救援上岸。
持续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坚持显性用警,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做到动中巡逻、动中备勤、动中处警,将日常巡逻和服务群众、接受报警求助相结合,推动接警、派警、处警各环节“再快一秒”。
针对不同类型警情,健全完善处置预案,优化指挥调度流程,通过不同场景快反机制实战演练,强化最小作战单元训练,确保每一起警情能够得到高效稳妥处置。
“我不会再做傻事了,谢谢你们!”就在不久前,女子因为情绪失控,独自坐在高楼天台边缘,接到处警指令的PTU火速赶赴现场,PTU队员们一边保持适当距离,耐心进行心理疏导,一边沉着冷静,抓准时机奋力一扑,于千钧一发之际将该女子拽回!
群众需求无小事,一桩一件系民生。随着近年来,群众对平安的要求越来越高,萍乡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各警种、部门有效衔接、协同配合,积极回应群众所需所盼。
推进非警务警情分流,建立完善110报警服务台和12345热线对接联动机制,延伸服务触角,将群众关于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求助、意见等推送专业职能部门处置,并建立纠纷类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定期将纠纷类向市社会治理中心分流,及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4年共分流非警务警情30456起,推动非警务警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深化重复警情专项治理,建立台账化管理,落实“2、3、5次”重复警情调度机制,会同主责部门找准症结,推动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联动联处,加强重复警情背后的矛盾纠纷化解。2024年,共排查化解重复报警998起,整体化解率99.03%,止报率92.16%。
完善人员失踪警情处置机制,针对老人、小孩走失的报警,发挥110报警服务台汇聚作用,联合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建立快速查找机制,老人、学生、小孩失踪找回率100%。
“警察同志,我母亲走丢了。”莲花县路口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走失,民警联合在数据实战应用中心对老人可能出现的地点进行地毯式搜索,终于在报警人家后山山林中找到走失老人。次日家属向派出所民辅警送上锦旗,表达真挚感谢。
以新警务理念为引领,提升新质战斗力。应用无人机打造空中警务,充分发挥无人机灵活机动、视角广阔的特点,实时掌握现场动态,并联动地面警力,开展空中取证、喊话劝解制止等工作,提升警情处置指挥效能。今年3月群众举报开发区有一小区出现烟雾,情指中心立即调度警务航空支队派出警用无人机,先行前往现场查看情况。操控民警通过后台电脑屏幕看到,是一位居民在小区内烧纸钱祭奠,立即通过无人机喊话制止,随后地面警力也到达现场,对该居民进行了安全教育。
依托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为基层实战提供24小时一站式查询支援服务,推动大数据与日常警务深度融合,从过去单打独斗模式向协同作战转变,实现对各类违法犯罪精准打击、高效应对。今年9月,110接报步行街发生多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件,办案民警在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的协助下,迅速锁定嫌疑人,短时间内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2024年,全市立盗窃类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1.2%,破案率51.2%,破案率同比上升17.2%。
110,这简单的三个数字,凝聚着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期待,承载着无数民辅警的责任与担当。2025年,萍乡公安机关将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牵引,不断探索实践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持续擦亮110金字招牌,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保驾护航。